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2-20 21:03:46| 人氣1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是哪個國家」的戰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認為是我們是台灣國就很有爭議嘛!」

教育部主秘王作臺的一句話,似乎突破目前課綱爭議的盲點,整起事件就是在台統派「要當中國人」的一場民族聖戰。

1
27日,由教育部長蔣偉寧所主持的課審大會通過了新版課綱微調草案,定調微調後的課綱將於明年8月正式上路,旋即引發學界及輿論撻伐聲浪。

主要疑點包含這次微調進展速度快得像趕工、走的也不是正常的課綱修定程序,因此遭外界批評根本是黑箱作業。

凝聚共識只要花十天?
不過除了程序正義問題遭質疑,內容更是另一大爭論點。這次微調主要是國文、歷史與公民三科引發爭議:台灣史有超過3成的用詞被「微整形」,其中以戰後史更動最大,而國文科文言文比例提升、台灣題材選文卻降到只剩一成。除此,公民科被拿掉若干「多餘」段落228與白色恐怖。

這次課綱微調的主導者主要是去年10月下旬才成立的「課綱微調檢核小組」,召集人由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王曉波擔任,而王曉波曾在馬英九上任後參與過兩波課綱修訂
教育部主秘王作臺解釋,所謂檢核小組其實是體制內的非常設性組織,過去每兩三年的課綱微調都曾以不同名稱出現過,並不是外界指控的「體制外干涉」。

王作臺更解釋,課綱微調其實醞釀已久,從前年11月就開始修數學與自然科,至去年7月底修完。接著八月討論語文與社會學科,期間請合作的高中工作圈訪問一些學科中心蒐集意見,並於12月底彙整資料給檢核小組。

 

檢核小組則負責在這3個月內寫出微調草案。
課綱修訂過程最強調從下而上、凝聚共識,不過這次微調卻疑點重重。單從時間來看,較無爭議的數學自然科花費9個月,而改動最大且最爭議的國文社會科卻只花了5個月,時間幾乎少了將近1/2

而檢核小組照理說去年年底才彙整完高中工作圈蒐集回來的意見,合併今年11617日召開的北中南3場公聽會意見,竟能在短短10日內廣納意見並完成草案,績效可說是令人嘖嘖稱奇。

一個個的謊言陸續被戳破
針對公聽會有些學校「收到公文時報名時間已經截止了」的問題,王作臺解釋:「19號通知、16號公聽會,時間確實是短了點,但先前有4個月時間蒐集了很多老師的資料,也不是太嚴重,因為公聽會不是唯一蒐集意見的方式。」

然而神奇的還不僅止於此,教育部指派去蒐集資料的高中工作圈,最後竟然演變成羅生門。高中學科中心課務檢討工作圈召集人、宜蘭高中校長王垠曾在二月四日指出,從沒參與過檢核小組會議,而針對國文與社會科提供的意見建議也與後來出爐的調整報告不同。

 

教育部才剛反駁此說法,隔天王垠就很巧的出國去,聯絡不上了。
不過事情並沒有到此為止,王垠出國隔天,公民與社會學科中心就戳穿教育部「工作圈採納學科中心意見」的說法。

學科中心不僅公布了國教署在公聽會前一天才通知學科中心各科負責人務必出席公聽會的通知,還公布了會議上有老師質疑「草案內容為什麼完全看不見學科中心所蒐集高中教師的意見」,主持人謝大寧回覆「因為是微調,所以太大的變動不是他們人力所及」的紀錄。這也令人懷疑,這龐大的意見可能根本沒人在彙整。

謝大寧其實是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佛光大學研發長,同時也是這次的檢核小組成員。

 

綜合上述疑點,時間過短就彙整出「共識」,「共識」產生過程各說各話,都令人難以不去懷疑,這次的微調到底有無正當性?課綱調整:「撥亂反正」兼送中國大禮

 

台長: 昕哥
人氣(1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