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2-31 23:48:48| 人氣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心!這3種說話習慣讓你跟另一半漸行漸遠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妳習慣說這類出於防衛而帶刺的話,那麼,丈夫的回應不好,不見得代表你們之間已經沒有希望了。


婚內失戀的案主常自述:我說出來的話總是無法得到他的回應,常見的問題有以下幾種:


一、無法說出對愛的需求

 「我不斷地尋找有什麼文字、什麼詞語可以形容我的感受,但是我說出來的話都不到位


很多人認為真正的感受是無言可述的,能說出來的都不是最真切的,這種觀念害慘了許多夫妻。


試圖與冷淡的伴侶溝通時,唯有直接說出:請關注我,我需要你的愛


才有可能跟對方重啟連結─不管是恢復舊有的連結或建立新的連結,都需要這種直接表達需要的誠意和勇氣,可是一個長期被冷落的人很難這樣說。


心裡想的是:今天晚上我想跟你一起吃飯


說出來的話卻是:又不回來吃飯?你把家裡當旅館嗎?或是你有沒有關心過我吃什麼?


帶著敵意的話語把人推得更遠,說這些話的人內心卻呼求著愛。


如果妳認為自己已經嘗試跟伴侶溝通,他卻沒有善意的回應,不妨檢查一下自己溝通的方式。


例如,說出以上話語的太太們都說:有啊,我有跟他表達希望跟他一起吃飯,希望他多待在家,但是他都不願意。進一步探討她是怎麼說的,便會發現真正的情感並沒有被表達出來。


如果妳習慣說這類出於防衛而帶刺的話,那麼,丈夫的回應不好,不見得代表你們之間已經沒有希望了。


試著直接表達妳仍然期待著他,妳仍然需要他的愛,就算他沒有同樣的意願,也不致惡言相向,持續這樣的柔軟態度一段時間,如果伴侶還有一點對妳的感情,就會感受到妳的存在和妳的邀請。


二、指責的口吻

不論溝通的立意為何,指責的口吻容易導致配偶抗拒。長期感受不到丈夫關愛是非常寂寞的境遇,妻子不免懷疑自己的價值,就算表面上不承認,可是在內心深處,多少都有些焦慮:我是不是哪裡不好?年老色衰?失去趣味?加上伴侶間的爭執,妻子感到被貶低、被指責、被拒絕的羞辱讓人覺得自己似乎不值得被愛


雖然很用力地抗拒這些想法,在試圖溝通的時候,內心卻不安地認為


我不能直接要求愛、


我不能直接要求更好的對待、


如果直接要求一定會被拒絕……


如果內心有這種自我懷疑,說話就無法直接,而會搬出很多大道理,例如:你可以討厭我,但不能用這種態度對待家人,或是我做錯了什麼嗎?如果我是一個盡責的妻子,你也應該盡你的本分。

 

這類話語得不到丈夫好的回應,是可想而知的,實在不能就此定論跟丈夫「不管怎麼溝通都沒有用」。


藏在大道理之下的,其實是妻子的自我懷疑、被傷害的自尊,以及被拋棄的恐懼,這種溝通方式無法讓對方聽見妳的脆弱和期待,他只會把妳等同於那些堅硬沉重討厭的道理。如果關係已經有了裂痕,這樣說話只會讓裂痕愈來愈大


如同第一點所說明的,溝通的時候務必坦承自己的期望,而期望需要以一種個人的方式來表達,千萬避免把它概論化。


例如,妳可以說:我很懷念以前跟你一起逛街、看電影,我想要再一起跟你逛街、看電影,


而不要說:夫妻應該要有一些共處的時光,你這樣子根本不是一個讓婚姻持續下去的做法。


或許這份期待有點特別,但我的確是如此期待著你。


這不是你非做不可的,也沒有人規定這樣做才對,但我是這樣期待著、邀請著你─試著用自己熟悉的話語,坦然表達如此的誠意吧!


