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的荖葉,最出名的就是葉肉厚、味道辣,人們還沒在上頭抹白灰、包成檳榔之前,它們被成排種在荖葉園裡,每片都肥亮充滿生命力。
郭婞淳11、12歲時,外婆就是種荖葉的。如今22歲的郭婞淳已是台灣舉重界的名人,甚至是代表台灣進軍里約奧運,最被寄予奪金厚望的悍將之一。
回想起成為運動選手的初衷,她想到的是孩提時代,在荖葉園裡奔跑的回憶。
我只記得,我很喜歡在荖葉園裡一直跑、一直跑,我一面向前衝,旁邊的葉子一面往後飛,我覺得自己跑得好快、好快!
郭婞淳個頭小,不過155公分,講起話也斯斯文文,小小聲的,但看到她強健的上半身和一雙如雙渦輪引擎般的大腿,想也不用想,就能確信這身體裡,必定蘊藏著強大的爆發力。
那是一種成就感!
郭婞淳眼裡閃著異樣光彩,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好喜歡運動!一開始,郭婞淳練的是田徑和籃球,「舉重」不過是為了培養力量,順便練練的玩意兒。
然而當她國三參加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全中運)時,「400公尺接力賽我跑第一棒,沒想到一棒接二棒時竟然掉棒!無緣決賽,我躲進廁所大哭……。」
陰錯陽差的舉重人生、跑接力,順便報名舉重竟奪金
一切就是那麼陰錯陽差,郭婞淳這廂失利,她在那廂「順便」報名的舉重比賽,竟然一舉摘金。從此,踏上了她的「舉重人生」。
今年指考作文題目恰好是「舉重若輕」,郭婞淳或許最適合寫這題,因為無論是具體、可量度的;或是抽象無形的「重量」,在她的生命裡都是貨真價實的存在。有些重量,她非得秤斤論兩去琢磨;也有些重量,從她出生時就壓在她的肩頭,彷彿宿命。
郭婞淳父母從小離異,她對爸爸幾乎沒印象,一出生就和外婆相依為命,「我媽媽因為工作的關係,長期不在家,偶爾才會回來看一下。」她的教練林敬能透露,當時郭婞淳母親還抱著再嫁的希望,她跟母親出門,甚至要喚媽媽做阿姨。
四處為家的童年、和外婆一度蝸居工寮裡
回憶童年,她的記憶已有點模糊,我只記得,在國小的時候,我們原本的房子大概是因為貸款還不出來,被法院拍賣。
外婆的荖葉園旁,有一座小小的工寮,在那個還不出貸款的晚上,外婆帶著她和妹妹連夜收拾家當,搬進工寮,在那兒蝸居了好長一段時間。
談到這,郭婞淳的眼神清澈得難以置信,似乎過往的辛酸,對她來說都只是小事兒,「至少我還可以跟家人住在一起啊!」
國中後,她和外婆因經濟緣故,輾轉借宿親戚家,過著游牧民族式的生活。
她每天都只有一點點錢買食物回家。
林敬能嘆了口氣,買的都是三碗肉燥飯、一碗貢丸湯。貢丸湯裡只有兩顆貢丸,外婆一顆、妹妹一顆,郭婞淳只剩下清湯喝,喝久了就怕,沒什麼啦!只是因為那樣,我現在不太喜歡喝湯。
談到這事,郭婞淳咧嘴燦笑,彷彿只是在輕鬆陳述著一段挑食的過往。然而誰都知道,生命的無形重擔,是那麼沉重地壓在她肩頭,她卻毫無怨懟地扛了起來。
林敬能、啟蒙教練蒲雅玲和郭婞淳的體能教練邱偉志,三人長期在台東、花蓮深耕,見過太多窮困的孩子,不只是阿淳!
林敬能說:孩子們窮,他們走體育這條路,常常是因為運動完,會有早餐、牛奶能吃。
蒲雅玲說:有一回移地訓練,她請一個孩子去洗草莓,沒一會,孩子問她,教練,請問哪一種是草莓?因為孩子從沒見過這種水果。
郭婞淳也一樣,除了湯,她最不喜歡訓練菜單裡的生菜沙拉,因為從小根本沒吃過這東西。
從國中開始,學體育的她就靠獎學金度日,再也沒拿過家裡一分錢。
邱偉志談到郭婞淳的選手特質,「除了身體的協調性,她沉穩、又有心。其實很多小選手,條件比她還好,但能撐下去的沒有幾個。
林敬能也說:別人會怕重量,她愛重量,會一直往上加,她的教練反而要告訴她『不要再加了』,這就是一份不設限、突破的心!
