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4-02 23:58:28| 人氣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當前萬般皆下品,唯有買房高?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當前萬般皆下品,唯有買房高?

如果我們的房市,都不會有所調整下跌,而是努力地撐在那裡,就表示,對大多數的中堅分子來說,我們的經濟除了買房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了,也不願意考慮其他的投資標的。


試問,除了蓋房子之外,一個沒有實質投資活動的經濟,怎麼會有活力?


今年,房市終於冷下來了,並出現些許跌幅,可是沒有發生帶量的快速下跌或恐慌,這令我更加憂慮。


儘管大家普遍認為房價已經過高,造成居住正義和社會問題;儘管政府祭出許多措施抑制房價;儘管各界專家學者在不同時點分別預測房價會下跌三成或五成;我們的房市充其量只是由熱轉冷而已。


為甚麼不會馬上大幅修正到合理價位呢?顯然存在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當然,這和低利率脫不了關係,因為賣方有能力撐著,不用急殺。不過有能力撐,不表示一定要撐住不賣。


如果房價下跌三成才合理,理性的賣方應該是趁高檔趕快出脫,而讓房價迅速修正到合理價位才是,怎麼會撐了一整年才出現些微跌幅?

這現象和我所理解的市場機能似乎不太吻合。要是在股市,不出一星期就會修正完畢。

既然投資已經失敗,趕快結清脫身,把資源投入其他有希望的地方,才是有活力的反應。怎麼會一直僵在那裡呢?

和所有不理性的經濟行為一樣,我認為,其中必然存在一個心理學或是社會學上的因素。

這個因素的影響力,雖然難以量化,卻頑固地存在,嚴重傷害我們的經濟活力。

這個社會心理因素,就是買房至上的觀念。
我這個年紀的朋友聚會,話題總少不了房市。有關房市話題大致上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行情交流,例如:「你看這次會不會崩盤?」「大陸房市聽說已經泡沫化。」「你覺得某建設公司最近推的某建案如何?聽說賣得不好。」等等。


第二類則是大家以置產成就來互相恭維

你真是好命啊,有五、六棟房子在收租,比甚麼都好。


你早年買的那個精華區房子,現在少說也是上億起跳。

某同學夫妻兩人靠死薪水省吃儉用,房子一棟一棟的買,真是不簡單。哪像某人,當年就一直嫌房價太高不願意下手,現在好了,想買都買不起了,虧他當年還是個高材生。

中年人茶餘飯後的應酬話其實是很無聊的,甚至可以說令人厭惡,但千萬別小看它,因為這就是一種人生典範的強力放送,或者說是洗腦。


這種人生典範一旦深植人心,我們對房地產的看法,就會形成一套主觀的價值標準,不但不受市場影響,甚至還會影響市場。

也許你會說:這些人就像股市裡的死多頭,沒甚麼好奇怪的。但我們這裡所談的「置產為上」人生觀,和死多頭比起來,絕對是不同等級、不同層次的東西。它頑固而無所不在。

假設有一個人,一輩子都很努力,而且不論求學、就業、婚姻、家庭、子女等,樣樣都是人生勝利組,獨獨沒有買房子,一生都在租屋。


也許他是理性的,經過仔細計算,發現「租比買划算」,所以堅決不買房。

但就世俗眼光,或是他的長輩乃至於親朋好友看來,這人一定有問題,不是腦筋壞掉就是實際經濟狀況並不好。

這就構成一種強大的社會壓力。於是,一個安分守己的人,在我們的社會,就會有買房的強大壓力或衝動。而一個社會,安分守己的人畢竟還是大多數。


對他們來說,人生不可逃避的責任就是存錢買房,而且越快實現越好。

錢不夠多,可以先借;房價太高,可以買小一點的;市中心太貴,那就買稍微偏遠一些;總之「先求有再求好」,因為這是人生的重要使命,務必盡全力達成。

對銀行來說,再也沒有甚麼比這更好了,因為客戶把買房、向銀行貸款然後按期償還當作人生的使命。

發生意外還不起貸款的畢竟是少數,而且銀行還可以把房子拍賣給另一個有使命感的買者

如果你能力很好,運氣也不錯,很快就把第一棟房屋的貸款繳清,接下來的閒錢該怎麼運用呢?


親朋好友或是社會給你的標準答案多半是:再買一房吧。反正一邊收租一邊還銀行貸款,財務壓力不大。


而且多一房將來可以留給子女,讓他們少奮鬥幾年也好。於是就一房又一房地買下去。至於其他的投資,不是沒有興趣,就是只把它當購屋頭期款之前的短期運用。

一房又一房地買,在別的文化看起來,似乎是瘋狂行徑,但在我們的文化,卻是正派保守人士的尋常行為,甚至是社會賢達的共同特色

也就是說,購置很多房產的人,在我們的社會,其實是有能力而且穩健保守的人。

總之,和西方的次級房貸相反,我們社會的買房者,主要來自中堅分子,而且越是有穩定收入者,例如醫師、會計師、律師、老師、公務員、大企業或是國營事業員工等,越熱衷於此道


銀行更樂於配合他們,給予較高的貸款成數和較低的利率。把錢借給他們,銀行非常放心,因為經濟局勢或是房市即使有大波動,他們也比較能咬緊牙關撐住,不至於發生信用危機。

換個角度說,如果我們的房市,不論國際經濟如何變化、政府如何打房、房價所得比如何超乎異常,都不會有所調整下跌,而是努力地撐在那裡,就表示:對大多數的中堅分子來說,我們的經濟除了買房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了,也不願意考慮其他的投資標的。


試問,除了蓋房子之外一個沒有實質投資活動的經濟,怎麼會有活力?

答案似乎出來了:如果我們的社會,只有按照公式努力存錢買房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那麼台灣經濟的未來,將是大停滯。

除非我們能夠擺脫「萬般皆下品,唯有買房高」的社會枷鎖。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175,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台長: 昕哥
人氣(33)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