三、無法標示底線

有些伴侶長期陷在惡性循環中,互相攻擊與反擊的結果,兩人的互動會到了一般人難以置信的殘酷的程度。

到了這種階段,如果想要開始溝通,必須能夠精準地描述對方做了什麼過分的事,但是請注意!


這種描述,重點在於標示自己承受的底線,而不是說教

前面已經說明,對丈夫說:「你這樣做不對」是無效的、不良的溝通,所謂「過分」,並不是基於空泛的大道理,而是個人的、感受取向的,明白地點出妳感受到的惡意。


這裡指的並不是真正有肢體暴力的伴侶,我想那需要另為專書討論。


這裡所指的,是感受上的攻擊,如果丈夫的態度非常離譜,妳必須很冷靜地描述妳感受到他的敵意了。


這就像是,一個小孩可能任性地伸手抓人,父母必須握住他的手,冷靜地告訴他:你把我抓傷了。不可以再抓我了。


對應到夫妻之間,例如第一章提到的陳太太,丈夫在同一個公司工作,午餐時分在電梯中遇到,丈夫竟然對太太說:我不想跟妳一起吃飯。


如果這已經是長期的問題,嚴重影響太太的情緒,陳太太應該找個機會清楚地表達:你拒絕我一起去吃午餐的口氣,好像我是個討厭的人,這非常困擾我,我不知該如何與你相處。


這是誠實而坦白的描述,但很多人不習慣如此描繪自己的感受,害怕激起對方更無情的回應。


實際看到的例子當中,坦白而準確地描繪互動,有助於溝通。如果對方是無心的,多半會警覺自己行為的尺度,大部分的案例都說,在這樣的表達之後,對方會變得比較合理或尊重一點。


如果對方心裡的確打結,有意表現敵意,那麼再也沒有比指出「你的敵意我感受到了」更有意義的溝通了。


挑釁的行為被客觀地指出,雙方才可能進一步溝通「為什麼要這樣」以及「接下來我們該如何相處」。


如果不敢描述真正的感受,又消化不了情緒,嘗試溝通時就會拐彎抹角或者指桑罵槐,說出像是「你急著要跟誰吃飯吧」或是「林太太老是抱怨她先生整天黏著她,真是不知足」,這些回應常是逃避正面溝通的策略,而對方下次出手往往會更過分。


邱太太的情況就是一例:丈夫外遇曝光之後,仍然常想自己去出差,太太無法不感到不安,希望丈夫出差時都能讓她陪同,丈夫非常憤怒地說:因為我犯過一次錯,就要像犯人一樣失去自由嗎?


這話讓太太卻步,她不敢再跟丈夫溝通,可是每次丈夫出差,她都因為擔心、懷疑而無法休息,等到丈夫回來,她總是很煩躁,容易發脾氣,於是兩人又是爭吵不斷。


好不容易等到和好的時候,丈夫又要出差了。經過很多諮商工作,太太勇敢地拋開是非對錯的防衛性思維,誠懇地告訴丈夫:目前我還沒辦法擺脫我的不安,只要你一出差,我就會擔心。我想請你讓我一起去,我並不覺得是在監督一個罪犯,而是我真的很害怕你不在的晚上,我會不斷想像別人擁著你的畫面,我想要努力克服這些東西。


如果可以不要處於重複的擔憂中,對我應該很有幫助,所以我才會想跟你出差。如果你能了解,我會更有勇氣去克服這些困難。

 

這番話似乎就是平鋪直敘,但她卻需要經過很多很多的努力,才能這樣說。因為她對丈夫失去了信任,打從心裡不相信先生會給她好的回應,所以之前的溝通都採取扭曲的方式,例如:你要去上海出差?真巧我剛好想去那裡找朋友。


或是:你不喜歡我跟你出差,那就不要外遇。這是你自己導致的結果,怨不得我。如果你沒有做那種事,你今天就可以快快樂樂地自己去出差。


丈夫不管是什麼心態,光聽到這些瞎扯的理由(才不相信妳剛好要找朋友)和沒完沒了的論罪,就會想反抗吧!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台長: 昕哥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