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0-23 23:14:51| 人氣5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也來談談Airbnb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說到Airbnb,我還真是感受複雜,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講起。回想Airbnb尚未興起的時代,那時想到異地租屋短期居遊,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上網以「短租」、「自炊公寓」和地名等英文關鍵字搜尋,如此可以看到動輒數萬筆的資料,當中包括各地短租屋房東組成的平台。

這些平台只提供網頁空間,並非仲介,故不收取仲介費,房東只要支付小額管理費,便可登錄房舍圖文資訊。由於披露方式未全面規格化,每幢房屋的資訊不見得齊全,若想透過平台找到租屋,仍得一一瀏覽各筆資料,自行發電郵和房東聯絡,費時也費力。

八、九年前,Airbnb出現,我簡直「驚為天人」,它雖是虛擬仲介,收取服務費,但網頁資訊一目瞭然,讓像我這樣的居遊者省事不少。

Airbnb後來更有不同語文版本,對不精通外語的遊客來講,居遊變得容易且便利。不斷有新房東和房客加入,房源愈來愈多,房客的選擇也就更多。

可惜,得來容易的事物不見得是好物,便利未必就是「王道」。

房源變多 卻也「愈長愈像」
按照個人觀察,首先是待租屋逐漸缺乏獨特風味,換言之,愈來愈平庸。


從前上網找到的租屋常是房東的「起家厝」或繼承而來的第2間住宅,出租給遊客一來是為了貼補家用,二來是可藉此和不同國籍的旅人接觸,推廣地方文化,因此屋子本身不但展現屋主個人品味和當地特色,也因曾有人居住多年,大如屋內動線,小至插座或電燈開關的位置,都比較照顧到居住者的需求。

如今Airbnb的房東有不少是眼見有利可圖而加入,把它當成投資事業。既是投資就得精算成本,於是眼下我上網一查,不論在東京、上海或巴塞隆納,許多待租屋都似曾相識,家具和家飾至少有一半是平價的IKEA;日本的話,那一半則是購自「宜得利」。


這些品牌產品不見得不好,只是如此「全球化」的結果,居遊者就難以體會不同的人與風土文化所造就的不同居住美感了。
Airbnb
還有個特點:可以選擇自助入住加退房。這項功能的優缺好壞,見仁見智。由於一切透過電郵聯絡,房客從洽商到入住乃至離開,極可能從頭到尾沒跟房東通過一次電話,更別說見到一面。


不少人覺得這樣很方便,只要透過密碼就可取得鑰匙或房卡,退租時將門帶上就好,省心省時。

這種方式在日本尤其普遍,據說是因為民情如此,日本人不愛打擾別人,如此兩不相見,雙方都好過。

在我看來,見不著房東卻是件遺憾的事,因為這樣就無法直接向當地人打聽情報,對方當然也就不能針對房客個人偏好,介紹哪裡有好吃的小館、哪裡買得到有設計感的物品、最近又有沒有什麼展覽或表演值得一看。我自己就曾多次經由房東的推薦,找到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小酒莊,吃到美味道地的小餐館。

詳讀住客評價 避免「踩雷」
房東房客用不著見面寒暄,也有利於房東自遠地遙控。這原也無所謂,然而一旦租屋設施故障,房東無法及時排除障礙,卻會對房客形成困擾。


我就曾在福岡入住公寓後,發現無線網路流量已被前任房客用光,使得我連不上網路,只能利用鄰近飯店的免費網路,4度傳電郵和簡訊聯絡在東京的房東,對方前兩次「有禮」回覆「不好意思,Wifi是好的,請再試試」,2次「已讀不回」

 

直到那會兒,我才明白該屋住客評價何以留言不算多,且有數人評論說,網路速度太慢、租金偏高。

所以話說回來,租到這樣不理想的住處,根本得怪我自己沒有詳讀評價,活該踩雷

如今,透過Airbnb租屋前,我會盡量挑選有較多筆評價的屋源,那表示住過之後有好感的人較多(有些屋源不上不下,讓人住了以後根本不想浪費時間留評價)。


另外,在閱讀評價時,我會留心我較在意的關鍵字,好比「噪音」、「光線」、「浴室熱水」、「廚房設施」,以及非常重要的:和房東或代理人有沒有見到面。

說實在的,要在Airbnb上找到好住處並不太難,唯請牢記,有圖不見得有真相好好讀一讀住客評價才是真。

 

台長: 昕哥
人氣(51) | 回應(1)|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悄悄話)
2017-10-24 16:04:37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