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10 23:34:09| 人氣4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德國人的教育原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德國人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德國憲法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教育重點在:

1基本社會常識(人與人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2動手能力(做家事)

3保護孩子情感胚胎,澆灌情商,不該過度開發孩子知識力(培養慈悲心)

原以為在德國祇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

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盤,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

翻開聯邦德國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

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

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

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

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與人和睦相處的能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例如匈牙利立法規定:

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幼兒園的教育是免費的。

 

與歐洲相反,當前亞洲中國/香港/台灣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

 

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中國的孩子。

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

 

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7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50%

 

台長: 昕哥
人氣(420)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