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13 13:47:50| 人氣1,059| 回應0 | 下一篇

台灣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月十三日,希望一天有三十六小時的舊曆年前焦慮症。

與大家分享友人羅毓嘉的文章,他的文筆之好毋庸贅述,閱讀他的文字總是能抑制我自己某種詞不達意的焦慮。

套一句嚴凱泰瘦瘦的話:「連吃都不能控制了,你還能控制什麼?」(敝人最近的座右銘),我想說:「如果連這篇文章的長度你都沒耐心讀完,你還能(需要)閱讀什麼?」

「台灣社會把集體的失敗感,寄託於集體的小確幸。我們以為集體的狂歡會是集體的解答,然而信義計畫區的新年煙火何曾能夠洗去我們的不幸,又一邊罵,怎麼台北101的煙火總是千篇一律。但新年到了,人潮照樣聚集,新年過了,新聞媒體繼續聚焦謝金燕今年又創造了甚麼新哏,鎖定了多少無聊的眼睛。

其實我們深知自己的不幸,因為我們總是罵。」

我們常說台灣人鄉愿,但是說穿了,台灣人是善良。但是把鄉愿詮釋成善良的過程中,又是另一層無法自拔的鄉愿。這是一個無限的迴圈,如果,我們持續注射小確幸這個麻藥。

「無論從心理或者社會層面,小確幸都是一種確切的調劑。小確幸並沒有錯。錯的是誤把小確幸當成生活的全部,而自動放棄了憤怒的能力。小確幸甚至擾動了我們判定「幸福」的標準,只要看到圓仔我們就快樂了,只要看到黃小鴨我們就愉悅了。看到黃小鴨破掉了──我們就高潮了。但那是真正的幸福嗎那是真正的快樂嗎?我們確實浸溺在集體的失敗感當中,但把失敗當成必然而尋求著每一次與下一次的麻醉,集體的失敗,很快將帶領我們走進集體的盲目。」

我常覺得自己真的很台灣人。無論喝了幾瓶稀釋的洋墨水,或做著那無止盡的歐洲夢,我,終究還是那一個最善良的那群鄉愿之一。曾以為「自我安慰」是一種天賦,更是一種「知足感恩」的表現,或許吧?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

陳可辛導演在一篇訪談中表示,當初拍『海闊天空』的時候,就是被那一種矛盾所吸引,中國人從小叫被教導要虛心、謙虛,這跟片中那個世代的年輕人第一次接觸到所謂的「美國價值」是完全抵觸的,那就是表現自我,就是自信!

我們,是否,都忘記了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能力?說世界可能太偉大了,What about yourself?The neighbor?The city?And our own country?

「我們當然可以確幸。可以苦笑。可以罵,也可以不罵。但更重要的,毋寧是對於自身的不幸乃至他人的不幸有更多面對與揭穿的勇氣,可以小確幸,但不能不生氣。生活確實是如此苦悶,但唯有戒除小確幸那不可長久的麻醉劑,正面迎擊社會生活的苦與痛,台灣才有機會從集體的挫敗當中,真正地癒合。」

謝謝毓嘉的文章,他最近的新書「棄子圍城」,推薦大家閱讀。


(本文截錄自蔡柏璋 Pao-Chang Tsai臉書)

台長: 瑞士糖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05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台北生活 |
此分類下一篇:小小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