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4-03 13:56:23| 人氣1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財經主持人廖慶學理財四部曲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財經主持人廖慶學理財四部曲 

廖慶學理財四部曲,從投資權證、股市,最終在房地產享受到增值利益,他認為,追求財富,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廖慶學
出生:1974年
星座:巨蟹座
血型:O型
學歷: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

東森財經台周一到周五每晚十點《夢想街57號》已經成為理財指標性的節目,主持人廖慶學扮演的角色就是用淺顯易懂的解說方式,幫助觀眾看懂投資市場,讓入門者可以很快有概念,鼓勵投資新手學理財。

採訪開始,廖慶學一直謙虛的說:「我不會理財耶!」但理財話題一打開,廖慶學侃侃而談理財心得,才發現他在歷經散戶投資股市所有的盲點,獲取失敗經驗後,對投資理財也頗有一套邏輯,而他一路走來也靠勤學投資知識,如今不論房地產或股市,獲利也是大有斬獲。

轉型主持財經節目 激勵深入研究
年輕人想要靠投資理財讓錢滾錢的想法我也經歷過!事實上,廖慶學當初從旅遊節目主持人轉型成財經節目主持人,本身對理財完全一竅不通,每天聽來賓說專業術語及總經議題像鴨子聽雷,但也讓他興起鑽研投資的想法。
他開始每天早上八點前就到公司,先把報紙都看過一遍,將重要的新聞及專業術語做筆記,更把坊間舉凡巴菲特、彼得.林區等投資大師的著作,甚至講解技術線型的書,徹底研究一遍。

經過整整一年後,在專業知識日積月累下,加上實際操作經驗的累積,就這樣一頭栽入投資理財這條路,愈鑽研愈有心得。

現在廖慶學已經不再擔心害怕,來賓們講的他都能理解,再用他的角度來講股票給散戶聽。而他談起股市投資趨勢分析、基金及房地產投資模式等,簡直像個理財專家,和以往我們透過螢光幕認識的「旅遊專家」判若兩人。

成長在花蓮原住民部落的廖慶學,家裡開雜貨店,雖然家中有電視,對比村落其他家庭生活相對優渥許多,不過廖慶學始終覺得電視中的世界離他很遠。而家鄉會登上新聞,最多的時候是,「颱風將在秀姑巒溪口登陸……。」

因此,廖慶學的父親想盡辦法創造財源,他記憶中的父親,總是不斷在外打拚,砍竹子、收桐油,什麼辛苦事都願意去做,只想設法讓兩個孩子脫離花蓮這個被世人遺忘的地方。

雙親投資經驗 啟發股市之路
而廖慶學誤打誤撞進入媒體圈,從幕後工作人員做起,一晃眼十幾年,靠著一步一腳印,以《中國大體驗》得到第四十四屆金鐘獎綜合節目主持人獎,最後遇到東森財經新聞台總編輯李惠惠這位伯樂,鼓勵他在財經領域勇往直前,而他也因《夢想街57號》嚐到大紅大紫的滋味。

然而,即使走紅,年收入是過去四倍,他的精省理財之道依然與10幾年前月入2萬元時一樣,沒有太大差別。

錢只放定存,是無法抵抗通貨膨脹的。

廖慶學的父母開了家雜貨店,習慣的理財模式就是將錢存到銀行做「定存」,偶爾會進一步積極投資股市。廖慶學提到,印象中在民國七十六~七十八年他就讀國中時期,那時剛好股市飆上萬點,每天回到家總是看到父母邊做生意,邊聽著廣播報股價,進出股市、閱讀財報資料,對股票並不陌生,從那個時候開始,廖慶學意識到,股市好像很好賺耶!

