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2-09 23:59:32| 人氣1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家中國央企 為何拖垮兩家台廠?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度倚賴中國普天,使得上櫃公司華美、英格爾總計共有超過46億元的逾期應收帳款, 極有可能有呆帳損失。這一年來,這兩家公司發生了什麼事?


至今仍未公告第3季財報的電源及LED廠華美電子(簡稱華美),除了已在11月17日停止在櫃買中心股票交易,若明年五月仍無法補交財報,則6月26日將面臨下櫃命運。

 

依華美公告,財報難產肇因於「更換會計師,目前尚未確認繼任會計師」,但就在股票停止交易的前一天,公司也發布重大訊息,表示因主要客戶應收帳款收回延宕造成資金周轉困難,將申請紓困。

 

換言之,華美的下櫃危機並非簡單的會計師更換問題,背後,顯然還有更加難解的營運困境。

 

今年8月,華美先是公告更換會計師,終止委任勤業眾信,換上立本台灣,這個舉動本就突兀,到了第3季財報申報前夕,116日,華美又無預警宣布終止委任立本台灣,至今仍無會計師簽證。

然而,不只會計師「跳船」,以同任期來看,華美的董事及獨立董事變動比率,各高達2/5以及1/3

 

此外,今年來華美千張以上大戶持股比率從51%減少到31%,大股東統強投資、董事長楊名衡本人及其所代表的法人,更是自今年年初就開始大舉申讓股票,統計申讓張數逾1.7萬張(含信託)。

 

今年以來,華美股價從高點90.6元一路暴跌至停止交易前的3.65元,跌幅高逾95%;持股華美6.69%的大股東、上櫃電源廠英格爾科技(簡稱英格爾),因此在1113日認列約7400萬元備供出售金融資產(非流動)減損,股價也自今年高點21.5元,重跌近70%,28日收在7.13元。

 

巨額應收款 集中在單一客戶

問題出在哪?無獨有偶,華美、英格爾這兩家公司的財報,都大幅度揭露有巨額應收帳款,落在單一客戶中國普天集團。

 

根據華美今年第二季財報,累積對普天應收帳款達37.5億元,足足是股本的4倍多,占全部應收帳款39.3億元的95%;截至9月,華美有逾期應收帳款13.4億元,占應收帳款餘額51%。

 

難兄難弟的英格爾也不遑多讓,今年第三季財報顯示:對普天應收帳款約54.8億元,占全部應收帳款59.1億元的93,對此,英格爾已提列普天備抵呆帳約10.8億元;截至9月,英格爾還有33億元的逾期應收帳款,占應收帳款餘額超過66%,是公司淨值1倍有餘,若屆時無法收款,公司恐有下櫃風險

 

讓華美與英格爾都陷入困局的普天集團,是隸屬中國國家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中央企業,前身為大清郵政總局,手握中國通訊標準制定與把關大權,業務觸角遍及通訊、能源、廣電等。

 

由於手持中國市場4G門票以及豐厚訂單,因此,當普天在2009年開始大動作與台灣企業結盟,也在台股市場掀起一波「普天概念股」熱潮,LED廠新世紀以及東貝、照明廠華興、英格爾等,都曾受惠於題材效應熱炒,帶動股價飆漲,英格爾更曾出現大漲10倍的波段行情。

 

官方限匯嚴普天還款慢

當年普天來台,有國家撐腰,叱咤風雲,如今怎會落得交不出帳款的境地?回頭來看,普天的央企光環,原來也是風險之一。

 

回顧去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強,加上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國際儲備貨幣之列所致,中國資金加速外流,今年1月,中國外匯存底一度跌破3兆美元

在此之下,中國當局開始祭出資本管制措施,而身為央企的普天必須配合官方限匯,這樣的政策配合,成了普天延後支付海外帳款的原因之一。

 

不過,大環境、政策限制等等非戰之罪」,或許並不是普天拖延付款的唯一原因,事實上,普天集團本身的營運狀況也不甚樂觀。

 

五家子公司中,南京普天連續3年虧損總計超過人民幣4200萬元,今年5月已經停牌

另一個得益於新能源以及通訊概念股,而一度在2015年大漲超過3倍的子公司上海普天,由於原有通信商品毛利下降,以及充電樁等新能源業務開拓不利,導致公司連續2年虧損

 

其中,2016年虧損超過人民幣4.5億元,每股稅後虧損人民幣1.24元。

 

甚至今年2,上海普天所積欠的逾期銀行貸款已近人民幣2.2億元。

 

種種財務疑慮,讓上海證交所對上海普天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號前掛上了代表警示的「*ST」字樣。

 

合作效應差華美反應遲鈍

2012年統強投資以及時任詠嘉科技董事長的楊名衡,借殼入主華美後,雖然與中國普天技術合作,開發出負離子空氣清淨機,試圖打進中國市場,但經營狀況遲未好轉。

去年上半年媒體報導稱,法人看好華美2016年全年每股稅後純益有望攻上8元,最後結果卻是落差極大的2.96元。

 

另一方面,華美的毛利率也從2012年的15.8%水準,慘跌至今年第2季僅個位數2.3%;負債比雖一度在2012年下降到約30%,但又逐漸走高,今年第2季破7年新高來到73.4%,財務體質堪憂。

 

從這些數字來看,一路走來,華美對於和普天合作的利弊效益評估似乎顯得反應遲鈍,尤其,對比於公司如今受普天拖累而擬申請紓困的窘境,在今年第2季的財報中,華美卻還指出中國普天除支付5%訂金款外,於各期間均有持續付款紀錄。

 

華美代理發言人許靜雯僅表示:無客觀證據顯示有呆帳跡象;公司紓困規模和時程未明。相較華美給外界帶來的鬆懈觀感,英格爾則對普天顯得稍微謹慎一些。

 

英格爾在第3季財報中揭露,9月起普天就停止支付帳款,與普天協商並未收到滿意答覆,使得英格爾懷疑帳款回收的可能性,也對普天發出存證信函。

 

英格爾發言人施佩青表示:英格爾與普天合作已有8年之久,這是第一次出現巨額欠款情形。

公司高層目前尚在與普天協商,但欠款回收的時間表以及回收金額,都還不能下定論。

 

華美、英格爾的經營困境,中國普天難辭其咎。

但歸根究柢,單一客戶過度集中,本就是公司營運之大忌。未來這兩家公司該如何脫離泥淖,尤其華美的股票會不會一夕成壁紙,是廣大股民關注焦點。

 

 

台長: 昕哥
人氣(152)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