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恩典天生沒有雙手,是市場攤上的棄嬰,基督教山地育幼院創辦人收養她,孤兒才有了家。1976年,前總統蔣經國一把抱起二歲多的楊恩典,那個畫面登上教科書,還印成郵票。
她在育幼院裡像小公主般受保護,小公主長成愛漂亮的小女人了,有了愛她的先生,有兒有女。沒有誰的生命不是千瘡百孔的,她也走過種種難以承受之痛,但她看待這一切都帶著神恩的光環,非常坦然,非常明亮。
初次見面,我等在楊恩典住家樓下。原本以為她會請管理員開門,沒想到幾分鐘後,她一襲粉嫩長裙、甩著烏黑長髮,晃悠到我面前。那場景有些魔幻,像教科書裡的人物倏地起身朝我走來。只是時間忽忽過去,小女孩已長成小女人,還育有一子一女。
她沿途領路,用右邊肩膀按電梯、開家門,用左腳拿拖鞋,還阻止我伸手幫忙,「妳看我怎麼做就好。」楊恩典從小在鎂光燈下長大,上學、畫畫、結婚、生子……幾乎時刻都被記錄過。她極重居家隱私,進屋聊天可以,但屋內不許拍攝,這是她與家人的約定。
四十三歲的她皮膚白淨,她笑稱自己愛美,最怕變成黃臉婆。高跟鞋在門口成排站立,她用腳化妝、修眉毛、勾眼線,慣用香水是香奈兒經典款。她凡事都靠雙腳,生活大小事盡量自理,唯獨在先生陳信義身邊,她是個配備聲控助理的小公主,只要呼喚一聲「老公」,先生就上前幫忙。
楊恩典曾是台灣最有名的小孩,天生沒有雙手、右腳缺骨,路人在高雄岡山的菜市場攤上發現她,當時她連臍帶都還沒掉。基督教山地育幼院(俗稱六龜育幼院)創辦人楊煦夫婦收養她,她成為楊家老么。
1976年,前總統蔣經國造訪育幼院時一把抱起二歲多的她,畫面傳遍全國,後來還印成郵票。
六龜育幼院是她的原點。當年媽媽(養母,楊煦妻子林鳳英)抱著襁褓裡的她走過搖搖晃晃的成功吊橋,將她帶到院裡。對此,她曾有動人想像,「那或許是我對育幼院的第一印象,像搖晃在母親肚子裡的羊水般舒服吧!」兒時她最喜歡在吊橋午睡,在搖晃中感受山谷涼風。
出嫁14年了,她仍每週回來做禮拜,即使車程長達一個半小時,她也堅持要回家。我們隨她回到六龜育幼院,一家四口真的是回娘家,院童遠遠就喊「恩典姐姐好」,先生陳信義忙著搬送朋友捐的衣物,一對兒女在門口小徑奔跑,那也是楊恩典走過無數次的路。
走到老厝門口,她笑開了,小女孩似地轉起圈圈,「我在這片牆學走路的,媽媽說我走路像跳芭蕾舞。」她天生長短腳,二歲進醫院開刀,三歲開始學走路,別的小孩靠手扶著家具跌跌撞撞,她只能肩膀貼著牆轉圈,膝蓋常傷痕累累。怕白天被人碰倒摔跤,她總是半夜練習,就想早點跟哥哥姐姐排路隊上學。
現任院長楊子江是楊煦的次子,在他眼中,么妹從小就不服輸,「別人能做的,她都想要去做。」院裡鳥巢高掛,院童嬉鬧去碰,楊恩典也想摸摸看,央求大哥哥將她抱起,沒手可摸,用腳也要碰一下。別人爬樹,她跟著爬,像隻毛毛蟲在樹幹上扭,扭著扭著竟也爬了上去。
楊煦夫妻寵愛小女兒,但要求她能做的,都要自己做。有陣子,為了學習自立生活,光是練習用輔助工具穿脫褲子,就常磨得皮肉見血。
一直到國小,楊恩典才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她質問林鳳英:「同學說妳不是我媽媽,妳有一百個孩子。」媽媽心疼回話:「他們沒有爸媽,上帝要我照顧他們。妳也是。」她當時不願接受這個答案,但不想爸媽難過,從此不過問親生父母的事,心裡的問號成為隱而不現的黑洞。
因為長期使用左腳,導致她嚴重脊椎側彎,13歲時北上住院進行脊椎手術與復健,愛美的她被剃了大光頭,腦袋與膝蓋鑽洞打鋼釘,綁著沙包往頭腳兩端扯,「骨頭深處又痠又痛又麻,但動也不能動。」皮肉痛堪可忍,但內心傷卻難解,她總是在夜裡偷哭,好想回六龜爸爸媽媽身邊。
住院一年多,旁人常問她怎麼沒人陪?被問煩了,她一概拒答。她心裡知道,爸爸媽媽再疼愛她,也不能日日丟下百個院童不管,她不能任性。但她心中不免揣想:「親生父母知道我在受苦嗎?他們會來看我嗎?」她天天等,想像中的父母一直沒有來。
