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197篇文章,篇篇精彩
《哈佛家訓》不僅是一部教子課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
本書作者透過一則則小故事,深入淺出闡述人生的道理,書中每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不僅可以激發青少年對社會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還可以點燃他們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使他們見微知著,從一滴水看見大海,由一縷陽光洞見整個宇宙。
101.伊爾‧布拉格的發現
伊爾‧布拉格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榮獲普利策新聞獎的黑人記者。
他勇敢勤奮,功績卓越,創造了美國新聞史上的一個奇蹟。
他在回憶自己童年經歷時說: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
那時,我父親是一名水手,他每年都要往返於大西洋各個港口之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也許一生只會像父親所工作的船隻一樣,漂泊不定。
伊爾‧布拉格九歲那年,父親帶他去參觀梵高的故居.在那張著名的吱嘎作響的小木床和那雙龜裂的皮鞋面前,布拉格好奇地問父親:梵高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畫家嗎?他難道不是百萬富翁?
父親回答地說:梵高的確是世界著名的畫家,同時,他也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窮人,而且是一個連妻子都娶不上的窮人。
又過了一年,父親帶著布拉格去了丹麥,在童話大師安徒生牆壁斑駁的故居,布拉格又困惑地問父親: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裡嗎?可是,這裡的房子卻這樣破舊。父親答道:安徒生是個磚匠的兒子,他生前就住在這棟殘破的閣樓裡,皇宮只在他的童話裡才會出現。
從此,布拉格的人生觀完全改變。他不再自卑,不再以為只有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才會出人頭地。他說:我慶幸有位好父親,他讓我認識了梵高和安徒生,而這兩位偉大的藝術家又告訴我,人能否成功與貧富毫無關係。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會以自己的出身來確定自己未來的生活前景;他們經常會因自己角色的卑微,而用可憐的聲音與世界對話;他們總是因暫時的生活窘迫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他們總是因其貌不揚被人歧視而低下了充滿智慧的頭顱。
不要用卑微的姿態面對世界。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要去哪裡,全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102.找到自己就找到了世界
一九四七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長貝里奇到開普敦巡視工作,在衛生間裡,看到一位黑人小夥子正跪在地上擦洗黑污的水漬,並且每擦一下,就虔誠地叩一下頭。
貝里奇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何如此?黑人答道:我在感謝一位聖人。貝里奇問他為何要感謝那位聖人?
小夥子說:是他幫助我找到了這份工作,讓我終於有了飯吃。貝里奇笑了說:我曾經也遇到一位聖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長,你願意見他一下嗎?
小夥子說:我是個孤兒,從小靠錫克教會養大,我一直都想報答養育過我的人。這位聖人若能使我吃飽之後,還有餘錢,我很願去拜訪他。
貝里奇說: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有名的山,叫大溫特胡克山。據我所知,那上面住著一位聖人,能為人指點迷津,凡是遇到他的人都會前程似錦。二十年前,我到南非登上過那座山,正巧遇上他,並得到他的指點。假如你願意去拜訪,我可以向你的經理說情,准你一個月的假。
這位年輕的小夥子是個虔誠的錫克教徒,很相信神的幫助,他謝過貝里奇後就真的上路了。30天的時間裡,他一路披荊斬棘,風餐露宿,終於登上了白雪覆蓋的大溫特胡克山。
然而,他在山頂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麼都沒有遇到。黑人小夥子很失望地回來了。
他見到貝里奇後說的第一句話是:董事長先生,一路上我處處留意,但直至山頂,我發現,除我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貝里奇說:你說得很對,除你之外,根本沒有什麼聖人。因為,你自己就是聖人。
二十年後,這位黑人小夥子做了美孚石油公司開普敦分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名字叫賈姆納。在一次世界經濟論壇峰會上,他作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參加了大會。在面對眾多記者的提問時,關於自己傳奇的一生,他說了這麼一句話:發現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人生成功的開始。能創造奇蹟的人,只有自己。
※人類使用最多的一個詞是我,最視而不見的也是我。
一個看不見我的人既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因為看不見自己,就只會崇拜他人,崇拜偶像,而自己就消失在云云大眾之中。
心中沒有我的人,就不會有個性,也不會有理智的勇氣,更不可能有人生的目標。
103.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美國紐約有一所窮人學校,數十年來,該校的畢業生在紐約警察局的犯罪記錄最低。這是為什麼?一位研究者通過對該校畢業生的問卷調查,得到了一個奇怪的答案??因為該學校的學生都知道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原來在這所學校,學生入學後接受的第一堂課就是: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在課堂上,孩子們明白了鉛筆不僅有寫字這種最普通的用途,必要時還能用來做尺子畫線;作為禮品送人表示友愛。
當作商品出售獲得利潤,筆芯磨成粉後可做潤滑粉,演出時也可臨時用於化妝,削下的木屑可以做成裝飾畫;一支鉛筆按相等的比例鋸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當作玩具車的輪子;在野外探險時,鉛筆抽掉芯還能被當成吸管喝石縫中的泉水,在遇到壞人時,削尖的鉛筆還能當作自衛的武器??
