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7-19 09:26:29| 人氣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褪口罩變褪褲走 醫師台語嚇壞病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褪口罩變褪褲走 醫師台語嚇壞病患

不少年輕醫師往往不會講台語,但一旦遇到只會講台語的阿公、阿嬤,醫病「異語溝通」彼此就像鴨子聽雷,雙方對病情的說明與理解,難免產生落差、因而鬧出不少笑話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王崇禮表示:許多年輕醫護人員台語不輪轉,以國語參雜台語解釋病情,

 

曾有藥劑師向患者說明服藥方式,「呷飽三粒」被老人家誤解聽成「呷百三粒」(吃130顆)

 

也有照X光時告訴病人「數到三就要照!」讓病人聽成「數到三就要『跑』!」

 

甚至有醫師請病人脫下口罩,說:「請你褪口罩」,被病人誤解成「褪褲走」(脫褲子跑),患者當場氣得說不出話來。

 

也有護理人員告訴準備開痔瘡的歐吉桑,必須調整位置,「咱趴過來」,開刀完會送進「觀察(台語音:棺材)室」,嚇得歐吉桑不知如何是好。


由於中南部與偏鄉醫療常遇到只會講台語的病人,台中中山醫院家庭醫學科總醫師陳欣湄說:自己雖是台南人,聽得懂台語卻不擅長表達,曾對手術完的阿公說:「愛加(ke)跑路,才會較緊好」,讓阿公的家人當場啞口無言,經指點,才發現「跑路」是欠債逃跑用語,因而頻向患者賠不是。

 

在台灣只會講台語的人口不在少數,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蔡美慧引述過往台灣語言研究,推估2014年國內60以上人口中,聽不懂國語者約250萬人。

她說:像這樣因醫病異語溝通的情形,在國外臨床經驗確實曾出現誤診情形。

 

王崇禮說:許多阿公、阿嬤會形容「心肝頭噗噗筅」(形容心跳過快)、或「胃慒慒」(胃悶、怪怪的)等症狀,往往讓年輕的醫師不解其意

 

因此,在醫學生養成教育中,「醫用台語被要求選修或必修;但王崇禮強調:學生修完一、兩堂課,不代表就會懂得病人的意思,醫護人員往往是進到職場後,才真正開始學台語,累積經驗後才會逐日進步。

 

王崇禮表示:有些醫院為提高台語病人對病症和服藥方式的理解,會以國語或台語製成教學影片,以吸入型藥品為例,僅用國語或台語說明用法,臨床統計10人中只有2人會使用正確;但若以患者可理解的語言製成影片說明,正確使用率可提高5成。

 

台長: 昕哥
人氣(6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