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在台灣看展覽(雖說也沒在國外看過)
越是大力推動的展覽越是熱門 觀展人潮自然不在話下
控管觀展人數是基於安全考量或為維護觀展品質 不得而知 但成效不彰是顯而易見的
忘記是慾望城市第五季還是第六季........有一集Samansa到餐廳用餐 接到來自客戶的電話 在與客戶談話當中 臨桌坐著一對母子 那五歲未滿的小男孩不停地用叉子敲打餐盤發出[鏘鏘鏘]的聲響 母親卻沒有做出任何制止的動作 那通電話也因受到干擾而被迫中斷
我們無法否認 在許多公眾場合 台灣人的言行舉止極為俗氣、無文化素養 甚至道德觀敗壞
的確觀展沒有所謂標準模式 就像吃Buffet並沒有規定該從哪一種食物吃起
台灣人在Buffet場合習慣將食物掃空而非酌量取用的醜態 場景換到了北美館 演變成在藝術品前的爭相卡位
那可笑的畫面 無論體驗過幾次依舊感到不可思議
☢在台灣觀展並無最低年齡限制 這不知無意還是善心的遺漏導致觀展時聽覺視覺皆飽受影響
有小孩抓著氣球在走道上奔跑跳躍 還有小孩抓著作品護欄玩耍差點弄壞護欄
為讓孩子們早一歩接受藝術氛圍的薰陶 大人們會蹲在娃娃車旁扮演導覽員細心解說 那異常認真的態度只差沒帶動唱
展覽空間不是爸媽說故事的地方 如果小孩情緒不穩恐有罹患妥氏症的可能 建議爸媽們用封箱膠帶把他/她的嘴黏牢 別讓他/她在展場內哭鬧 或乾脆別帶孩子來參觀
☢語音導覽之所以存在 主要是為幫助民眾了解作品的構成及藝術家的創作理念
我雖然認為吸收藝術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眼去看、用心感受 可是台灣人藝術素養與知識的確"不怎麼樣" "極需協助"是事實
但[濫用語音導覽]這種現象恐怕是館方使料未及
語音導覽化身為公園樹下伴老人泡茶聊天的收音機 佩掛導覽的民眾由於集中注意力在收聽語音介紹 一入展區如入無人之境 行走間與人擦撞更是渾然未覺
一部100元的語音導覽 展區內五歲以上十歲未滿的孩童幾乎人手一台 他們時常興之所致席角落而坐 把語音導覽當PSP玩得入神
對於語音導覽用途未能發揮的悽涼處境 我深深地感到惋惜
☢團體導覽的用意並非是將氣氛搞得跟觀光團一樣熱烈沸騰 且團體參觀長時間空間佔據正是導致一般民眾開始以卡位方式觀展的最主要原因 團體參觀甚至導致展覽動線蕩然失序
☢大家都知道在圖書館內要輕聲細語甚至禁止聊天喧嘩 但不知為何展覽空間卻無此規範
在作品前笑鬧、批判、討論 都是不應有的行為
有人會順著作品介紹一字一句讀出聲來 有人為了顯擺刻意在作品前表現得辯才無礙、了解甚深 可惜全是些大言不慚的論調
台北雙年展展區內將兩個牆面保留給民眾 除鼓勵民眾捐款支持外 也準備紙膠帶跟筆供民眾在捐款之餘留下訊息鼓勵藝術家繼續創作
我將硬幣用紙膠帶捆好 打開蓋子才發現現場提供的是類似黑色粗頭的奇異筆 我當然不想用那美感欠缺的玩意兒在我的硬幣上寫字 我回頭詢問お母さん有沒有帶筆在身上? 這時展場義工走上前對我說:妳想做什麼?只能用這裡提供的筆寫,不能用自己的筆!
我以為這個活動的精神在於促進一般民眾與藝術家互動並且產生交互影響的作用 看來並非如此
如果館方擔憂民眾留言的方式會導致髒亂 不如貼上大型背板或紙張以隔絕墨水(顏料)與牆面 無意義的限制不正等於是在藝術周圍圈上邊框嗎
不只是導覽員應該做好充足準備 觀展民眾更該充分充實自我藝術涵養 :[前景]、[中景]接著是[後景]? 脖子後面才叫[後頸]啦幹
總歸今日所遭遇的一切 在在證明了策劃者只聞其面不解其意的迂腐
究竟我是低估了台灣的藝術開放程度還是高估了那一群自命不凡的傢伙?
《藝術家若不是懦夫 就是叛徒》 藝術家的確淨是些懦夫 但藝術家絶不可悲
然而現今台灣的藝術環境、台灣人的藝術涵養甚至台灣的展覽空間規劃 卻開始讓我感嘆身在台灣的藝術家也許真的處境可悲又可憐... 今天 我甚至親眼目睹一般民眾堂而皇之跨進限制線內&以手碰觸作品的駭人畫面
台灣人[追求自我滿足、漠視忽略週遭人事物]的特異功能隨著時間流逝功力進步神速 在不斷彰顯自身強悍的同時卻又汲汲營營於群體的認同 久而久之 [藝術]也淪為附庸風雅的道具與裝飾
仔細觀察台灣人觀展時的穿著和言行舉止 還有所攜物品(ex:自我約束能力缺乏之孩童)
台灣人也該反問自己:在觀展時內心所思所想究竟是什麼? 或者 作為一個好的觀眾應該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在沒有充分認知的情況下是否不該輕易踏足藝術展出場合?
(當然...不該攜進展場內的 也包括你/妳們嘴裡嚼的本應該吐掉或吞進胃裡卡死在腸道的那樣東西)
文章定位:
人氣(371)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