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197篇文章,篇篇精彩
《哈佛家訓》不僅是一部教子課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
本書作者透過一則則小故事,深入淺出闡述人生的道理,書中每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不僅可以激發青少年對社會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還可以點燃他們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使他們見微知著,從一滴水看見大海,由一縷陽光洞見整個宇宙。
173.天堂的位置
在德克薩斯州的一所小學裡,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經常向瑪琳娜老師詢問天堂在哪裡。
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和求知慾望,瑪琳娜老師請來了莫迪神父。莫迪神父首先在黑板中間畫了一條線,把黑板分成兩邊,左邊寫著天堂,右邊寫著地獄,然後對孩子們說:我要求你們每一個人分別在天堂和地獄下面寫下與你們的想像或期望相符的內容。
孩子心目中的天堂就這樣呈現出來了:花朵、歡笑、樹木、天空、愛情、陽光、詩歌、春天、音樂
在地獄這一邊,孩子們寫下了這樣一些字眼:黑暗、骯髒、惡魔、哭泣、殘殺、恐怖、仇恨、流血、醜陋
等孩子們寫完之後,神父對他們說: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天堂是具備了一切美好事物與美好心靈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人叫作天堂,有人叫作天國,或者淨土,極樂世界。
地獄呢?正好相反,是充斥了一切醜惡事物與醜陋心靈的地方。那麼,
有沒有人知道:人間在哪裡呢?
孩子們說:人間是介於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地方。
神父說:錯了。孩子們露出不解的神色。
神父告訴孩子們:人間不是介於天堂與地獄之間。人間既是天堂,也是地獄。當我們心裡充滿愛的時候,就是身處天堂,當我們心裡懷著怨恨的時候,就是住在地獄!
※如果人一直懷著醜惡的心態生活,無論他處在什麼環境,他的生活也是黑暗的,那麼他就等於是地獄裡的人;如果一個人內心充滿了美好的感情,有著愛與善的品質,那他就是天堂裡的人。
如果在遠離我們人間的地方確有一座天堂,它也只是為那些心裡懷有天堂美景的人所準備的,唯有這樣的人才能到那裡享受上帝的嘉獎。
174.明天的樹葉不會今天落下
一個小男孩,家門前有幾棵大樹。秋天起風的時候,樹上的葉子就隨風飛到院子裡。
於是,父親就交給他一項任務,要他每天上學前將樹葉打掃乾淨。對他來說,天剛亮就起床打掃樹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秋冬之際,樹葉好像互相約好了似的,總是不停地落下來。
頭一天掃完了,第二天照常落滿庭院;剛剛清掃完,一會兒又落下幾片,似乎總是掃不乾淨。
後來,男孩從別人那裡得到一個好主意:掃地之前,先將樹使勁兒搖晃,這樣就可以將第二天的樹葉也搖落下來。這個主意令男孩興奮不已,於是他起了個大早,掃地之前使勁兒將院外的樹一棵棵搖了又搖。男孩累得滿頭大汗,這才發現搖樹比掃地還累。但他畢竟做了一件讓自己滿意的事,那一天他非常開心。
第二天,他高高興興地起床。誰知開門一看,院子裡依然是落葉滿地。男孩傻了眼,可是還是不死心,又去抱著樹搖了又搖。但無論今天怎樣用力,到明天清晨,還是會看到滿地的黃葉。
父親知道男孩的煩惱,他沒有責怪兒子。他告訴他,每天都會有落葉,今天只落今天的樹葉,明天的樹葉只能在明天落下。男孩站在滿地落葉中,看著慈祥的父親,突然大徹大悟。
※萬事都不可急於求成,做好今天的事情,就是對一生負責。
175.陽光燦爛的早晨
