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圓暴衝!匯市開春一次奉還 10萬日圓換新台幣匯差1200元
急升,為今日恢復交易的匯市投下震撼彈,兌新台幣匯率恐一口氣衝破0.3元,創下近2年新高價。影響所及,台銀周五已提前讓日圓下架,暫停網路結匯日圓,創下該業務開辦以來頭一遭。
美歐股市皆墨,避險資金轉進日圓,造就過去2周日圓兌美元猛升8%,不只創1998年以來最大雙周升幅,也讓負利率影響瞬間歸零,日本央行只得出面表態干預。
台北匯市因春節休市一周,銀行報價停留在2月5日,也就是連假前一天,台銀日圓買賣價介於0.2767到0.288元間,還沒反應上周升幅,今日恢復交易後就會一次奉還。
春節期間 日圓升3%
銀行業者指出,台灣過年這段期間,日圓兌美元約有3%升幅,今日恢復交易後,即便新台幣不動,日圓兌新台幣也得先升個3%,屆時1日圓將相當逼近新台幣0.3元。
以換10萬日圓為例,連假前結匯只要2萬8800元,但這波日圓曾升到111元附近,如果以封關當天美元兌新台幣收盤價33.52元計算,大約是日圓兌新台幣0.2995元,將近0.3元,等於換同樣的日圓得多花1200元,價差其實不小。
日圓兌新台幣0.3元
交易室主管表示,日圓最近2周的升值走勢相當激烈,敲進日圓部位都心驚膽跳,晚敲個幾秒,可能就賠一大筆錢,正因如此,在匯率變動激烈時,銀行價差也會拉得更大些,意即今天日圓若衝破0.3元,完全不意外。
交易室主管分析:雖然日圓是亞幣,但因日圓低利,近年避險成分較高,通常與韓元、新台幣逆向而行,如果今日台股補跌、加重外資竄逃,新台幣勢必遭遇龐大貶壓,與日圓的價差還可能再擴大。
眼看上周日圓暴衝,不少哈日族預見日圓兌新台幣今將報復性升值,上周紛紛透過台銀及兆豐銀網路結匯下單,除了逢低搶進,也不乏待欲逢高出脫的套利部隊。
台股補跌 貶值壓力大
就怕被套利,台銀上周五已主動拉下網路結匯的日圓報價,將待今早9時恢復,創下開辦該業務後頭一遭。兆豐銀雖未將日圓下架,但也祭出預防性措施,將結匯價調至0.3005元,已提前預告將重回3字頭。
很匯賺 廠商日圓交易爆量
日圓走強,大型行庫開春上班第一天美元、日圓買賣進出結匯就出現罕見的強烈對比,其中尤以日圓為最,某家大型行庫內部統計,不僅出現單一客戶爆大量結匯日圓獲利了結,占當日的日圓結匯交易量近1/3,日圓的買進(指客戶賣日圓給銀行)、賣出結匯量,更呈現超過2.5比1的懸殊對比,是近2年來首見。
由於日圓已升值到近2年新高,國人赴日觀光扼腕成本大增同時,另方面出口商則樂得大賺匯差財,匯銀主管指出,昨日才結束農曆春節長假首日,就有某家大型行庫爆出超過1.5億日圓的單一企業結匯量,占全體客戶向該銀行結匯日圓總金額將近1/3比重,可說是近一年來該銀行難得見到的單一大量。
行庫主管對此表示,以往企業戶賺匯差財大致以美元、人民幣為主,如今隨著日圓強升,從上述單一企業爆大量日圓結匯,已顯見企業戶賺匯差財的範圍已延展到日圓。除了日圓,昨日由於新台幣匯率盤中強升,也引爆另一場匯兌潮。
匯銀主管指出:昨日盤中一度出現升值5.19角,由於台幣匯價先前疲弱已久,如此強勁的升值力道使央行尾盤不得不出手阻升,還引來客戶不分進出口企業主身份或是散戶,一看到今日盤中的價位,已等不及爭相搶進美元補貨。
匯銀主管分析:客戶面臨新台幣匯率強升,反而趕快進場補貨美元,這也反映普遍仍對美元後市看好,並且後續仍「看貶」新台幣,才特別把握當日難得的機會趕快加碼美元,因此昨日美元結匯量不僅現大量,買進、買出的對比落差,更多達1倍之高。
