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你和我 系類報導
保障病人自主,病人自主權利法三讀通過!
立法院完成三讀立法程序,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之專法,臺灣病人自主權利往前邁一大步,全條文共十九條,核心重點為:
具完全行為能力之意願人可以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事先立下書面之「預立醫療決定」,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醫療。
為利本法施行順遂,特別規定施行日為公布三年後。
本法草案自楊玉欣立委於104年5月20日提出後,多次邀集本部、醫界、法界及病友等團體,極力宣導並廣徵各界意見,立法院並於10月7日上午召開公聽會。
之後楊委員不斷就爭議之條文內容詳盡說明,也做了最大程度的採納與吸收。朝野黨團經過數次協商,諸多立法委員對條文意涵費心費力斟酌再三,終於在104年12月18日立法院三讀通過。
本法適用之5種臨床條件,包括:
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
永久植物人狀態、
極重度失智、其他經公告之病人疾病狀況或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
每項認定應由二位具相關專科醫師資格之醫師確診,並經緩和醫療團隊至少二次照會確認,以示周延。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及「預立醫療決定」是本法之實施之重點,須由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於預立醫療決定上核章證明,再經公證人公證或有具完全行為能力者二人以上在場見證,最後註記於全民健康保險IC卡,才算完成「預立醫療決定」而具有效力。
為健全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制度,衛福部將訂定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醫療機構之資格、諮商團隊成員與條件、程序及其他應遵循事項訂定之辦法,以完善此一溝通過程,確保「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品質。
另有三個規定來降低醫界之疑慮:
(一)醫療機構或醫師因專業或意願,無法執行病人預立醫療決定時,可以不施行。
(二)醫療機構或醫師依預立醫療決定執行終止、撤除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之全部或一部,不用負刑事與行政責任;因此所生之損害,除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且違反病人預立醫療決定者外,不負賠償責任。
(三)因病人之親屬常與病人之意願不一致,使醫師無法執行病人之意願,本法第4條第2項特別規定病人之關係人,不得妨礙醫療機構或醫師依病人就醫療選項決定之作為,可以讓醫師不受干擾,依專業執行病人之意願。
無處罰規定是本法另一大特色,目的是提供病人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醫療的機會,因為病人意願涉及倫理、專業判斷及個人信仰等太多不確定的變數,如果以處罰強制的方式,強迫醫師、病人或親屬完全依照法律的規定,並不適合也不利於本法之推動。
基於對生命尊嚴的重視以及提升醫療照護品質,本部除了邀集醫界研議參考程序、凝聚共識外,也將推動相關試辦計畫,同時為加強醫護人員及民眾之認知,本部將持續辦理醫護人員教育訓練,以建立正確之觀念,對於民眾廣為宣導,務必於3年後本法上路能順利穩當,以獲得雙贏之醫療照護。
http://www.mohw.gov.tw/news/531953241
戶外活動 打敗惡視力
依據國民健康署99年學齡前兒童近視盛行率調查及台灣地區6-18歲屈光狀況流行病學調查結果,99年幼兒園中班及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分別為4.6%、7.1%;國小一年級為17.9%到了國小六年級近視盛行率即高達62%,未上國中即有2/3學童近視,顯示我國學童近視問題日趨嚴重。
國小學童一旦近視,不加以控制,每年約會增加100度;即小一近視時,到了小六就會高度近視 (度數>600度) !而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裂孔、黃斑出血及黃斑退化,甚至可能導致失明。
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為了尋求有效且具科學實證的介入方法,於102-103年進行介入研究,結果發現:
戶外活動確實可減少近視發生及降低近視度數增加。
每週戶外活動達11小時,1年平均可減少55%的近視發生機會;每週日照時間超過200分鐘;意即每日課間皆有戶外活動,則可減少49%沒近視學童罹患近視的機率,此結果與澳洲、新加坡及美國「兒童每週花10到14小時戶外活動可能可以預防近視」的研究結果相似。
邱淑媞署長指出:國民健康署針對分布於臺灣的北、中、南、東區,計 1千多位的國小低年級7至8歲學童進行長達1年追蹤,及進行下課教室淨空戶外活動計畫(每週戶外活動11小時:周一至周五上午課間下課每日40分鐘,計200分鐘;每日下午30分鐘,計150分鐘;週末每日2-3小時,即大約11小時),包括戶外活動時間、下課教室淨空與近視發生及惡化的介入追蹤,結果發現:
已近視者有較多戶外活動的學童,1年平均可減少近視度數之增加約12度,有效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
此介入措施結果之發表獲得國際重視,並榮獲2015年第43屆美國公共衛生年會頒發Dr.
Mel Shipp最佳摘要獎。
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表示:預防近視、防止近視惡化無需花大錢,只要到戶外活動,接觸陽光日照就是預防近視發生、延緩度數加深的最好方法!
