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19 16:40:34| 人氣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祛除體內的濕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方法非常簡單,只需兩個藥。這兩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它們一是薏米,一是紅豆。

 

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干淨後放在鍋裡加水熬,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藥。

 

我平時給病人開完方子後,總要囑咐他們在飲食起居上的一些注意事項,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熬薏米紅豆湯當茶喝。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為什麼?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胃中寒痛、食欲不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姜

 

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

 

腳氣:薏米紅豆加黃豆

 

咳嗽:意米紅豆加梨

 

食欲不振、身體羸瘦:薏米紅豆加山藥

 

洩瀉、腹痛、糖尿病:薏米紅豆加南瓜。

 

體虛、早洩、遺精、夜尿過多:薏米紅豆加芡實

 

孕婦:減薏米,加少量黃芪、黨參。

 

產婦:減薏米,加大棗、小米、紅糖 。

 

*薏仁煮之前最好先用水浸泡三個小時以上。

 

1薏仁茶:

早晚兩次,每次5克左右熟薏米粉,用溫開水沖服。飯後服用。

能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

加點糖或蜂蜜口味就更好了,很香的,又好吃又美容又減肥!

 

2解暑茶

將熟薏米粉5克泡500毫升溫開水,做茶水飲料飲用,能降署解渴,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具有營養頭發,防止脫發,並使頭發光滑柔軟。

 

3瘦身湯:

A將鮮牛奶煮沸後加入薏米粉3-5克,攪拌一下即可。潤澤肌膚,美白補濕行氣活血調經止痛,排水瘦身。

 

B烏龍茶、乾海帶、薏苡仁適量。共研末,沸水沖泡飲用。有減肥之功效。

 

4薏米粥:

薏仁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藉由吸附負責消化脂肪的膽鹽,使腸道對脂肪的吸收率變差,進而降低血脂肪。

 

5綠豆薏米粥:

15克大米,15克綠豆,15克薏米洗淨,加水熬粥。直接食用可充饑,清熱解渴,補肺、健脾胃、清熱、祛風濕、消水腫。

 

也可以加上綠豆粉一起做成豆沙,煮成綠豆薏米粥,綠豆和薏仁都有利尿、改善水腫的效果。

 

6薏米粥治粉刺:

薏米50克,白糖15克。 用法:薏米加水煮粥加白糖服食,每日一次。(中華偏方)

 

7百合薏米粥:

將薏米50克、百合15克洗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薏米熱爛,加入蜂蜜調勻,出鍋即成。

特點: 甜香,熱糯,略有清香味,此粥常吃,健脾益胃,澤膚祛斑,可用於治療婦女面部雀斑、痤瘡、濕疹等症,對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8錢草苡米粥:

將金錢草30克,放人沙鍋加水煎煮半小時濾渣留汁,放入意米100克煮成粥,加適量糖即成。

功效:利尿,排石,通淋。

主治:腎結石,尿路結石。

 

9山藥苡米粥:

原料:懷山藥、薏米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50克,白糖少許。

制作:

將山藥切細,蓮子去芯,紅棗去核。

淘洗干淨後與小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後加白糖調勻即成。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2次。

療效: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腹脹便塘,肢體無力,老年浮腫,婦女帶下症。

注意事項:大便秘結者忌食

 

10、百合薏米粥治療痛風:

百合薏米粥可以提供患者必須的熱能需求,而且對痛風有直接治療作用,並能改善其關節炎的症狀,是痛風病人的理想主食。

在臨床治療當中發現:在低嘌呤飲食的原則下,以百合薏米粥為主食對痛風患者十分有效。

方法:

將干百合、薏米、粳米各60克洗淨後放鍋中煮粥,每日分中、晚兩次服完,連服,症狀改善後仍須堅持,每周至少一至二次,以防痛風復發。

 

食用薏仁應該注意的事項

1因為薏仁會使身體冷虛,虛寒體制不適宜長期服用,所以懷孕婦女及正值經期的婦女應該避免食用。

2薏仁所含的醣類黏性較高,所以吃太多可能會妨礙消化唷!

3薏仁雖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畢竟只是一種保健食品,

不能當作藥品。所以有高血脂症狀的患者,還是要找醫生治療,千萬不可以自行食用薏仁來治療.  

 

 

 

 

台長: 昕哥
人氣(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