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197篇文章,篇篇精彩
《哈佛家訓》不僅是一部教子課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
本書作者透過一則則小故事,深入淺出闡述人生的道理,書中每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不僅可以激發青少年對社會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還可以點燃他們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使他們見微知著,從一滴水看見大海,由一縷陽光洞見整個宇宙。
85.一道受用終生的測試題
給你做一道題,看你是不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這是美國一家大公司總裁招聘員工時親自出的題目??
你開著一輛豪華轎車。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經過一個車站。
有三個人正在焦急地等待公共汽車的到來。
一個是快要病死的老人,生命危在旦夕。
一個是醫生,他曾救過你的命,是你的恩人,你做夢都想報答他。
還有一個是你一見傾心的異性,如果錯過了,你一輩子都會後悔。
但你的車只能坐一個人。
你會如何選擇?請解釋一下你的理由。
別人會怎樣選擇?你可以猜一猜。
你可以做出自己的決定,沒有人會責備你。不過,當你做出一個決定後,自省一下:我這樣做是最好的嗎?
老人快要死了,應該首先救他。 然而,每個老人最後都只能把死作為人生的終點,他們怎麼也逃不過死亡的追趕。
先讓那個醫生上車吧,因為他救過你,這應該是個報答他的好機會。
不過也可以在將來某個時候去報答他,也許他會有更需要報答的時候。
應該先把一見鍾情的異性帶走,否則會終身遺憾。 也許今天是上帝安排的機遇??
在二百個應聘者中,只有一個人的答案符合總裁的要求,他被雇用了。
他並沒有解釋自己的理由,他只是說了以下的話:把車鑰匙給醫生,讓他帶著老人去醫院,我留下來陪伴一見鍾情的人等候公共汽車!
※這個回答是最好的,事先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想到?
其實,回答正確的人並不一定比其他人聰明,不同的是,在整個的決策過程中,唯有他捨棄了一樣東西??一輛豪華轎車。
有時,只要我們捨得丟棄一點東西,世界馬上就變得明朗開闊了,人生的格局立刻發生戲劇性的轉變。
86.丟失的名犬
一位富翁的狗在散步時跑丟了,於是他急匆匆地在電視臺發了一則啟事:有狗丟失,歸還者,付酬金一萬元。同時還發布了幾張小狗的彩色照片。
送狗者絡繹不絕,但都不是富翁家的那隻。富翁的太太說,肯定是真正的撿狗人嫌給的錢太少,那可是一隻純正的愛爾蘭名犬。於是富翁把酬金改為兩萬元。
富翁的那隻狗,被一位在公園躺椅上打盹的乞丐撿到了。乞丐看到廣告後,第二天一大早就抱著狗準備去領賞金。當他經過一家大百貨商場的電視牆的螢幕時,又看到了那則啟事,不過賞金已變成了三萬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破屋,把狗重新拴起來。第四天,乞丐再到百貨商場,發現懸賞的金額漲到了四萬元。
在接下來的九天時間裡,乞丐從沒有離開過商場的大螢幕,當酬金漲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驚訝時,乞丐返回了他的住處。他想,就憑這筆賞金,足可以痛快地生活好幾年。可是,當他跨進家門時,看見那隻狗已經餓死了。
※乞丐的教訓是:貪心會使人放棄一隻鳥去追逐十隻鳥,結果一隻鳥都不能得到。
富翁的教訓是:有時候,金錢只能激發人的貪欲,並不能激發人的善心。
87.報答和獎賞
一隻羚羊在逃命時,腳上扎了一根釘子,牠想了許多辦法,都沒有把牠弄掉。同伴都為牠擔心,因為像牠這樣,隨時都可能成為獅子的午餐。
為了不至於失去一位好夥伴,大家向草原上的其他朋友求救。牠們掛出牌子說,誰能幫忙拔出釘子,就能得到豐厚的酬謝。
正好,一隻飛向南方過冬的白鶴得到了這個消息,牠停下來,走近那隻受傷的羚羊,用牠又尖又長的嘴夾住釘子,一使勁拔了出來。羚羊們萬分感激牠,為了表達謝意,牠們把牠領到一個魚蝦最多的水塘邊。白鶴飽飽地吃了一頓,帶著美好的祝福繼續向南飛翔。
在快要離開大草原時,白鶴決定休息一下。就在牠準備找個地方落腳時,發現了一頭獅子。
這頭獅子正躺在一塊石頭上,周圍是狐狸、豺狼和眾多的小鳥。
原來這頭獅子在吃一隻羚羊時,被骨頭卡住了喉嚨。牠非常難受,正向草原上的鳥獸發布告示:誰能把那塊骨頭弄出來,重賞。
白鶴從空中落到地上,搖搖自己的長脖子,心想,我的脖子這麼長,肯定可以幫牠這個忙。
於是白鶴走近獅子,把脖子伸進牠的嘴裡,眨眼工夫,就把骨頭銜了出來。獅子非常滿意,大吼一聲,跳下石頭,伸手抓了一隻狐狸就吞了下去。
站在一旁的白鶴見獅子沒有理睬牠,就問:獅子先生,我的獎賞呢?獅子一聽,大為生氣,咆哮著說:你難道沒得到獎賞嗎?你把頭伸進我的嘴裡,還能活著出來,這就是我給你的最高獎賞。
※在善良人那裡,我們常獲得羚羊式的報答;而在惡人的面前,我們只能獲得獅子式的獎賞。
幫助惡人是愚蠢的,如果幫助了惡人還希望從他那裡得到回報,尤其顯得愚蠹。
別期望從狗那裡得到骨頭,別期望從鱷魚那裡得到同情。
88.貓為什麼喜歡陽光
斐塞司博士有一天午飯後坐在門前曬太陽,看見一隻貓在陽光下安詳地打著盹,很是悠閒。
時間一分一分地流走,每隔一段時間,貓都會隨著陽光的轉移而不停地變換睡覺的場地。
這一切在我們看來是那樣的司空見慣,可是卻喚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貓為什麼喜歡呆在陽光下呢?
貓喜歡呆在陽光下,那麼這說明光和熱對它一定是有益的。那對人呢?對人是不是也同樣有益?這個想法在斐塞司的腦子裡閃了一下。
這個一閃而過的想法,成為聞名世界的﹁日光療法﹂的觸發點。之後不久,日光療法便
在世界上誕生了。斐塞司博士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如果我們家的院裡也有這麼一隻睡懶覺的貓,我們也看到它一次次地趨近陽光,我們是不是能像斐塞司博士那樣去想問題呢?
一九一○年,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因病臥床休息。在閒得無聊的時間裡,他茫然地看著牆上懸掛的一張世界地圖。
一天,他突然發現,大西洋兩岸的地形好像是互動的,南美大陸東部亞馬遜河流域地區突出的部分,與非洲大陸西海岸的剛果、幾內亞陷入的部分正好對應,可以把它們完全拼合在一起。
這個發現讓魏格納興奮不已,這兩個大陸是不是原先就是連在一起的?如果是的話,那又是什麼原因使它們分開了?
魏格納立即著手收集大量的地質學、古生物學資料,終於推出了一個嶄新的理論:大陸板塊漂移說。
※為什麼每天都有許多人在看世界地圖,而只有魏格納得出了大陸板塊漂移說?有些人幾乎天天見到貓曬太陽,可為什麼只有斐塞司一人發現了日光療法呢?
道理很簡單,在很多時候,天才和普通人想問題的方式沒什麼區別,只是他們往往會多想一步,讓思維拐個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