匯銀主管指出:昨日除日圓,人民幣也爆出大量賣匯潮。匯銀主管也對此分析:儘管日圓、人民幣匯率強升,但對投資人而言,中長線仍然看貶,甚至認為這兩種幣別的匯價在近期內應可算是升到頂點,所以才大舉出脫獲利了結。
匯銀主管也指出:由於今年匯市實在詭譎多變,因此不論是出口商,或是散戶為了避免匯損,恐怕會更加短進短出,提高動態調整的頻率。
日負利率破功 日圓照樣升
實施「負利率政策(NIRP)」理論上應可使本國貨幣貶值,但由歐洲多國實施的經驗顯示未必就有效果,且需要多種條件的配合。日本推動負利率以促使日圓貶值的計畫,更是宣布後立即就被打爆,也暴露出日銀已陷入無計可施的困境。
負利率與量化寬鬆政策一樣,理論上將使本國貨幣貶值,因為資金會轉向國外報酬率更高的資產。
如果還有其他條件配合,例如國外經濟繁榮,本國出現經常帳逆差,或幣值已被高估等,則造成的貶值效果更佳。
但對歐洲及日本央行而言,上述的配合條件並不理想。歐、日皆有鉅額的經常帳順差,新興市場經濟展望也不佳;美國聯準會(Fed)又漸趨「鴿派」,對美元造成壓力。
野村證券匯率專家阿勞德指出:市場對Fed政策預期改變,使美元的優勢縮小,一些實施負利率國家的貨幣不貶反升。
紐約美隆銀行專家狄瑞克表示:歐洲央行於2014年6月開始實施負利率時,歐元為1歐元兌1.37美元,而到2015年3月時歐元一度眨到1.05美元;但2015年12月ECB再度降低利率後,歐元迄今已升值7%。
狄瑞克指出,利率愈「負」,政策效果便愈小;「由於市場信心更差,加上他國央行也跟進,效果顯然將大降」。
德國商業銀行匯率專家紐區曼指出:如果日本民眾都不預期寬鬆政策在中、長期間能有拉高通膨的效果,則政策對匯率的影響也將下降。
經濟學者指出:不只負利率「失能」,央行本身也被拖下水。
負利率造成的惡性循環可能使Fed停止升息,甚至轉而降息。
搞懂負利率 八個Q&A
Q:負利率如何運作?
A:歐洲央行及瑞典央行的作法是對銀行業設定負利率,即銀行把錢存入央行時反而要付費。銀行業通常是對存款收取手續費,把負利率轉嫁給存款人。長期公債殖利率也可能降到負數。
Q:存款人為何忍受?
A對大部分消費者及企業,如果只須支付微少費用,則銀行存款的便利性效益仍高於成本,而自行窖藏現金及維護安全的成本可能比支付給銀行的費用更高。但忍受有其極限。
Q對經濟成長有利?
A:原理與降低利率大致相同,能鼓勵企業投資及消費者花錢,拉高股市及其他高風險資產的價格,使本國貨幣貶值以提高出口競爭力,並使通膨預期升高,誘使民眾現在趕快花錢。
Q:是否的確有效?
A:目前仍在實驗階段,效果不確定。
Q:有那些負作用?
A:全球金融體系一直是建立在「正利率」假設上,因此實施負利率可能會對既有金融架構造成傷害,阻礙經濟成長。銀行業可能縮小存、放款規模,保險公司及退休年金基金可能面臨重大壓力。
Q:美國是否會實施?
A:聯準會主席葉倫不認為會如此,但也並未完全排除。
Q:負利率是否合法?
A:葉倫表示,負利率的合法性仍有疑問,而且美國的支付體系是否能處理負利率?能否與貨幣市場的架構相容?都不確定。
Q:浮現那些怪現象?
A:人們可能會先預付一年的電訊費用,或預先繳稅;買方會提前付款,賣方反會拒絕。保全業也可能有保存現金及代客匯付新業務,民眾也可能購買實物以規避負利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