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垂垂暮年的富翁坐在他的豪宅門口,看著門前來來往往的行人。
富翁看到幾個年輕人說說笑笑地走近,他們的臉上還留著稚氣,質樸和衣著下透出無法掩飾的青春神采。富翁想,如果我能回到他們那樣的年齡,即使只給我一年,我也願意獻出全部的財富。
年輕人也看到了富翁,他們在豪宅前漫步走過,禁不住連連感嘆。豪宅的大廳金碧輝煌,富翁的鑽戒在太陽下閃爍著迷人的光彩。年輕人心想,要是能擁有富翁哪怕1/10的財富,為此付出任何代價都在所不惜。
年輕人走過之後,富翁感到很失落,他為歲月的無情而絕望。
年輕人看到富翁擁有的財富之後,心裡很嫉妒,他們覺得上帝很不公平。
陽光燦爛的早晨,富翁和年輕人的心情都很灰暗。
一個乞丐躺在豪宅牆外的馬路邊,因為陽光很好,他把舊衣裳一件件拿出來,曬在路邊的樹枝上。
他眯起雙眼,在燦爛的晨光中開始打盹。他沒看見富翁,也沒看見年輕人。他只看見了遍地陽光。
※在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總會發現自己比別人擁有得更多,愚蠢的人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擁有得更少。
所以,聰明的人總是快樂的,愚蠢的人總是在怨天尤人。珍惜已經擁有的一切吧,像乞丐珍惜陽光那樣。
176.喜劇大師和心理醫生
一九一四年夏天的那不勒斯城充滿了從未有過的快樂,著名的滑稽大師馬可尼,用他精彩的表演使城裡的每個人都幾乎笑破了肚皮。
然而就在這期間,心理醫生讓‧肯特的診所裡卻來了一位神情沮喪的病人。他說:大夫,我心裡憂傷極了,多年來,我不願見任何人,吃飯也沒胃口,每晚入睡都靠鎮靜藥的幫助。我懷疑我患了自閉症或其他什麼心理疾病,我希望您能給我一些指導。
讓‧肯特大夫聽了來者的敘述,說:自從馬可尼來這兒演出,我的診所已經幾天沒有病人光顧了。我想,他們肯定是被馬可尼逗得忘了病痛。現在馬可尼還沒有走,我建議您去看看他的演出,也許他會使您快樂起來。
患者臉上掠過一絲尷尬。他望著讓‧肯特,無奈地說:大夫,我就是馬可尼。
馬可尼是二十世紀一○年代奧地利極富盛名的喜劇表演大師,讓‧肯特則是義大利著名的心理醫生。
據說,這次會面,對兩人的觸動都很大,讓‧肯特關閉診所去了法國,馬可尼回到故鄉後便漸漸淡出了舞台。
1957年,一位醫生帶領一個法國康復旅行團去奧地利訪問旅行,在參觀維也納郊外的一座私人城堡時,他們得到了主人的熱情接待。他雖已94歲高齡,但精神矍鑠風趣幽默。
他說,人是最笨的動物,各位客人來到這裡如果打算向他學習,那就錯了,應該向他家裡的其他成員巴迪、賴斯和莫莉學習。
我的狗巴迪不管遭受如何慘痛的欺凌和虐待,都會很快把痛苦拋在腦後,熱烈地享受眼前的生命,細嚼能找到的每一根骨頭;我的貓賴斯從不為任何事發愁,它如果感到焦慮不安,即使是最輕微的情緒緊張,都會去睡一覺,讓不愉快的感覺盡快消失;我的鳥兒莫莉最懂得忙裡偷閒,即使樹叢裡有吃不完的東西,它也會經常停下來,站在枝頭唱一會兒各位朋友,它們會讓你們不虛此行!
不過,我要警告給你們帶隊的老傢伙,不要再勸他的病人去看馬可尼的演出了。他的話讓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
這座私人城堡的主人就是曾經名噪一時的喜劇大師馬可尼,而那個帶隊的老傢伙,就是著名的心理專家讓‧肯特醫生。
1963年,馬可尼去世,年已九旬的讓‧肯特寫了一篇文章︽懷念我的朋友馬可尼︾。
在文章裡。他回顧了他們50年的友誼,並且說,他之所以在心理學和大眾醫學研究方面能取得一點成就,完全得益於馬可尼1914年的那次造訪和1957年的那個忠告。
※如果一個人是快樂的,他不看喜劇表演也同樣是快樂的;如果他不快樂,即使自己是喜劇大師也無濟於事。
快樂來自於心,就如腳上的鞋,有什麼感覺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如果想追求金錢、名譽和地位,你可以像別人一樣去做;如果是追求快樂,你只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就行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