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0-13 08:47:53| 人氣2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張Nike訂單,撼動台灣製鞋霸業!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張Nike訂單,撼動台灣製鞋霸業!

敵人竟是胸罩工廠、電子代工廠

今年,一張Nike下在墨西哥的訂單,撼動運動鞋供應鏈,當機器人取代人工,它對台灣鞋業帝國開了第一槍。

去年Nike宣布跟美國電子代工大廠偉創力策略聯盟,要革新製鞋的供應鏈

無獨有偶,2個月後,adidas宣布要取代人工,用機器人在德國製鞋,預計設立兩座快速工廠,聘請160位工程師。

百年首見!台鞋廠「奉命」教科技廠做鞋
直到今年上半年,耳語,才在台灣鞋業聚集的彰化稻田裡大量傳開。

原來,已經有不少中部鞋代工廠與鞋材廠接到Nike通知,要把機台與原料送進墨西哥,一群群台灣代工廠高層「奉命」到墨西哥,把經驗傳承給偉創力,教他們如何用機器人生產出跑鞋。

鞋業,是製造業中勞力使用最密集的產業,一雙球鞋要產出要400人碰過,複雜度比手機高,一支小米手機生產只需要經過100個人力

按理來說,這應是最難被機器人取代的產業,但竟在此時最先被革命。

更讓人意外的是,從Nike到阿迪達斯,這群大廠發展自動化,所挑選的新合作夥伴名單,竟未見台商蹤影。

 

新競爭者從不同角落冒出:如曾經是幫戴爾、摩托羅拉生產手機的電子代工大廠偉創力;原本只是幫維多莉亞的秘密生產胸罩的維珍妮國際;幫蘋果做面板清洗設備的德國設備商亞智科技。

UA創辦人:製鞋業太懶了!
傳統鞋業,很危險」,Under Armour(UA)創辦人普朗克接受本刊專訪時,不客氣的說:「我們產業實在是太懶了,永遠在追逐低價的人力,是時候該『破壞』這樣的供應鏈流程。」

他說:大廠已決意擺脫,因為低價人力而只能在亞洲生產的限制,將一次破壞百年的遊戲規則

根據統計,製造業一年貢獻台灣約3成的GDP,受雇人口約占台灣24%,當製造業的競爭力不再,台灣損失的不僅是工作機會,股市市值、稅收、因外銷收入帶動的國內消費,都將被連動。

台商擁有資訊科技能耐,又有製鞋的豐富經驗,根據台灣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賴奇見透露:2010年Nike還開出年薪1000萬,希望在竹科挖角能兼顧科技與傳統產業的高手;但為什麼,在這第一回合的鞋業自動化戰爭中,卻看不到台商的蹤影?

我們走回彰化,從這個產業的起源地找問題,與製鞋經驗超過20年,4位鞋業的董事長與總經理對話。

有意思的是,大家反應兩極。經驗越老到的,越自信滿滿:鞋子的材料軟硬不一、尺寸不同,這讓鞋業將難以自動化,台商優勢仍在。

但跟這些高科技公司實際接觸過的鞋業廠商卻直指,Nike是有可能成功的。

40年來,台灣鞋業自認江山十拿九穩,但從沒料到,一群陌生,但很「飢渴」的科技廠商,竟是此刻最大敵人。
商業中的蝴蝶效應,現在回頭看來,總會讓人詫異其巧合。

2012年,Nike推出針織鞋的同時,全球以手機為主的科技業,卻陷入低毛利。

這讓科技業者以史上未有的高意願,湧入製鞋產業。

最不可能被自動化威脅的百年鞋業,產生驟變,也讓40年來根深柢固的亞洲製造神話破滅。

台灣在這場戰爭中仍有籌碼,如,豐富的生產經驗,這是幫助「機器人變聰明的關鍵

就如運動品牌UA創辦人所述:現在是傳統鞋業很危險的時刻,我們除了要夠聰明,現在還得學會夠大膽、夠天真,才得以跟這群人交手。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鞋業,還適用於所有台商。
 

台長: 昕哥
人氣(276)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