楊恩典11歲學書法,18歲拜師學水墨畫,19歲開始演講,學校、廟口、監獄、社福機構都去過,傳福音似地分享生命故事,在眾人驚異眼光下用腳畫畫。她像是上帝的使者,反覆告訴世人: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包容。直到多年前的一次演講,原生家庭出現在她面前。
一次演講前,主辦單位說有朋友想見她,領她到一間密室。眼前是個純樸的台灣家庭,大姊上前說:「恩典,我們是妳的家人。」她的母親不敢抬頭看她,不斷哭著說對不起,當年她產後痛暈昏睡,醒來時孩子已被抱走。那場演講,楊恩典六神無主,講到自己被丟棄的片段,更是五味雜陳。
楊恩典保守這個祕密至少15年了,從來不願對媒體提及,就怕外界輕易評價家人。後來她才知道,原生家庭非常清苦,當時根本養不起天生殘缺的孩子,爸爸將她放在市場攤上後,就躲在一旁等待,確認有人抱走,才悲傷離開。他們也非不聞不問,曾多次到育幼院偷看她,只要有錢,就捐給育幼院。
長久的問號終於得到解答,曾有的怨懟也不見了。「我心中一個很大的結,就這樣被打開了。」楊恩典個性大剌剌,看母親愧疚,她反而不捨,反過來安慰:「我沒有那麼悲苦,我過得很好,爸爸媽媽(楊煦和林鳳英)很疼愛我,你們應該高興。」至今她們仍定期見面,關係密切。
但她這輩子就是姓楊了,即使知道根在哪裡,她的家還是在六龜育幼院。楊煦夫婦是她心中最柔軟的一塊,兩老在2013年相繼過世,前後只差16天。楊恩典在育幼院裡為他們打造栩栩如生的銅像,爸爸頭上還戴著他最愛的毛線帽。楊恩典每次回院,必定到跟前和二老說話,說著說著總熱淚盈眶。
楊恩典是明亮直率的人,內心熱情如火,嚮往愛情更渴望家庭。但幾次戀愛,男方長輩寧可收她當乾女兒,也不願接受無臂媳婦,甚至以死相逼。她曾自述,戀愛讓創作有繽紛色彩,但有段時間,她只談戀愛、不想婚姻,「只要對方提到見父母,我就知道該分手了。」
直到26歲遇到陳信義。二人從一通電話相遇,楊恩典回撥未接來電,接電話的陳信義是修車技師,渾然不識赫赫有名的口足畫家,二人一來一往問對方「你是誰」,那通電話就講了5個多小時。後來才知道,有客戶曾借用陳信義手機打給楊恩典,意外牽起紅線。
婚後,陳信義辭去工作,包辦全家大小事。從此他像丟棄名字,成為「楊恩典的先生」。他婚前不曾洗過碗,原以為會修車修到老,卻成為拿鍋鏟的煮夫。他坦言,妻子有點像公主。但婚姻總得有人妥協,「愛上她時,我已有覺悟。我會包容,把自己的空間讓給她。」每次夫妻拌嘴,先退讓的,總是他。
陳家分工是這樣的,太太主外、先生主內,太太外出演講,先生是司機與助理。楊恩典是國際口足畫藝協會畫家,協會將畫作製成卡片、月曆、複製畫等,所得月付給畫家。
8年前,他們想從屏東搬到高雄,正煩惱頭期款無著落時,有藏家一口氣收藏她逾二十幅畫,成了及時雨。
楊恩典是如此想要一個完整的家,婆家沒給壓力,她仍想當母親。曾經小產,但她不放棄。天生畸形,註定她此生困難重重。
懷孕時,所有重量在肚皮上,腰椎痠痛到不行,她夜夜躲在棉被裡哭,不敢告訴任何人,「那時腳常麻到沒知覺,我好怕就這樣癱瘓,反而變成先生的累贅。」
懷女兒時,因為肚子重量,上車時一個動作不對,「啪」的一聲,右膝韌帶斷了。當時她懷孕5個月,不能打針、不能照X光片、不能手術,只能腳打石膏、坐輪椅移動。怕影響胎兒,她不敢吃止痛藥,日常的洗臉、刷牙都痛到無法自理,全得依賴先生幫忙。
她一生最恐懼與最感動的時刻,都是因為孩子。懷孕時,就怕孩子不健康。親眼看到孩子的那一刻,她激動不已、心也才放下。2個孩子跟她也親,女兒貞德個性內向,但心思細膩,知道媽媽不方便,細細剝去橘子皮與果肉外膜纖維,留下精華果肉給楊恩典。
兒子大衛活潑調皮,每天都要抱著媽媽睡覺。我們陪一家子搭高鐵,陳信義暫時離開買票,兒子立刻牽起媽媽的袖子,頗有護花之姿。
楊恩典聽爸爸媽媽說,在他們收養她之前,醫院原本想把她做成標本。在那醫生的眼裡,他只看到她特殊的殘缺,但她說:「上帝造人,每個人都不一樣啊!有人高、有人矮、有人胖、有人瘦,我沒有手,那只是我特殊的記號。」
或許真的是恩典,她在愛裡成長,得以活出明朗自在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