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3-16 10:19:27| 人氣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母親的憂鬱與孩子日後的犯罪行為有關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項發表於網路《兒科》期刊的研究指出: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顯示,母親在孩子小學階段出現憂鬱症狀,長大後的青少年較容易出現危險行為,可能原因是當他們有情緒問題、需要協助的時刻,家長無法提供該有的督導和支持


研究者自1994年開始追踪2,900多對加拿大的母親和孩子,研究者詢問這些青少年是否曾經使用藥物、酒精或毒品等物質?是否偷過東西、攜帶武器?是否曾毆打別人、賣毒品、企圖自殺及其他的危險行為。

參與研究的青少年中,母親在他們610歲時出現憂鬱症狀

的比例約是4%。

這些青少年在開始抽菸或吸食大麻的比例上,約高出其他母親少有憂鬱症狀者2倍,開始飲酒的比例則高出1.4倍、使用迷幻藥的比例則高出3倍。


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表示,從臨床經驗上來看,很多青少年來就診,反而該先與父母談談,因為許多都是父母的因素所導致。

不快樂、不健康的父母,無法照顧好自己,當然也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這都容易造成仍在發展自我功能的孩子沒安全感、被忽略與過度敏感..等,進而產生容易自我懷疑的自我形象,孩子不快樂的比例自然高,以後行為便容易偏差。


因此不管是父母或師長,找到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將優點放大並把缺點縮小,給孩子適時肯定是很重要的。就從最簡單的改考卷來看,歐美的教師通常會讓孩子看到他答對的部分;而國內則多是以扣分方式來呈現,強調你哪裡做錯,其實就會從小影響孩子的思考模式與對自己的看法,甚至開始過度的自我要求與責備。

 

相對於憂鬱,目前仍較少研究去看離婚、失親或父母其中一人有情緒障礙導致孩子犯罪的比例為何。

 

不過上述可說明兩點:父母在青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青少年時期,父母的影響力的確退居同儕之後,但仍扮演著提醒、支持和提供資源的角色,例如零用錢、情感支持

同儕雖然可以提供同理、認同或引發生活樂趣,但不見得能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實際的資源。

 

父母在生活中有多種需求和責任,可能會因此讓自己壓力過大變得憂鬱,導致無法給予孩子正向回饋和符合孩子心理需求的能力,因此如發現自己或是孩子有憂鬱傾向,都應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台長: 昕哥
人氣(7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