通過這一課,老師讓學生們懂得了:擁有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和手腳的人更是有無數種用途,並且任何一種用途都足以使一個人生存下去。這種教育的結果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無論他們的處境如何,都生活得非常快樂,因為他們永遠對未來充滿希望。
這所學校就是聖‧貝納特學院。對它進行研究的是一位名叫普熱羅夫的捷克籍法學博士,他原打算借研究為名拖延在美國的時間,以便找到一份與法學有關的工作。
這份奇怪的答案使他放棄了在美國找工作的想法並立即返回國內。目前他已經是捷克最大一家網絡公司的總裁。
※如果你在生活中遭遇了挫折,譬如破產、譬如失業、譬如輟學??你能否想一想鉛筆的用途呢?
假若一個人知道鉛筆有多少種用途,他一定會覺得人生的道路很寬闊,而且有很多條。
104.九‧九秒的啟示
1968年,在墨西哥奧運會的百米賽道上,美國選手吉‧海因斯撞線後,激動地看著運動場上的計時牌。當指示器打出9.9秒的字樣時,他攤開雙手,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話。
這一情景通過電視轉播,至少有好幾億人看到。可是,由於身邊沒有話筒,海因斯到底說了什麼,誰都不知道。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夕,一位叫戴維‧帕爾的記者在辦公室回放奧運會的資料片,再次看到海因斯的鏡頭,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百米賽道上突破10秒大關。
看到自己破記錄的那一瞬,海因斯一定說了一句不同凡響的話,但這一新聞點,竟被現場的400多名記者疏忽了。戴維‧帕爾決定採訪海因斯,問問他當時到底說了一句什麼話。
戴維‧帕爾很快找到海因斯,問起16年前的事,海因斯竟然毫無印象,甚至否認當時說過什麼話。戴維‧帕爾說:你確實說了,有錄影帶為證。
海因斯看完帕爾帶去的錄影帶,笑了。他說:難道你沒聽見嗎?我說:上帝啊,那扇門原來是虛掩的。謎底揭開後,戴維‧帕爾對海因斯進行了深入採訪。
自從歐文斯創造了10‧3秒的成績後,以詹姆斯‧格拉森醫生為代表的醫學界斷言,人類的肌肉纖維所承載的運動極限,不會超過每秒10米。
海因斯說:30年來,這一說法在田徑場上非常流行,我也以為這是真理。但是,我想,自己至少應該跑出10.1秒的成績。
每天,我以最快的速度跑五公里,我知道百米冠軍不是在百米賽道上練出來的。當我在墨西哥奧運會上看到自己9‧9秒的記錄後,驚呆了。原來,10秒這個門不是緊鎖的,而是虛掩的,就像終點那根橫著的繩子一樣。
後來,戴維‧帕爾撰寫了一篇報導,填補了墨西哥奧運會留下的一個空白。不過,人們認為它的意義不限於此,海因斯的那句話,給世人留下的啟迪更為重要。
※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真實的付出,你就會發現許多門是虛掩的。你付出真誠,會發現友愛之門是虛掩的;你付出智慧,會發現財富之門是虛掩的;你付出艱辛,會發現成功之門是虛掩的。
總之,在我們這個多彩的人間,除了牢門是緊鎖的,其他的門都是虛掩的。打開心扉,不要自己將自己關在門外。大膽地伸出手,你會推開一個嶄新的世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