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2-12 23:15:29| 人氣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團圓 台籍老兵心內話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一群台灣人,70年前參加國民黨徵兵、被送到大陸打國共內戰,在國民政府退出大陸、播遷台灣後,約一千多人滯留大陸,直到1987年底故總統蔣經國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開始有人推動讓這些台籍老兵返台落葉歸根。

據統計:迄今約900多人返台定居,留在大陸生活的老兵約100多人。

 

近千人返台落葉歸根

據大陸「台灣老兵返鄉協進會」調查:在大陸的台籍老兵大概有1000多人,已有近900人返台定居(包括家屬應有4000多人),留在大陸生活的老兵大概100來人,但多數年事已高,好些都已經離世了。

 

1988年初,台灣第一個返鄉探親團「台灣外省人返鄉探親團」回到大陸。

當探親團抵達北京與在京台灣鄉親會面時,一名台籍老兵、大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黃清旺,也在採訪現場。

 

黃清旺1927出生於台灣苗栗,當過日本兵和國軍,留在大陸工作後,曾在大陸央廣擔任閩南語播音員。

 

當天他看到探親團成員身穿白色外套上寫著「想家」兩個字,他激動地說:你們把「想家」寫在衣服上,我把「想家」2個字深埋心裡整整40年。

 

百人選擇在大陸定居

高齡90歲的黃清旺目前住在北京的安養院。他回憶,在台灣有個風俗習慣,逢年過節全家人一起吃團圓飯時,都要為不能趕回家的親人留付碗筷、留個位子。

 

黃清旺忍不住淚如雨下說:我的家人為我把碗筷整整放了40年,我太想他們了,但我有家不能回……

 

徐兆麟生於1931年,新竹人,1945年小學畢業時拿到優等生獎狀,卻和家人不辭而別參軍。

徐兆麟回憶:爺爺一直保存著這張優等生獎狀。直到臨終前,徐爺爺還將這張獎狀交給徐兆麟的嫂嫂,說他相信孫子一定會回來。

當徐兆麟闊別42年後回到故鄉,可惜爺爺早已天人永隔,當嫂子把獎狀交給他時,他的手一直在發抖,淚水忍不住一直流。

 

徐兆麟留在大陸工作,曾擔任大陸第三、四屆「全國台聯副會長」,並創立「台灣老兵返鄉協進會」,協助推動台籍老兵返鄉。

他說:近900名台籍老兵返台定居,包括家屬有4000多人,留在大陸生活的老兵大概100來人,但好些都已經離世了。

 

隨著大陸經濟起飛,許多台灣人赴對岸經商,就此在大陸定居,融入當地生活,久久一次回台灣反成「探親之旅」。

 

台商回台另類探親客

台商姚智仁年近60歲,1949年父母親跟著國民政府軍來台,在士林落地生根,建構一個新的「家」。

他從小在台灣長大,卻常聽長輩提起家鄉往事,懷念福建老家、童年的玩伴,及可能永不再見的親人。

 

1987年開放探親,姚智仁的父母與大陸親人取得聯繫後,馬上帶孩子回福建老家探親。

憶起當時感受,姚智仁直說「很奇妙」,儘管與親友素未謀面,但看著父親描述過的家鄉景象,一一浮現眼前,有種說不出的熟悉感。

 

1996年前後,經營貿易事業的姚智仁,隻身到深圳打拚。

 

沒想到一待就是20

姚智仁說:後來事業逐漸穩定,逐漸融入當地生活,這些年間,與妻小相處時間很少,只要有機會出差、休假,就會很珍惜回台「探親」的時光。

 

歸鄉 情牽兩岸悲喜聚

編按:1987年是台灣關鍵的1年,先是解嚴,接著開放大陸探親,開啟兩岸和解的第一步。

兩岸交流從開放探親,逐步擴展到觀光、經貿、社會與文化等層面;30年來兩岸之間的認識與互信有那些變化,《中國時報》即日起從歷史、社會與文化面進行回顧與探討。

 

白髮蒼蒼等著登記赴大陸返鄉的老兵,人潮一波波湧入位於新生南路的紅十字會,1987112日,排隊長數公里,有人拄枴杖、有人坐輪椅,台灣自這一天起,開放大陸探親,也開啟兩岸往來的第一頁。

 

想起這一幕,當年擔任內政部長的吳伯雄仍是內心澎湃,我那天跑去看,嚇壞了,滿滿的都是人啊!

 

開放登記湧入滿滿人潮

早在開放探親前,前總統蔣經國已在內心規畫許久。吳伯雄說:蔣在過世前2年,他曾陪著到金門。

蔣一路上都在談著,希望能朝向開放,當時他身體不好,了解自己時日無多,也知道只有他能夠做這樣的決定,因此很有時間的急迫感

 

1979年元旦,中共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歡迎台灣人民返鄉探親,並保證「來去自由」,雖然台灣政府一概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來回應,但想念家人的老兵開始經由移民途徑返鄉。

 

今年52歲,國中時就被送到阿根廷的李心怡回憶,當年父親接到友人從家鄉輾轉送來的家書,獲知老母親重病,急著回大陸。

 

2人先飛到日本駐阿根廷大使館辦理相關文件,等1個多星期,再從日本飛往美國轉機到阿根廷,幾經波折取得國籍,1983年父親終於從台灣經香港回河南,見到老母親,但回國後鬱鬱寡歡,不久中風,再也沒能回大陸。

 

老兵泣訴請願未遭驅離

但是更多的老兵只能苦苦盼望政府開放探親。19874月一批退伍老兵組成「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那年母親節,身穿「想家」的上衣,手持「白髮娘望兒歸、紅妝守空幃」等標語,淚流滿面在國父紀念館唱「母親你在何方?」悲愴的場面讓台灣為之沸騰。

 

吳伯雄說:當年這種活動是可以強制驅離的,但經國先生交代不能驅離,因為他做過退輔會主委,對老兵感情很深。

 

那年初夏,蔣經國指示總統府副秘書長張祖詒,研究在「三不政策」前提下促成返鄉探親。

916日,蔣在國民黨中常會宣示將開放大陸探親,隨後由吳伯雄在1015日宣布,一年一次,一次3個月。

 

10萬份表格半個月拿光

為了維持官方不接觸形式,由民間的紅十字會作為窗口,112日當天上午9時起才開放登記,凌晨就已人山人海,第一天登記人數就達1334人,10萬份申請表格半個月內被索取一空,開放後6個月,登記人數高達14萬人

 

分隔40多年才回鄉,即使在台灣過得辛苦,也要費盡心思「衣錦榮歸」,1992年陪同父親回到廣東的崔茂鋒回憶,當年大陸物資缺乏,電視等家電價格昂貴且有配額限制,父親打了30只金戒指,和他扛著大包小包,還有大陸親人託帶「台灣埋單,大陸提貨」的「三大件、 五小件」回到家鄉。

2000年以後,大陸生活環境愈來愈好,崔茂鋒說:父親最後幾次返鄉,不再需要帶錢帶東西,反而是大陸親人開車載著他四處吃喝玩樂,與早年回鄉不可同日而語,兩岸往來互補互利。

 

近年返鄉探親人數漸漸減少,但觀光旅遊、商務往來人數卻增加,2008年底前總統馬英九開放兩岸直航,當年前往大陸人數躍升到436萬人次,去年達537萬人次。

 

迢迢回鄉路,老兵盼了40年用血淚為兩岸搭出橋樑,如今兩岸三通已實現,人民往返方便,回顧當年的篳路藍縷,更應珍惜穩定的兩岸關係


台長: 昕哥
人氣(35)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