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7-12 17:39:21| 人氣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式國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摃龜」、「抓猴」等的名詞從何而來?罵人為何叫「機車」?

 

「台式國語的背後,是台灣四百年來的歷史、政治和文化。」

曹銘宗說,例如「野柳」源自西班牙語、「高麗菜」源自荷蘭語、「蓮霧」源自印尼語,「甜不辣」可從台語、日語追溯到葡萄牙語。

 

「摃龜」

跟烏龜毫無關係;台語「摃龜」是日語「su-kong-ku」的簡化音譯,日語又是從英語「skunk」(中文意,臭鼬)音譯來的,日本人取被臭鼬噴到臭液倒楣透頂,引申零分慘敗之意。

 

「捉姦」廣告為何變「抓猴」

曹銘宗說,「抓猴」源自閩南語「掠猴」,國語常把「掠」寫成「抓」。歷史家連橫曾在「台灣詞典」解釋「掠猴」:「姦夫曰猴。台人捕猴,必斷其尾,則猴不敢逃入山,恐為同類所噬。

 

捉姦者必割其髮,以示懲罰。」另一說是台灣早期婦女多稱丈夫「老猴」,抓出軌的老公就是「抓猴」。

 

被拿來比喻的動物不只有猴子。意指「按摩」的閩南語「抓龍」取按摩部位在龍骨(脊椎)而來;

 

閩南語「抓兔子」則指酒醉嘔吐,取「吐」、「兔」同音。

 

「好康」的「康」原指洞,閩南語歇後語的「一孔掠雙隻」代表一個洞穴有兩隻動物,當然是好事。

 

台灣人慣用「機車」罵人,卻不知是從生殖器官的「膣屄」(閩南語,音似「機掰」)諧音而來。

 

曹銘宗說,台語常以「五四三」形容說話言不及義,但為何不是其他數字?不同於另組與數字無關的詞彙「二二六六」,源自同音閩南語「離離落落」,「五四三」的用法與出處在相關辭典找不到。

 

但有人考證詩經首篇「關雎」的分章,有五、四、三章等不同分法,未有定論,因此「議論紛紛卻沒有定論的事」就稱為「五四三」,也代表說話或做事隨便。

 

 

 

 

 

台長: 昕哥
人氣(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