這個保護作用可能來自於陽光會(一)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的量,進而抑制眼軸伸長;
(二)戶外遠距離視野,會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延緩眼球增長。
邱淑媞署長呼籲及建議家長及小朋友平日及假日多到戶外走走,每天至少2-3小時,避免黏著螢幕,可以減少近視的發生和惡化,也能提升體能、學習力及減少肥胖。家長平時則協助小孩執行護眼6招,以預防近視,或有效控制近視度數。
護眼6招內容如下:
一、 每日戶外活動2-3小時以上。
二、 未滿2歲幼兒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三、 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40公分距離。
四、 讀書光線要充足,坐姿要正確。
五、 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
六、 每年定期1-2次檢查視力。
http://www.mohw.gov.tw/news/531953276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天冷請您多留「心」-六招「護心」、「保暖」要訣
中央氣象局預報受到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各地氣溫逐漸下降,北部地區將出現攝氏12-13度以下的低溫,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低溫容易誘發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呼籲民眾注意朝5晚8,一天之中兩個時段最危險,清晨5到6時,以及晚上8到9時,尤其是有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像是民眾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不適合清早外出運動,最好等早上8-9點以後;晚餐後不要立即外出或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再行運動。
不論何時,長者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戴帽子和圍巾尤其重要,手套、襪子及保暖衣物也要記得穿戴。
國民健康署呼籲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於低溫來襲期間更需要遵從醫囑,規律服藥來控制病情,同時提供下列「護心、保暖」要訣,幫助民眾遠離低溫的威脅。
六招「護心」、「保暖」要訣 照過來
第一招:監測血壓及控制病情
面臨氣溫變化起伏,提醒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
第二招:夜間與清晨起床及出門要注意保暖
提醒民眾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衣物在床邊,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
除了注意手腳保暖外,頭部的保暖也很重要!因此除手套、襪子及保暖衣物不可少外,戴帽子和圍巾尤其重要。
第三招:氣溫回升再出門運動清晨外出運動時要特別注意禦寒保暖,避免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後再出門運動,並建議結伴同行。
第四招:泡湯注意事項
心血管疾病患者泡湯要注意溫度勿超過40℃,並且避免長時間泡在溫泉中,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
第五招: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
除了避免因天冷而大吃大喝或是情緒起伏太大等情形,另應多喝水、並多攝取纖維素,以預防便秘,以及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激烈運動等。
第六招:出現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立即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
(一) 心臟病徵兆:
突然發生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要立即就醫接受治療;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
(二) 中風徵兆:
牢記「FAST」口訣,以辨別中風四步驟,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
1.「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2.「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3.「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
4.「T」就是TIME: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使用瓦斯熱水器、爐具及發熱型保暖商品注意事項
除提醒民眾天冷注意保暖外,國民健康署也特別提醒民眾要注意居家安全!
冬季期間使用瓦斯熱水器及爐具機會增加,常因居家環境通風不良或忽視使用安全,而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之傷亡事故。
因此國民健康署也要提醒民眾,要記得將窗戶打開保持空氣流通,如使用電暖器來取暖時,需為獨立插頭、不要使用延長線串接過多電器且要有傾倒自動斷電裝置,以避免電流過大造成電線走火引發火災。
另使用暖暖包、熱水袋做局部保暖時,要避免長時間使用於同一個部位,尤其糖尿病或有週邊血管疾病的病人,對溫度的感覺較遲鈍,使用時更應特別小心以免燙傷。
http://www.mohw.gov.tw/news/531953183
【心藥秘方】
據說:從前日本的市岡中學有一位校醫,名叫所彰善;他天生就有神經質的傾向,加上腸胃也不好,晚上又常失眠,因此脾氣非常暴躁,造成許多學生即使有病也不願找他診治。
他對於自己的病情,幾試盡了所有的藥方,也嘗試針灸不與食療法,但一點也沒有好轉。做為一個醫生,竟然連自己的病都束手無策,他感到十分慚愧,因此他想辭掉工到鄉下過田野的生活,但又怕自己沒有勞動能力,無法適應鄉村生活。
有一天,正當他為此事舉棋不定痛苦萬分時,無意中在鏡中看到自己的臉;他大吃一驚,眼前的他竟是一張憔悴的面孔、緊縐的眉頭、悲慘陰森的表情,連自己看了都厭惡地想逃開!
突然,他好像開悟一般,大叫道:原來使我的命運這麼悲慘的因素,正是這副悲慘的臉相,我一定要改變這副臉相。
這位校醫,最先想要改變的是他那麼緊緊縐著的眉頭。於是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眉頭上,努力要使它張開;但是長時間的習氣是很難改變的,只要他稍一放鬆,眉頭立刻又縐起來了。
最後,他只好用膠布把眉拉開,這樣一旦他又習慣性地縐起眉頭,便馬上可以察覺到。慢慢的,他不再縐眉頭了;相反的,他開始展開笑容,心情也慢慢舒坦起來,腸胃的毛病也不藥而治,夜裡也不再失眠!很快的,他就成為學生最喜歡親近的校醫,不但治療師學生的疾病,而且還兼心理輔導工作。
後來,這位校醫他個人的體驗,創造了一種超健康法,並寫了一首健康要訣五言詩:
相互多幫忙,別去充體面,臉上常笑容,眉頭永不縐,度量要開闊。
他把這首詩的每一句,各賦予一個藥名:
- 相助丹,(2)質實散,(3)莞爾水,(4)展眉膏,(5)寬容錠。
他認為無論生什麼病,只要常吃這五種心藥祕方,不僅可以藥到病除,而且命運也會變好!
附註:
中國石頭希遷禪師也曾開過一帖心藥祕方,其中有十味妙藥: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儯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他說這一帖藥應該放在寬心鍋裡炒,且要注意不可炒焦燥了,然後放在平等盆內研碎。
再以三思為末,以六波羅蜜為丸,做成菩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吃三次,用和氣湯吞下去。
禪師說:果能依此服之,無病不癒。
不管是日本別所彰善醫師的五種秘方,還是中國石頭希遷禪師的十味妙藥,都是對治我們的貪欲、瞋恨、愚癡、懷疑、傲慢等煩惱的良蘗妙方。
人類於意識或無意識間,為達到我欲、我執的目的,常沉淪於苦藥的境域,而招致煩惱的束縛;而這些煩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影響甚大,以致百病叢生。
可見,心理因素主宰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若想尋找健康的泉源,一定要從心做起!所謂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大家若能確實做到,不僅無病、無煩惱,且成佛有望!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吧!
表單的底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