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1-15 09:24:32| 人氣1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先有棒才有槌 解開甲龍尾槌之謎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先有棒才有槌 解開甲龍尾槌之謎

生活在6千多萬年前的甲龍,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尾巴末端的棒槌!

 

美國最新研究比對數種不同年代的甲龍科化石,發現甲龍是先發展出尾巴末段堅硬的棒子,再發展出尾巴末端的球型槌子,作為同類間的打鬥或抵抗掠食者的武器。

專家表示:甲龍的尾槌可對敵人的骨頭造成重擊。

甲龍(ankylosaurid)恐龍生活在約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他們身上的裝甲,以及由脊椎骨腫脹、癒合而成的尾巴棒槌。

根據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發表在《解剖學期刊》的研究,研究員為了解甲龍尾巴的演化過程,比較了生活在1億2200萬年前白堊紀早期的遼寧龍、9千萬年前的戈壁龍及7500萬年前的繪龍等早期甲龍科化石的尾巴硬度及尾槌重量。

結果發現,白堊紀早期的甲龍科尾巴已愈來愈堅硬,且脊椎骨已有癒合跡象。

到了白堊紀晚期,甲龍尾巴末端才出現槌子。

若沒有堅硬的尾巴棒子,甲龍沒有力氣支撐甚至揮舞沉重的尾槌,容易造成肌肉傷害或椎骨脫臼。

北卡羅萊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維多利亞‧阿柏兒表示:化石證據顯示,甲龍的尾巴從白堊紀早期至晚期逐漸變硬,形成有利於槌子存在的結構後,槌子才慢慢變大增重,成為有利的禦敵武器。

甲龍身長約8到9公尺,體重超過6,000公斤,小型的牙齒呈樹葉狀,適合切碎植物,喜歡吃蕨類、蘇鐵及被子植物等。由於分布在頸部、背部及臀部的鱗甲十分重量,甲龍最高移動時速小於每小時10公里,動作十分緩慢。

台長: 昕哥
人氣(111)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