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197篇文章,篇篇精彩
《哈佛家訓》不僅是一部教子課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
本書作者透過一則則小故事,深入淺出闡述人生的道理,書中每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義,不僅可以激發青少年對社會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還可以點燃他們內心深處的智慧火花,使他們見微知著,從一滴水看見大海,由一縷陽光洞見整個宇宙。
13.神父的懺悔
神父很苦惱,事情的起因是由於一個男人在他面前作過一次懺悔。
實話相告,我是個殺人犯。
那男人坦白說,他是一起殺人案中真正的凶手,而該案的嫌疑犯已被逮捕並判處死刑。神父本應該向警察局報告這件事的真相,可是他的教規嚴禁將懺悔者的秘密洩漏他人。
他不知如何是好。如果就這樣保持沉默,一個無辜的人即將冤死,這會使他良心不安。但是要打破教規,這對於發誓將一生獻給上帝的他來說,無論如何也做不到。他陷入了進退兩難之中。
最後,他決定保持沉默。於是,他來到另一個神父的面前懺悔。
我將眼看著一個無辜的人被處死??他陳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位神父朋友也為難了。想來想去,他也決定保持沉默。為了逃避良心的譴責,他又向另外一個神父懺悔??
在刑場上,神父問死囚: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我沒有罪,我冤枉!死囚叫道。
這我知道。神父回答,你是無辜的,全國的神父都知道。
但是,我們有什麼辦法呢?
※ 每個人一生中都見證過無數真相,見證過無數醜聞,但因為這些事與己無關,或者與己有關同時也關係他人,為了明哲保身免擔風險,就選擇沉默。
沉默是一種推卸責任的方式,就如故事中的神父。這樣的神父多了,人類的良知就淪喪了。
14.細節中的人生
傑克和湯姆經過一家五星級飯店,看到一輛豪華轎車停在門口。傑克不屑地對湯姆說:據我所知,坐這種車的人,腦子裡一定沒有什麼學問!﹂湯姆則輕描淡寫地回答:據我所知,說這種話的人,口袋裡一定沒有多少錢!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立場,而不同的立場總是和不同的處境有關
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在廚房洗碗,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足球賽。
突然,廚房裡傳來瓷盤落地的破碎聲,然後一片沉寂。兒子望著父親,說道:定是媽媽打破的。你怎麼知道?這回她沒有罵人。
◎人們總是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對人對己,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有兩個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遊,這裡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坑洞。
其中一位導遊一路連聲抱歉,說這路面簡直太壞了,請多多包涵。而
另一個導遊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說:諸位女士先生請注意,我們現在走過的這條道路,正是聞名遐邇的伊豆迷人的酒窩大道!
◎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思想是奇妙的,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自己。
小學三年級學生漢斯,在作文中說,他將來的志願是當一名雜技團的小丑。一位老師的批示是:﹁為什麼不想當總統?另一個老師看完後則說:﹁願你把歡笑帶給世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熱愛和快樂才是選擇的最好依據。
有一位女士在首飾店裡看到兩只一模一樣的手環,一個標價五百五十美元,另一個卻只標價二百五十美元。她大為欣喜,立刻買下二百五十美元的那一只。一位店員神秘地對另一位店員說:這是一種永遠都不過時的促銷手段。
◎世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陷阱,但吃虧上當的通常是性情貪婪的人。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認真繫好。等到弟子轉身後,他又蹲下來將鞋帶解鬆。
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將鞋帶解鬆呢?
大師回答道:﹁因為我扮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人,讓他的鞋帶鬆開,可以表現他長途跋涉的勞累憔悴。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
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說明他很關心我,我要保護他這種熱情,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將鞋帶鬆開的原因,將來會有很多機會告訴他。﹂
◎真正的智者,是既知道是非,又知道怎樣恰當表達是非觀點的人。
※
想知道一個人的品性,就去看他在日常生活中流露的細節。
你想掩飾一些不好的東西,但你身上的細節卻會無情地展示它們。
15夢想??裝點歲月的風景
當一塊石頭有了願望
一位名叫希瓦勒的鄉村郵遞員,每天徒步奔走在各個村莊之間。
有一天,他在崎嶇的山路上被一塊石頭絆倒了。
他發現,絆倒他的那塊石頭樣子十分奇特。他拾起那塊石頭,左看右看,有些愛不釋手了。
於是,他把那塊石頭放進自己的郵包裡。村子裡的人們看到他的郵包裡除了信件之外,還有一塊沉重的石頭,都感到很奇怪,便好意地對他說:把它扔了吧,你還要走那麼多路,這可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他取出那塊石頭,炫耀地說:你們看,有誰見過這樣美麗的石頭?
