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4-01 23:54:16| 人氣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乾癬是免疫疾病別再用錯藥了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乾癬是免疫疾病別再用錯藥了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而皮膚相關疾病也是五花八門,雖然一般表現都是騷癢、起疹,但是看起來一樣的症狀,成因卻大不同,治療方式自然也就不一樣。

 

最新研究發現,乾癬極大一部份是屬於免疫疾病,以生物制劑來治療,效果和效期比以往都來得更好。

衛福部基隆醫院風濕免疫科趙尹慈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發炎性皮膚疾病和部份30%將合併乾癬性關節炎。

它的盛行率在臺灣約0.19%,男性略高於女性,在臺灣又稱之牛皮癬。最常發病的年齡介於20歲~30歲之間和60歲左右。

趙尹慈醫師說:由於民眾對乾癬的不當認知,往往造成患者在社交、休閒活動和精神上的困擾,但是乾癬並非傳染病,最新的資料顯示1/2 2/3 的乾癬患者會伴隨著代謝症候、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趙尹慈醫師指出:目前導致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理論傾向遺傳、免疫及環境因素等。

如某些病毒細菌感染,例鏈球菌、愛滋病感染者會引發及惡化乾癬,另壓力、睡眠不足、熬夜、摩擦、搔抓、外傷、曬傷、燙傷,藥物、酒精、抽煙等,都是惡化乾癬的因素。

乾癬大致上的類型有:

(一)水滴狀

(二)斑塊狀

(三)全身膿包

(四)手腳膿包

(五)全身紅皮膚型

 () 反轉型。

乾癬性關節炎也有以下幾種:

(一)遠端指關節炎型

(二)對稱性多發性關節炎

(三)破壞型關節炎

(四)脊椎型。至於那一類型的乾癬會演變成關節炎,目前尚無定論。

特殊的是,有皮膚疾病的35-59%患者伴隨有指甲病變

趙尹慈醫師表示:在乾癬的治療方面,大致上分為局部用藥、口服用藥、光化學療法和生物制劑等,以疾病的輕重度來選擇。


輕度關節病變的患者可用非類固醇止痛藥。輕度皮膚治療方面可用外用維生素 D及衍生物、外用維生素A酸、焦油、局部類固醇、保濕劑等。中重度則選擇加用磺胺劑、甲氯喋吩 、環孢靈素、口服維生素A 酸等全身性藥物。
近年來醫學上疾病的病理機轉的新發展帶來新的藥物來治療乾癬的新希望。

2000 年更明顯陸續發現細胞激素IL12,IL23,IL17A和造成乾癬的身體組織發炎反應和自體免疫反應的相關性,在2010 年更肯定了IL17 在乾癬的角色。因此也研發了抑制IL17 的單株抗體來治療中至重度牛皮癬 。

趙尹慈醫師強調:目前生物制劑應用在乾廯方面臺灣有五種藥物分別為;恩博、復邁、喜達諾 、可善挺 (抑制IL17的單株抗體)、Ixekizumab(臺灣臨床研究中)。

根據臨床實驗顯示:以抑制細胞激素17治療乾癬、施打12週後以乾癬嚴重度評估分數,75%得以改善高達86.6%而持續至數年。

至於副作用,極少為感冒症狀和頭痛等。因此生物制劑是治療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的一大突破,具有療效顯著、藥效快、療效長且耐受性良好的特點,效能遠遠超過傳統療法。


台長: 昕哥
人氣(9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