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8-29 00:12:15|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結構轉型警訊!52家企業衰退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蔡政府上台後力推「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但國內不少企業目前則面臨「衰退困境」,包括宏達電、宏B聯電等大型企業,過去10餘年來市值衰退為「中型企業」,華映、茂迪、威盛等「中型企業」則成為「小型企業」。

 

專家指出:國內尤其是科技、面板和部分傳產業者正面臨結構性轉型,且有可能轉不過去的存亡危機,政府該做的是創造友善經營環境和趕緊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否則企業一開始衰退,應該「就回不去了」。

 

台灣董事學會分析20052016年間台灣1624家上市櫃公司市值變化,有八家大型企業縮水為中型企業,中型企業成為小型企業有44家。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說,這是很大的警訊。

 

八家「大變中」多做代工

董事學會調查,八家「大變中」企業的平均市值從期初的109.5億美元掉到27.6億美元;八家公司是宏達電、聯電、友達、鴻準、仁寶、宏痋BTPK(宸鴻),唯一的傳產業是遠東新。

 

蔡鴻青說:不管是「大變中」或「中變小」的企業,最多就是科技和面板業,公司多是「代工」,以手機供應鏈來說,大客戶過去還有摩托羅拉,近年只剩蘋果;只要蘋果有新機,供應鏈跟著打上「蘋果光」,但若哪天蘋果沒了,恐怕真的會歲月無光

 

蔡鴻青說:科技業早就面臨轉型的問題,純粹只做代工「看不到產業的長期成長性」。但值得關注的是,遠東新市值衰退除了和行業周期有關,也凸顯台灣整體化工、化纖業正面臨嚴重的關稅壁壘問題。

 

憂關稅壁壘 盼快洽簽FTA

目前區域國家除了台灣,都積極簽署FTA,中國大陸、東協和南韓互簽FTA,東協國家輸入大陸、南韓輸往東協產品,許多都是零關稅

 

台灣業者本希望兩岸貨貿協商能降低「石化、面板、工具機、汽車」等商品銷往大陸關稅,但如今卻面臨兩岸關係停滯。

 

一名傳產分析師說:若台灣化工產品外銷區域市場關稅降不下來,業者又只留在台灣,說不定「一整個產業會全死光」。

不過,遠東新在六月股東會後宣告將調整產能結構,未來要下壓台灣產能,提高大陸廠和越南廠產能。

 

台灣企業除步入衰退困境,上市櫃公司這2年也「瘋減資」

蔡鴻青說:除了稅制考量,減資與企業衰退現象其實可連結觀察,因為企業減資就是告訴大家「我沒有成長。」

但減資後,上市櫃公司規模變小,負面效應是「台灣資本市場也會越來越小」。

 

助轉型 政府應給友善環境

面對台灣企業的轉型難題,蔡鴻青指出:政府除應認真思考簽署FTA,該做的就是「提供友善的經營環境」,台灣企業不需要政府三不五時就創造一個「產業政策」,要的是一個「有水有電不反商」的投資環境,若這些基本指標都達不到,就不要怪多數企業想往外跑。

 

台長: 昕哥
人氣(25)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