總統蔡英文今天在年終記者會答覆媒體詢問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性,對此總統表示:我相信今天中國大陸領導當局應該是一個理性的決策者,在這時候,或者有任何對台動武的這種可能性,應該都不在他現在的決策思考裏面。兩岸問題絕不是軍事武力解決,而是要和平的方法,來面對不同意見、立場。
《法新社》記者提問:對中國軍事擴張、機艦活動,是否感到憂心?
總統提到會適時採必要措施,是哪些必要措施?有些學者認為中國的機艦活動是不尋常的舉動,是中方在台會發動戰事或其他軍事活動?
對此總統表示:中國大陸的軍事活動牽動的不僅是台灣的情勢,其實它牽動是整個東亞的情勢,不是台灣單獨面對這個問題,東亞國家也都密切注意這情勢,它的動機、企圖也是我們持續在觀察的。
總統繼續表示:不過我倒是認為,做為一個理性的決策者,我相信今天中國大陸領導當局應該是一個理性的決策者,在這時候,或者有任何對台動武的這種可能性,應該都不在他現在的決策思考範圍,事實上這區域所有國家,關切到這區域情勢的一切國家都有一致看法,連中國都很難排除這樣的看法,也就是說,兩岸問題絕不是軍事武力解決,而是要和平的方法來面對不同意見、立場。
總統在致詞時也提到:要維持區域的和平與繁榮,兩岸關係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我要請國人同胞放心,兩岸關係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也不會走回在過去國民黨威權時代,不相往來的老路,她也強調「維持現狀」立場不變,會善盡區域安全的責任,持續保持善意,維持一個穩定、一致、可預測的兩岸關係。
此外,外媒詢問蔡總統有關中國、亞洲及國際局勢在變動,要在變局中找機會,兩岸政策在她上任經過500天的考驗,是不是到了要調整的時候?是不是還在找第三、第四個方案。蔡總統從政以來,被公認的長才之一是談判,在兩岸關係上面如何發揮?
對此蔡總統笑著嘆了一口氣說:唉,這要看怎麼定義談判了,談判不一定是用語言或是用文字,有時一種姿態也是一種談判。
從去年520到現在,兩岸基本都維持穩定的態勢,雖然也有一些事件但也都維持一個局面,雙方基本的交流也都維持住。
談判不一定是一個高政治議題坐在一個小房間裏面,也不一定是解決現在兩岸關係問題的唯一方法,包括商務互動,和我們自己政策和政務處理的過程中,這些一切都與兩岸關係的體質有關。
總統繼續說:雖然歷經500多天,但我們基本上也覺得兩岸關係穩定」。
至於日前新黨發言人王炳忠因涉共諜案遭搜索,是否影響兩岸關係?
蔡總統回應:王炳忠的事情是司法案件,不是政治案件,不需要從政治的角度解讀,她也期待中國大陸能以民主國家的司法案件來看待這件事情。
也有媒體提問:早上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PO了一張照片談到空污問題,中部地區已經發黑了,總統之前也談到境外污染的部分,而日韓有就這部分和中國大陸進行協商,這部分在目前兩岸情況之下有無對策,是否認為區域合作可行?
