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0
會後悔的事不做 做過的事絕不後悔
這可是我的座右銘呢。
所以我總是如履薄冰般的分析每一個決定,
不人云亦云,更遑論讓別人決定我的每一步。
但行之有年的我,
還是會有後悔的事,
考研究所。
這是我目前為止人生中做過一個最荒唐的決定。
隨著時間的經過,悔恨感日與劇增,
這也許是我為何老把「想重讀一次大學」掛嘴邊的原因
(雖然某熊也說,這也是荒唐的想法,Whatever)
慢慢的分析,就知道我那時的決定有多不經思考。
首先,動機。
我為什麼要考研究所?
當然我也有父母壓力,也有社會輿論影響,但這些都不能構成動機。
喜歡研究嗎?不是,我比較偏愛實務應用
工作需要嗎?很難說,至少進廣告業碩士無路用,但工作實在是原因之一。
(但其實工作後在念效益不是更大?)
在來,可能性。
研究所不好考,尤其是商管,一堆工作過的、理工背景的跟自己拼,
就算出來之後的吃香程度,有個comprehensive的背景也比較受人青睞。
考中的可能性普遍來說低於5%,
我必須花一年的時間準備。
機會成本是:
A.若考上了
管理的任督二脈才剛被打通,什麼都還來不及了解,又要唸死書了。
去搞個案賽、多修點進階管理的課程、積極補強自己的英文程度,
至少都比望著5%要來的實際多吧?
搞不好這一年中,培養的實務經驗才是未來的關鍵也不一定。
B.若沒考上
除了A,還加上整整一年的時間,比求職者晚起步的損失。
Q說,不見得啊,你這一年念的書也會對你有幫助啊。
我曾經想試著找出印證這句話的可能,
但我實在沒辦法相信,念了一堆凱因斯學派、古典學派,
會比參加各案賽、修其他學程,
要來的好。
(我只相信念管理學的確有增加我邏輯分析能力,
但要培養邏輯分析能力不見得念管理學是唯一辦法)
凱因斯的貢獻不能否定,但我還是不覺得時間應該花在上面。
尤其是大四這黃金的一年。
若考上了,一切好講。
若沒考上,不是全盤皆輸?賠了夫人又折兵。
結果。
我沒考上。
我不知道這算好還是不好,
若是考上的那間,念出來搞不好不比現在好也說不定。
然後又浪費了兩年。
若真的考上了,我會念嗎?
會啊,早已騎虎難下了。
若不念,我只會更怨恨我自己幹嘛浪費時間。
只是念出來之後會更後悔自己幹嘛當初決定要念。
現在看來,已三種結果去做樹狀圖分析
A.不考,馬上找工作
B.考,考上了
C.考,考不上
考中的機率假設是5%,
考或不考一樣茫然,所以在決定考或不考,就是50%
那麼,A=50%,B=2.5%,C=47.5%,
而時間可以作為加權的依據,
假設好好利用時間對我來說很重要,加權指數為2,浪費則為1
總分:A=50*2=100;B=2.5*2=5;C=47.5*1=47.5
因此,若我選擇B,機會成本高達147.5,是裡面最高的。
若達成了B,雖然耗掉最多成本,
但相形之下,B決策的價值最高,他必須花你147.5單位的成本購得。
但是,考中了又不見得想念,那我幹嘛做這種冒險的決定?
基本上,再面臨那種決定時,我不知道一考定江山會不會好一點?
因為自己的價值觀是「有考到就好」還是「非君不嫁」有很大的差別。
尤其當自己有四大名校光環加持時,
慎選學校就更為重要了。
到現在還是很後悔。
比當初沒辦法去台北唸書、為了一隻熊,
都還要後悔好幾十倍。
(有關熊的是機會成本的概念,而去台北唸書則是絕對的成本損耗)
然而,當時間軸是正向線性的,而回憶是負向線性的,
所以我們只能透過後悔,去補足其中的差距。
不過我想後悔排行榜是會變的,
只希望那天不要發生囉!
否則我會惱怒到跳樓自殺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