而廖慶學雖然從小幫忙家中做生意,但對數字並沒有概念,投資理財更是一竅不通,他真正接觸理財,則是當兵時期買的「十年付費安家定期還本終身壽險」。

當時在海軍新訓中心當兵,軍中為了強迫新兵存錢,對入伍新兵設有優惠存款措施,利率高達12%,繳費年期10年,每個月扣繳2040元,繳費期滿,每年就有錢可以領回

對於當時每個月薪水才5000多元的他,不否認是懵懵懂懂的投資理財,之所以會如此說,是在他多年後對於投資理財比較有概念後,重新檢視那張儲蓄型保單,發現如此高利率的理財模式,也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法則,讓他興起「4早知道就多存一些錢」4的想法。

保守理財四部曲 累積人生財富
現在的廖慶學選擇用保守態度面對理財,在剛開始有錢的時候就做好準備,他認為理財的觀念要及早培養,就算目前沒有多餘的錢,也應該讓自己有初步的概念,而在未來不管是任何投資理財都建議要設立停損點,一旦到達停損點則要毫不猶豫抽身,必須理性的分析及判斷。 

廖慶學回憶起退伍後北上找工作時,決定不再跟家人拿錢身邊沒有任何存款的他,只敢租月租3500元的舊公寓雅房窮到連機車都要跟軍中同袍借5000元,買到一台二手機車他忍不住在心裡大喊:我在台北奮鬥的日子開始了!

剛進電視圈的生活也很苦,當時才20幾歲的廖慶學,對人生、工作都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感,而他的理財方式,自認是最保守的傳統理財男。對他來說,理財準則就是遵照父母觀念,千萬不能負債

他皮夾裡的信用卡永遠不會超過2張,能使用現金的,他盡量不使用信用卡,帳單一來就會按時繳交,不讓銀行賺信用卡利息,也不過度提高信用額度。跟時下把信用卡拿來擴張消費的年輕人不同。

存錢好難喔!對於金錢的危機感可以說是廖慶學的理財基調,他也強調,賺一塊錢不是一塊錢,存一塊錢才是一塊錢,要懂得開源節流,積少成多,不要忽視日常生活中的浪費,否則往往會造成金錢的流失。

因此,為了避免自己以10倍的速度花錢,也為了盡速達到目標,除了努力工作激勵自己賺錢動力,每天工作12小時稀鬆平常,我曾經有三天沒有回家,直接睡在攝影棚。 

首部曲‧精省理財 「存」人生兩桶金
我每月開銷不會超過1/2收入。廖慶學提到,年輕人不用有太多的享受!因此,每月2萬元收入,連續2年時間,連同每月房租3500元,控制自己每月所有費用加起來不能超過1萬元,盡量吃攝影棚提供的便當,其餘的錢都存起來。

而在他落實精省生活哲學下,終於在30歲那年,存下人生第2桶金,看著存款數字逐日增加,也讓他心中踏實不少。

儘管廖慶學從小看著親朋好友投資股市,印象中獲利不少出社會,手上有點閒錢後,似乎要做點投資讓小錢變大錢的念頭深植心中,但他對財經專業知識完全不熟悉,對股市更是一竅不通,當時朋友就跟他說:要懂股票,就是自己親自下場去玩,你自己買一張股票玩玩就會熟悉了!對當時的廖慶學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也讓他從台股開始踏入投資的世界。

於是他問股齡10幾年的母親:該買什麼股?當時母親提議既然第一次進入股市,不如買中鋼(2002)這檔牛皮股,因此,廖慶學在股價30幾元進場買了2張中鋼,老實說,中鋼在做什麼,我根本搞不清楚。

沒想到買進之後,中鋼股價卻像老牛拖車,一年後決定持平出場。但陸續聽了很多小道消息進出場買股,他不諱言30歲以前在股海浮沉,未曾大賠或大賺過。

二部曲‧冒險投資失敗 才知守成重要
過了30而立的年紀,秉持著上班族存錢好難思維,廖慶學開始對投資理財充滿熱情,他拚命工作存錢,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掌握人生中稍縱即逝的發財機會。眼看2007年台股漲跌變化過程中,外資扮演重要角色,與台股的波動密切相關,緊接著2008年總統大選前,市場預測台股將有亮麗表現,會漲到上萬點。

當時廖慶學好不容易存到300萬元,準備進軍房地產,但兩相評估房市及股市前景後,看好馬英九上任後股市會有一波大行情他決定將9成資金改投入股市,當時股王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2498)股價一度飆漲到1300元,沒多久立即反轉直下,瞬間跌到1000元,

