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4-14 09:47:35| 人氣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經濟研究「老派建議 」 找最好朋友當伴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根據內政部2013年的統計指出,台灣30到39歲未婚女性平均年增2萬人,突破61萬人次,男女的初婚年齡較20年前晚了3歲,同居比例也大幅提升,婚姻不再是成家的必要條件。

 

然而,許多研究發現,擁有婚姻者似乎比單身者幸福,問題在於,當女性擁有財務自主權、當照顧子女與成就自我相互衝突,以及家庭角色扮演往往令人精疲力竭等因素,都可能讓婚姻更容易破碎,如何讓婚姻更持久對社會學家而言是一個頗具挑戰的議題。例如,為何有愈來愈多的人不結婚?

 

在美國,新近發表的一篇經濟學論文,給正面臨生活壓力的人提了一個有些老派的建議:找最好的朋友做你的配偶。研究發現,視配偶或伴侶為至交的人,從婚姻中獲得的生活滿足感大約是其他人的兩倍。

紐約時報報導,社會科學家向來知道,已婚人士往往更幸福,但對於這結論是因為婚姻帶來了幸福,還是說越幸福的人越可能走進婚姻,他們意見不一。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新近發表的一篇論文,將婚前的幸福水平作為控制變量。文章的結論是,婚姻使人們比孑然一身者更幸福,對生活更滿意,特別是在壓力最大的時期,如中年危機。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2名經濟學家,分別是溫哥華經濟學院的約翰•赫利韋爾和加拿大財政部的肖恩•格羅弗(Shawn Grover)。他們認為,生活最困難的人從婚姻中的受益最大。當生活中出現了壓力,有了問題時,婚姻可能是最重要的,格羅弗說。

原因之一或許是婚姻中的友誼所起的作用。研究發現,視配偶或伴侶為至交的人,從婚姻中獲得的生活滿足感大約是其他人的兩倍。

 

紐約時報報導,皮尤研究中心稱,當下的年輕人中,有1/4不會在2030年前結婚,這一比例將是現代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但在受教育較少、收入較低的人群中,未婚和離異都更普遍。受過教育的高收入人群結婚的比例依然較高,離婚的可能性也更小。

 

友誼的這種影響,似乎源自和一個浪漫的伴侶一起生活,而非法律上的已婚身份,因為它對那些未婚同居的人的影響同樣大。和男性相比,女性從與至交結婚中受益更多,不過女性視配偶為至交的可能性更低。

 

相關結果立即引起我的興趣,讓我重新從整體上考慮婚姻,赫利韋爾說:或許真正重要的是友誼,並且永遠不要在日常生活的波折起伏中忘了這一點。

 

過去半個世紀,婚姻經歷了劇變。從前,就像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加里•貝克所描述的那樣,婚姻是功利的——女性為了找個丈夫掙錢,男性為了找個妻子持家

 

在女性社經地位提升之後,婚姻仍然可以在經濟學上解釋為是人們理性選擇的結果。如果現在社會更能容忍離婚或在婚姻中更少羈絆與限制,也許找最好的朋友當伴侶,是讓婚姻更綿長的較佳選擇。

 

 


台長: 昕哥
人氣(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