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將在6年後成為全球人才赤字最高國家的時候,台灣的經濟,該何去何從?
這是個迫切的危機。今年8月,台灣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完成最新人口推計報告,正式宣告:明年之後,台灣約1700萬的工作人口數量將不再成長,即社會中主要支付稅金、負責經濟產出的族群正在消失。
台灣,賺錢主力正在減少
人才赤字問題,將比高齡化日本嚴重
經濟資訊公司牛津經濟預測,2021年,台灣將成為全球人才赤字最嚴重的國家,比高齡、少子化最出名的日本還差。
解決人才空洞化的路徑有很多:鼓勵生育,或是要求台灣大學改革,以教出有用的人才。但還有一條很有效率的路徑:引進外來人才,讓外來的人才同享我們的福利,但也同盡納稅的義務。
德國,是最佳借鏡。這個曾經高唱納粹與種族純淨主義的國家,如何做到,讓外來人才努力幫自己加分?
過去,他們對人才移民心存排斥。德國央行前理事薩拉辛甚至大剌剌寫了一本歧視穆斯林移民的書,指稱他們智力較低、用掉較多社福資源且拒絕融入德國社會,這本書成為德國近10年最暢銷的政治書籍。
自認優秀與卓越,德國前總理柯爾在25年前說過,德國「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移民國家。」
現在,德國卻是世界第二大接受移民的國家,去年湧入44萬淨移民,僅次於美國。具有移民背景的人口,占了全德國五分之一。也因為移民,讓從2002年就變成人口負成長的德國,自2011年起轉為正成長。
復興信貸銀行(KFW)調查指出,德國的新創事業中,具移民背景的創業家近年來每年都占了約兩成。德國著名科技業如英飛凌總部的員工,也來自50多個國家。
轉變,源自一份報告:
人才短少衝擊經濟,推「藍卡」制度
德國近年吸引的優秀人才,不少是因為2012年的「藍卡政策」而來,它針對兩類外國人──曾經或正在德國留學的畢業生、出現人才荒的特定領域人才(醫師、數理、資訊、工程等),不再須經勞工部審查,只要找到雇主,就可立即由駐外部門發證。
「一般工作簽證大概要花兩、三個月,但藍卡申請隔天就能拿到,」德國在台協會副代表施碧娜說。
台灣人害怕移民跑來搶工作,消耗健保資源,德國人也這樣想過,而且,他們經歷過的掙扎更大。二戰後的德國,帶著贖罪的心態,立法給予政治難民較其他國家寬大的待遇。但這對德國人是很大的心理包袱,他們辛苦賺錢繳的稅,都變成給外來人口的福利。
直到2012年之後,情況才出現大轉彎,德國大力迎接新移民。「關鍵是德國勞工部在2011年發表的報告,」工研院產經中心研究員王寶苑說。該報告引用德國勞動市場與職業研究中心的預測,指出2025年德國勞動市場將短少650萬人,占目前全部勞動人口的15%,包括大學學歷人才將短少240萬人。
再不行動,德國的經濟力勢必將會崩解。藍卡制度,就是德國2012年公布的「解方」之一。
在台灣,要複製德國的人才策略,確實有一段路要走。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分析,不像德國仍保有核心人力,台灣欠缺長期的人才規畫,造成高階人才外移、基礎研究人才未能新陳代謝。現在,連核心人力都可能大量需要外籍人才來補充。
但我們可以跟德國學習的是,一個很務實的態度。台灣人眼中的實際,是擔憂移民搶了眼前的資源;德國人的務實,卻是想辦法把移民從問題變成機會。
10年JGB利率創歷史新低,暗示日本財政真的糟透了
10年期日本公債(JGB)殖利率25日盤中跌至0.310%、創歷史新低,粉碎2013年4月的舊紀錄。美銀美林債券策略師Shuichi Ohsaki日前指出,10年期JGB殖利率明(2015)年可能下探0.25%。SMBC日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Junichi Makino預期BOJ最快下個月(1月20-21日)例會就會採取加碼購買JGB的行動。
Thomson Reuters報導,25日拍賣的2.5兆日圓(208.0億美元)2年期JGB殖利率出現史上首見的負值、報-0.0030%。在此之前,日本政府拍賣的3個月、1年期JGB殖利率早已轉負。
2008年9月至2012年3月期間日本銀行業帳上的JGB餘額跳增75%至1.33兆美元。10年期JGB殖利率在2008年那一年還穩穩守在1.0%之上、到2012年的時候則是失守0.8%關卡。在歐洲,兩年期德國公債殖利率自8月起多數時間都是呈現負值,瑞士甚至連5年期公債殖利率也都是負數。
彭博社報導,2年期GB殖利率在12月19日創下歷史新低、報-0.04%。
日本央行(BOJ)為何如此積極買JGB?拉升日本通膨可能只是檯面上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為了要幫日本政府減輕利息負擔。
日本經濟新聞12月19日報導,據估計,長債殖利率每上揚1個百分點、日本政府利息支出每年就會增加1兆日圓。日本高盛證券高層私下表示,日本政府控制利息支出的機率僅有百萬分之一。
「安倍經濟學」教父濱田宏一(Koichi Hamada)日前在接受英國電訊報專訪時坦承,日本正在進行小規模的龐氏遊戲。他說,龐氏遊戲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日本政府的確有本錢這麼做,因為國家擁有龐大的外匯存底,除非納稅人群起反抗。
2013年7月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曾任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顧問的藤卷健史(Takeshi Fujimaki)曾說,即便通膨真的達到2%、BOJ還是會繼續買JGB,因為不買的話日本政府就會宣告違約。他指出,BOJ拿著「2%通膨目標」當幌子、實際上是在做政府債務融資(亦即:日本政府無需買回BOJ帳上公債)的勾當,一旦投資人看清真相後、美元兌日圓將會飆升至200。
信評機構惠譽(Fitch)9日將日本的「A+」外幣、本幣發行人違約評等(IDR)納入「負向觀察名單」。惠譽指出,日本政府推遲調高消費稅時點意味著「2015會計年度基本預算赤字佔GDP比重」幾乎不可能如先前所宣示的將降至3.3%,安倍政府推遲增稅令人更加擔心官方對財政整頓的承諾是否已經動搖。惠譽計畫在2015年上半年決定日本主權債務評等的後續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