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搭森林鐵路來回到阿里山旅行。這是難得的家族活動。
十餘年前曾經偕同學及友人開車循公路上阿里山,車停後就有人招攬住宿,便換乘廂型車到祝山果園民宿。
次晨看完日出與雲海,民宿主人請人帶我們步行下山,沿路介紹野生藥用植
物。記得有種叫山甘蔗的草,嚼起來酸甜止渴。
那年沿步道走過姊妹潭、神木、博物館、三代木,也乘眠月線看石猴。同學後來說他犧牲自己千方百計絆住伊拉來作伴底室友,好讓我盡量與伊同行。
大學畢業後就不知道伊底下落。母親希望全家坐阿里山火車的夢想也延擱了五年才成行。這時我們一家已經多了二個媳婦三個小孩。
9月2日上午八點多在林務局嘉義林管處北門車站會合,巧遇在此服務的昔日同事,他熱心幫忙訂第二招待所,並安排在員工餐廳訂席,將我們的座位改到視野最好的第四車廂。
阿里山森林鐵路1912年通車迄今。是世界僅有的三條高山鐵道之一。由平地到海拔2250公尺,全長71公里,43座隧道,行車時間210分鐘。沿途可見熱帶、溫帶到寒帶不同的景觀與林相。可坐25人的空調車廂猶如家庭包廂。
上山時柴油動力機車是在後面推,因而必須有人坐在客車最前端監看路況。這個窗口也就有最佳的風景。
途中與負責監看的吳先生聊,他在這一條路線已經40年。他說:阿里山公路通車前,山裡居民都靠這條鐵路出入,每天對開車輛極多,因而必須在各車站暫停交會。而當年山上居民彼此熟識,誰在那一站上下車都很清楚。現在居民漸漸搬離鐵道遷至公路鄰近,昔日繁華的車站逐漸荒蕪,一日僅剩1到2次列車,停靠竹崎、奮起湖等站。
隨著公路的開通,原來的竹林森林改成茶園、檳榔園,土石流等問題也就不斷發生。列車長喟歎道。
常有國內外的鐵道迷來造訪這條珍貴的高山鐵道。吳先生說,有個日本人就常來,先是天天搭車看景點,再僱車或步行去選定的景點等侯拍攝火車的身影。上山時我就看到4組拍攝者。
這條路依山而建,在獨立山轉了三圈(可以看到三次樟腦寮車站),彎道極多,每個彎道都加裝第三條鋼軌以保護列車不致出軌。每隔一段路就有兩條短鋼軌與軌道垂直置於路旁。吳先生解釋那是用來放養護鐵道的台車。這絛鐵道需要人力不斷維護:填充路基、抽換鋼軌枕木、加長加固隧道、清理排水設施。吳先生手上也有一紙紀錄幾處施工或路況不佳要減速慢行。他腳下有個踏板可以發出迷人的鳴笛聲,左手邊有剎車把手以備緊急所需。
列車越行越高,林間霧氣越濃。到了Z字形上山處,列車走到軌道盡頭,再切換到另一條軌道逆向往上爬(列車長得跳下車扳轉轍器),俗稱阿里山碰壁。吳先生笑說某天遇到個很皮的小男孩,他便假裝用無線電說:這裡有不乖的小孩,我們不要上山了。
於是列車開始倒退。小孩馬上哭了,家長跑來求情,說不要為了一個小孩影響全車人的行程。此時又到另一個分道,在吳先生指揮下列車又正向前進,小孩立即破涕為笑,全車則是哈哈大笑。
原來的阿里山車站已經因地震拆除,因此終點移到沼平車站。
下午一點半下起雨來,雨勢越來越大,只能窩在招待所。小孩子在榻榻米上打滾戲耍,絲毫不受天候影響。
入夜後雨停了,我們步行到商店區,赫然發現過去雜亂的特產飲食店已經改成規劃有序的商場,但那天遇見的遊客全是中國人。
夜裡才七點氣溫便降到14.6度。根據統計阿里山9月平均溫度,最高18度最低9.5度。可說是避暑勝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