廖慶學評估當時電子股是市場主流,加上宏達電這家公司歷年來營收狀況表現不錯,外界普遍認為宏達電是家有實力的公司,但考量資金部位太高,廖慶學認為選對股、看對方向、再挑好權證,自然能倍數獲利,於是進場買進宏達電權證。

老實說,我對權證不熟耶!於是廖慶學先以4000元進場小試身手,沒想到2天後現賺40%投報率,哇!權證太好賺了!已被獲利氛圍影響判斷力的廖慶學,當時並沒有停利點的觀念,決定繼續加碼,儘管盤面趨於整理,但廖慶學看出宏達電多方仍有蓄勢上攻的意圖,於是持續加碼到50萬元後,卻碰上亞洲金融風暴,股市指數大幅滑落,讓他50萬的資產瞬間歸零

廖慶學體悟到,要設定投資痛苦界線,看看自己能承受多少次連續虧損,如果接近了痛苦界線,還是一直沒法賺錢的話,就應該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投資策略是不是需要調整,不論是設定10%、15%停損點都好。

三部曲‧了解自己投資屬性買房強迫儲蓄
有了這次經驗,廖慶學決定只投資適合自己個性的金融產品,因為了解自己只能承受風險不大的投資,我的夢想是買一間房子,正因知道自己很容易手邊有錢就會進入股市,在歷經金融海嘯襲擊後,下定決心買個房子,理由是:用來存錢。於是2008年起,房地產成為他最主要的理財工具。
廖慶學表示:跟銀行貸款,就有負債,你才會知道你要多賺錢;假如存款很多,反而不會有動力。買房子強迫你每個月都要存錢,而且還完了,房子就是你的

說起廖慶學的買屋經驗,是從2002年時從事建築師工作的哥哥帶領開始,鎖定現在市政府捷運站周邊的住商混合大樓,當時捷運站周邊還很空曠耶!

有感於父母辛苦一輩子存了700萬,要讓兄弟倆在台北有個窩,但當時家人對房地產都沒有什麼概念,哥哥看上的40幾坪物件,屋主開價1400萬元,廖慶學本著純粹只是想練習殺價技巧,感受買房與屋主拉鋸戰的快感,卻讓他用每坪約23萬、總價1000萬成交,買進後,房價逐漸攀高。
四部曲‧第一間房低檔入手 增值五成
從2003年開始,廖慶學開始規劃買房,花了5年時間看遍雙北市的指標個案,鎖定總價預計1000萬、貸款8成物件,等於頭期款至少要存到200萬元,預備閒置還款金約100萬元,裝潢費用預估100萬元,加總起來,預計手邊至少要有400萬才買得起,5年邊存錢邊看屋的經驗,讓他悟出心得。

廖慶學也歷經幾次印象深刻的買房錯過的物件,首先是2004年看上由名模林志玲代言的世貿國際商旅(V1),當時開價每坪36萬,就在舊家附近,但廖慶學對照房價後覺得漲幅過高而放棄。

再來他看上南港車站附近的力麒村上,打著捷運、鐵路、高鐵三鐵共構三交通線的集中站,36坪開價1015萬元,但要成交時因忘了帶信用卡,隔天就錯失了買屋機會。

2008年底隨著金融海嘯重挫全球經濟,房價開始下修,那時市場瀰漫著不知未來景氣如何的氛圍,廖慶學只好鎖定三重房價相對便宜的新成屋,對於這間河岸景觀及視野都讓他很滿意的房子,加上距離到台北市車程也只需10分鐘,眼看著曾經看上的物件單價從50萬降到40幾萬元。

看準當時市場氛圍有殺價空間,頭期款只要290萬元,他馬上跟朋友借了30萬元,評估貸款1000萬元,房貸還款2年寬限期,每月房貸約3萬多元,是能力可以負擔的範圍,最後以每坪35萬元、總價1400萬元成交,買下人生第一間房,現在每坪單價已經漲到約55萬元,約當時買進價1.5倍,無形中幫廖慶學累積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廖慶學認為:追求財富,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軍房地產,是他下一步計畫。

 

台長: 昕哥
人氣(143)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