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5 18:28:41| 人氣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找一份合適工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與一位久未謀面的大學好友相見,閒話家常中除生活瑣事外,總不免談及工作近況,而我的工作情形;似乎在每次聚會中總成為大家關心焦點,因大家總難以想像愛好自由、老是嚷嚷要成為導遊、跑去報考導遊考試的我,竟會成為一個每天打卡上、下班的平凡上班族,友人更在閒話家常中透露出自己對於工作的徬徨與無助。

 

 工作迷惘,無法了解自身能力

常有人問我:「你怎麼知道自己適合這份工作」?聽完我的解釋,他們會接著詢問:「你覺得我適合怎樣的工作」?

看著他們迷惘眼神,我總不免責怪起台灣的教育體系因為台灣的教育,只讓學生背下書本知識,並沒有教導學生認識自己的能力。

 

 當問起即將步入社會的新鮮人

「你覺你可以勝任什麼工作」,有多少人能對自己的能力、優勢,做有效分析並行銷自己,還有不少學生「延畢」理由是:「覺得自己學得還不夠」,天啊!學海無涯,若這是選擇延畢理由,我想他們永遠都不用畢業了。

 

多元社會,重視人格特色與專長

 在這科技日新月異、資訊爆炸的時代根本不可能完全準備好才踏入職場,無法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這應該是台灣教育的一大缺失因為我們無法讓孩子在除成績、音樂、美術、體育外了解自身的獨特之處,且也並非每個成績優異的孩子都須寫下「我的志願是醫生」的文章,事實上,會彈鋼琴的孩子都夢想成為演奏家會畫畫的孩子可能想當畫家,體能優異的孩子就想成為棒球選手。

 

這是一個多元分工的社會     

但我們沒讓孩子了解每份工作,除了「名稱」以外的意涵然後讓他們去思考、了解這些工作背後所需的人格特色與專長為何?如此情形讓人憂心忡忡。

 

選錯科系,應熟悉個人興趣

台灣的學生,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規劃自己畢業後的就業之路,是在畢業前一個月前一年?而大學選系只是參考值嗎?就我經驗而言,許多人的大學選系並非個人所願,而是家人要求因為當時不知道自己興趣為何,既然父母說某某科系有前途,只好先讀了再說進了大學後,成績若還尚可,算你瞎貓碰到死耗子。

 

但有多少莘莘學子是在第一次期中考後,便深深感受到何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的感慨更苦的是,有更多學生深陷選錯科系的痛苦泥沼,卻又無法轉系以求脫身的進退兩難。

 

廣泛學習,找尋最適合工作

至今我仍慶幸從小廣泛接觸各類型活動才了解到自己的優勢在於與人溝通對談,因此雖然也曾有選錯科系的感慨,但正因了解到大學之所學不是未來就業之路首選。

 

所以在大學時期除了努力面對課業壓力,更努力培養自己的應變力、口條,當面臨畢業即失業之時,便能以專長為方向找尋適合自己的工作,也因此我總能堅定地告訴所有人:「這是我能做也想做的工作,也正因為我能做、也想做,所以這是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面對挫折,避免惡性循環

 對於那些問我「你覺得我適合什麼工作」的親友們我只能說:「等你看到自己的特色,你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否則縱使踏入一個自認為足以勝任的職場,但實際上卻又只是步上與大學選錯系的惡性循環,最後因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造成沒有自信面對任何挑戰與挫折,只能以離職收場。若能了解自己能做些什麼及自己的專長為何?如此一來,便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然後足以勝任的工作。

 

 

 

 

 

台長: 昕哥
人氣(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