人們都笑了:這樣的石頭山上到處都是,夠你撿一輩子。
回到家裡,他突然產生一個念頭,如果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將是多麼美麗啊!
於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都會找到幾塊好看的石頭,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但離建造城堡的數量還遠遠不夠。
於是,他開始推著獨輪車送信,只要發現中意的石頭,就會裝上獨輪車。
此後,他再也沒有過上一天安閒的日子。
白天他是一個郵差和一個運輸石頭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個建築師。他按照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來構造自己的城堡。
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議,認為他的大腦出了問題。
二十多年以後,在他偏僻的住處,出現了許多錯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教式的、有基督教式的當地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性格偏執、沉默不語的郵差,在幹一些如同小孩建築沙堡的遊戲。
一九○五年,法國一家報社的記者偶然發現了這群城堡,這裡的風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嘆不已。
為此寫了一篇介紹希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後,希瓦勒迅速成為新聞人物。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參觀,連當時最有聲望的大師級人物畢卡索也專程參觀了他的建築。
現在,這個城堡已成為法國最著名的風景旅遊點,它的名字就叫做郵遞員希瓦勒之理想宮。在城堡的石塊上,希瓦勒當年刻下的一些話還清晰可見,有一句就刻在入口處的一塊石頭上:我想知道一塊有了願望的石頭能走多遠。
據說,這就是那塊當年絆倒過希瓦勒的第一塊石頭。
※ 當一塊石頭有了願望,它就不再是石頭,也不再靜臥在泥土之中。
如果讓生命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擁有願望,我們的人生將會多麼絢麗!
首先,我們自己要有願望??沒有願望就沒有奇蹟。
16.奇蹟誕生的途徑
一九六八年的春天,羅伯特‧舒樂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設計師菲力普‧約翰遜表達了自己的構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間建築一座伊甸園。
約翰遜問起他的預算情形,舒樂博士堅定而明快地說:我現在一分錢也沒有,所以一百萬美元與一千萬美元的預算對我來說沒有區別。重要的是,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夠的魅力來吸引捐款。
教堂最終的預算為七百萬美元。七百萬美元對當時的舒樂博士來說是一個不僅超出了能力範圍,甚至已經超出了理想範圍的數字。當天夜裡,舒樂博士拿出一頁白紙,在最上面寫上七百萬美元,然後又寫下十行字:
◎尋找一筆七百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七筆一百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十四筆五十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二十八筆二十五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七十筆十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一百筆七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一百四十筆五萬美元的捐款
◎尋找二百八十筆二萬五千美元的捐款
◎尋找七百筆一萬美元的捐款
◎賣掉一萬扇窗,每扇七百美元
對七百萬美元進行分解之後,舒樂博士對這個數字有了清晰的概念,而且也有了信心。
六十天後,他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動了富商約翰‧科林,使他捐出了第一筆100萬美元。
第六十五天,一位傾聽了舒樂博士演講的農民夫婦,捐出第一筆一千美元。
第九十天時,一位被舒樂博士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動的陌生人,在生日的當天寄給舒樂博士一張一百萬美元的銀行支票。
八個月後,一名捐款者對舒樂博士說:如果透過你的誠意與努力能籌到六百萬美元,剩下的一百萬美元我來支付。
第二年,舒樂博士以每扇七百美元的價格,請求美國人名譽認購水晶教堂的窗戶,付款的辦法為每月五十美元,十個月分期付清。六個月內,一萬扇窗全部售出。
一九八○年九月,歷時十二年,可容納一萬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與經典,也成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勝景。
水晶大教堂最終的造價為二千萬美元,全部是舒樂博士一點一滴籌集而來的。
※ 不是每個人都要建一座水晶大教堂,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建造自己夢想的大廈。
每個人都可以攤開一張白紙,敞開心扉,寫下十個甚至一百個夢想,然後再寫下十個或一百個實現夢想的途徑。最終你會發現,創造奇蹟並不見得有多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