舉重之路有高潮、有低潮,2010年,郭婞淳參加青年奧運會,奪得銀牌;2012年,她首次參加倫敦奧運,由於挺舉腳步不穩,只拿下第八名。
2013年,郭婞淳的狀態幾乎達到顛峰,包辦了亞洲舉重錦標賽、世界舉重錦標賽、天津東亞運及喀山世大運四面金牌,橫掃各大賽事。
郭婞淳說:「014年亞運,去了大概就會拿金牌。
林敬能當年在左營國訓中心,走路也有風。
2014年5月,離仁川亞運剩下不到2個月,郭婞淳一如往常地在國訓中心訓練。當時的國訓中心舉重場地還在老場館,140公斤的槓鈴照常擺在郭婞淳面前,它比一輛125c.c.的摩托車還重,沉沉地躺在那。
郭婞淳雙手握住槓鈴,深吸一口氣,雙腿猛地發力,把槓鈴舉離地面,舉到胸口時,右手卻滑了。
140公斤的槓鈴,迅雷不及掩耳地砸到郭婞淳的右大腿上。
她因劇痛倒在地上,手撫著大腿,雙眼看著天花板,腿股外側肌肉超過70%全斷了,時間好像慢下來了,我只想著,完蛋了,亞運怎麼辦。救護車還沒到,一分一秒都顯得煎熬,一切快到來不及招架。
兩個月的奇蹟復出、靠意志力復健,亞運奪第四
到了醫院,腳骨頭沒斷,選手生涯總算救了回來。躺在床上,郭婞淳還是不願放棄,滿腦子都是亞運。
她一樣天天拉著彈力帶,咬牙復健,維持上半身強壯的肌力。
外面的人會認為我可能很難再站起來,但我打從心裡就沒有放棄過舉重!短短2個月,郭婞淳竟然在亞運奇蹟復出,最後搶下第4名,賣力拚搏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郭婞淳只要試舉接近140公斤的槓鈴,心中恐懼的陰影就鬼魅似地現形,「但不管怎麼樣,我終究得克服。」關關難過關關過,她終於擺脫低潮,2015年底,郭婞淳在世錦賽連搶2銅;2016年6月,郭婞淳在塔什干亞錦賽,更抱回2金、1銀,滿載而歸。
看著鏡子,她對著鏡中人說:「要堅強!」鏡中人也用相同的表情望著她,講出同樣一句話:「要堅強!」
22歲扛起兩家經濟、對自己省,卻慨捐百萬買救護車
運動選手如果沒有奪牌拿獎金,收入相當微薄,就算她已是體壇明星,在國訓中心1個月也只有1.8萬元的零用錢。
她現在除了自己家人,連舅舅一家也要養,還好郭婞淳是奪牌機器,獎金足以撐起自家的經濟環境。
除此之外,省吃儉用的她,還把獎金用在更令人意外之處。
今年一月,她買了一輛超過百萬元的救護車,贈與澎湖馬公天主教靈醫會惠民醫院,我受傷時躺在那,最渴望的就是聽到救護車的聲音,我也想靠自己的能力回饋社會,幫助更多人!
郭婞淳肩上不僅扛著自己的家庭、運動生涯的重量,也毫不猶豫「舉重若輕」地背起了更巨大的夢。
郭婞淳積極備戰奧運,緊湊的訓練外,她常到國訓中心的KTV室彈鋼琴。
鋼琴是她掏腰包買的,只學幾個月,現在卻彈了一手漂亮的〈貝加爾湖畔〉。
她說:我國小時,學校附近有一間鋼琴教室,教室前是一片大大的落地窗,裡頭有人在彈琴,好優雅,好有氣質……。
出身貧寒的她,只能貼著窗看,連聲音也聽不到,小小心靈只是默默地記著這個心願。
沒什麼好抱怨的!
郭婞淳踏下有力的步伐,上臂肌肉繃緊,力量用得既強且長,舉起140多公斤的槓鈴,臉上露出些許辛苦的神情,眼神卻一點也不迷惑,全神貫注備戰奧運,像是回到荖葉園的工寮,又跑起來了,郭婞淳發足狂奔,荖葉往後飛馳。
郭婞淳
出生:1993年
現職:台灣舉重國手
學歷:輔仁大學體育系在學中
量級:女子58公斤級
17歲開始出國比賽,至少奪6金、2銀、2銅
17歲 參加新加坡青年奧運舉重項目53公斤級獲銀牌
19歲 倫敦奧運舉重項目58公斤級第8名
20歲 哈薩克亞洲盃錦標賽58公斤級獲金牌
喀山世界大學運動會58公斤級獲金牌
中國天津東亞運動會58公斤級獲金牌
波蘭世界盃錦標賽58公斤級獲金牌
21歲 練習失誤,大腿肌肉斷70%,復健後,仁川亞運奪第4
22歲 美國休士頓世界錦標賽58公斤級獲2銅牌
烏茲別克舉辦的亞洲舉重錦標賽58公斤級奪2金、1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