對此蔡總統答覆,兩岸交流其實還在持續進行中,雖然沒有進行比較高政府層次的交流,但在技術性和一般交流都還在進行,健康是對人民最重要的事,也是最大共識,空污無關政治,是人民健康議題,我們認為這個議題是很適合,也應該是兩岸應該進一步溝通的議題。
身為區域的一份子我們也應該要參與空污的區域對話與合作,其他國家面臨空污問題時,這些週邊國家我們也會積極來交流,包括技術上及防制空污的政策上也會和這二個國家(日、韓)進行意見交換,總而言之這是區域共同問題,希望所有的國家都共同面對,我們也非常期待區域內對健康的議題有共識,一起來防制空污。
總統府今日在桃園龍潭中科院龍園園區舉辦年終媒體茶敘,包括蔡總統、副總統陳建仁、總統府秘書長吳釗燮、副秘書長劉建忻、姚人多、發言人黃重諺、林鶴明等人也都到場參加,一行人也參訪中科院並聽取簡報。
之後總統致詞時談到兩岸、外交與經濟等相關議題,並答覆媒體提問。
總統致詞時表示:「維持現狀」是我們不變的立場,也是台灣向區域、向世界做出的有效承諾。
亞洲的和平、繁榮和發展,是區域內所有國家的責任,而兩岸的問題,就是區域和平的問題。
我們會善盡區域安全的責任,持續保持善意,維持一個穩定、一致、可預測的兩岸關係。
總統說:不卑不亢,穩住兩岸,走向國際,這是全體台灣人民共同的期待,也是我的使命」。
總統也提到:她上任以來和副總統陳建仁,已經代表中華民國,總共出訪5次。
我們在世界上的許多角落,看到台灣的技術團、醫療團和外交人員,透過專業和努力,一次又一次向世界證明,台灣有意願,也有能力,為國際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不論是在產業創新、永續發展、或人道救援等各種議題上,台灣都積極參與、全力以赴。
台灣是國際社會中一個有意義的存在,這就是「踏實外交」,這就是台灣的力量。
總統說:台灣要有力量,最重要的,就是經濟要強。全球景氣正在好轉,在這樣的環境下,政府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把握這一波景氣復甦,加速推動下一個世代的基礎建設,以及加速國內產業結構的轉型。
總統也提及:上星期,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動土了,台中市的捷運,明年底就要試運轉。去年年終記者會上,她宣示要做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正在陸續啟動。
總統接著表示:5+2產業創新計畫,現在也有不錯的表現。過去一年多來,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已經增加1倍。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的政策,也得到全世界綠能業者的關注。
總統進一步談到:2020年以前,台灣的綠能市場,將獲得超過2500億元的國內外投資。
台灣正在變成全世界綠能企業的投資對象。這是過去未曾發生的事。這些投資帶來的,不只是電力,還有更多的優質工作機會。
蔡英文施政「零亂」 民調支持度滑落
民進黨創黨元老、前國大代表李金億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蔡英文、民進黨的民調支持度滑落,與戰場開太多有關,但目前選民還處於跟著感覺走的階段,還不到決戰的時刻。
他也提到:檢調查辦新黨的情資來源,和美國有何關聯性,也給了外界一些想像空間。
李金億出生於1948年,早年參加黨外公政會(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1986年9月也參加台北圓山大飯店的民進黨創黨大會。
歷任國代、台南市黨部主委、立院黨團辦公室主任、行政院南部辦公室副執行長等職,目前沒有任黨公。
李金億告訴中評社:去年5月20日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執政一年半來,目前似乎給人施政零亂的感覺。
戰場開闢太多是重要原因,但是細究起來,引起討論的重大政策如一例一休等,本來就有正反兩面意見。
他認為:零亂的感受,來自於反對的聲音比較受矚目,但更多的人則是保持沉默的,大家不想說話,反正台灣標榜民主社會,反對者要發聲就發聲吧。
民進黨政府的施政表現,並沒在野批評的那麼嚴重,但要注意未來會不會出現西瓜效應。
至於有媒體民調顯示:在南台灣的綠營大票倉,民進黨的支持度下跌、反感度上揚的現象。
李金億表示:應該是以下三類人想給蔡一個教訓吧:一、是挺扁者不滿蔡政府對扁案的處理;
二、是獨派對反彈;
三是反國民黨者不滿蔡政府的表現。
其中,新版公投法雖然過關,但主權、制憲等問題都被排除;新版公投法想和明年選舉綁在一起,要發揮什麼效應?他是持保留態度的,意義也不大。
這是獨派反彈的原因之一,但蔡政府也是沒辦法的,阻止主權議題納入公投,背後的關鍵還是美國,美國不願台海在短時間內攤牌,還想對台多做幾年的軍購生意。”
但李金億強調:對民進黨的好惡、支持與否,目前還不到決戰的時刻。一旦選舉的決戰點到來時,必然還是涇渭分明。
目前是中間選民的人數有在增加中,大家先跟著感覺走,未來是否出現西瓜效應,往聲勢好的一邊靠,這是民進黨要注意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