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9-21 23:34:07| 人氣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出現這三種情況 小心已是大腸癌第二期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腸癌真的是吃肉太多引起?還有哪些危險因子?該怎麼預防與早期發現?面對每年新增病例數達1.5萬例的大腸癌,這些事不能不知。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及醫工所教授翁昭旼曾接受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健康》雜誌的訪問指出:許多人認為大腸癌發生率這麼高,和西化飲食有關,也就是吃太多肉類。

 

目前可歸因的大腸癌危險因子,除了前述提到的飲食習慣,還有居住環境、老化,以及家族史,也就是若家族直系血親有大腸癌,發生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另外則是自己的疾病史,比如是否有大腸息肉、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或是曾因大腸癌開刀,剩下來的腸子有較高風險再度發生新的大腸癌。

然而,這些危險因子只能解釋5%6%大腸癌,絕大多數大腸癌原因仍不明

 

癌症的發生都有階段性進展,大腸癌的前身就是黏膜長出的突起物-息肉。

不過不是每種息肉都會變癌症,最常見也最需要注意的是「腺瘤性息肉」,當腺瘤性息肉開始變大、分化不好時,慢慢會轉成癌症,甚至轉移到其他部位。

 

因此,檢查發現腺瘤性息肉,通常建議切除,每年追蹤一次大腸鏡;若連續2次追蹤都沒有再看到息肉,可延長為23年追蹤。

息肉切除後一定要追蹤,統計顯示大腸不同部位再長出息肉的時間,約23年,最短則不到1年。

 

哪些症狀可能要懷疑是大腸癌?

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通常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等症狀時,至少已是第二期。想要早期發現,仍應靠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

 

出血通常讓人比較有警覺,不論是糞便有沾一些血或有黏液加上一些血,都要進一步檢查。

排便習慣改變也要注意,比如原本是兩天排便一次,在沒有用藥的情形下,變得愈來愈順、甚至拉肚子,突然與過去的習慣不同,持續1個月以上,就必須注意。

 

早期發現會影響治療效果,分期愈早、5年存活率愈高。

 

大腸癌分期主要看癌細胞侵犯大腸的深度

1期大腸癌只侵犯表面、5年存活率高達95%

2期侵犯到肌肉層、存活率為80%

3期侵犯到淋巴、存活率60%80%

4期轉移到肝臟或肺臟等其他器官、存活率只剩下5%10%

 

然而有些大腸癌患者雖然發現的期別早,但若有特定基因突變,預後可能比較偏像晚期癌症,會變得比較差。

 

怎麼吃肉才安心?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20151026日發布報告,將熱狗香腸火腿和漢堡等加工肉品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因其可能引發大腸直腸癌;紅肉則被列為第二級A2A類)致癌物。究竟肉該怎麼吃,才能保有口腹之慾,又降低大腸癌風險呢?

 

紅肉類的肉品,因為脂肪含量高,攝取過多除了可能引發動脈硬化及高血壓,沒有被吸收掉的脂肪,會順著消化道跑到大腸,細菌分解後產生短鏈脂肪酸的產物,體外實驗發現會刺激大腸的黏膜細胞增生,這種不正常的增生累積下來,造成特定基因變化,到足夠時間癌症就發生。

 

至於紅肉類的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除了同樣有高脂肪的問題,為了保存抑菌,還添加了亞硝酸鹽,攝取過多不只刺激大腸黏膜,對身體其他一般細胞都會產生不正常變化,因此致癌風險等級更高。

 

不過,紅肉還是有其營養價值,比如可提供較好的鐵質來源,除非本來就吃素,否則不建議因此完全不吃。

 

飲食重點在於均衡,現代人肉類攝取往往過量,除了應調整為合適的份量,肉類的選擇也不應太偏重紅肉,魚肉、雞肉等白肉一樣有充足營養

 

盡可能減少接觸有致癌風險的東西是對的,但若不是一定要追求活到100多歲那樣的長壽,也不用過於恐慌,要吃多少、承擔多少風險,就看每個人的選擇了。

 


台長: 昕哥
人氣(54)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