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0-28 19:03:32| 人氣1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V型反轉


石油已經跌了二十%
要再大跌也要先反彈
這已經接近割喉價位
現在再看空不切實際
除非恐慌性事故發生


沙烏地阿拉伯是美國馬前卒
石油降價絕非目標對準美國
檯面下的合縱連橫主要目標
歷史將會告知誰會中槍倒地
 

供過於求的苦果?油價見底不是底,明年恐下探50美元

MoneyDJ理財網

MoneyDJ新聞 2014-11-17 10:26:16 記者 陳瑞哲 報導

© 由 MoneyDJ 提供 在低油價時代,還有什麼可以比殺價競爭更快化解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呢,紐約能源對沖基金Again Capital合夥人John Kilduff接受CNBC採訪時如此分析,他預測未來幾個月,油價極可能下探每桶50美元。

美國石油產出增加是導致油價崩盤的主因之一,美國能源部上週四公佈資料顯示,美國每日石油產出逾900萬桶,創下29年新高,並直逼沙烏地阿拉伯的960萬桶。除了創新的水力壓裂技術外(Hydraulic Fracturing)之外,輸油管路更新,打通頁岩油供需的任督二脈也厥功甚偉,美國目前幾乎已不用再自奈及利亞等西非國家進口石油。

其實不僅美國,全球各地都在增產石油,如北海石油產出因設備更新,12月產出預計將成長12%。除此之外,利比亞已經恢復石油供給,而伊拉克不受內戰影響,輸出石油持續增加。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產量會議預定於11月27日在維也納(Vienna)召開。法新社報導,沙烏地阿拉伯前能源部門首席顧問Mohammed Suroor al-Sabban形容,這將會是有史以來最艱辛的一場聚會,因為此前沒有人料到油價會跌到如此的低。他預測,在沙烏地阿拉伯為了固守市佔率不願減產捍衛油價的狀況下,OPEC每日3千萬桶的產出上限將維持不變。

油價下跌是件壞事?



2014-11-14 Web only 作者:呂國禎

相關關鍵字:


油價下跌是件壞事? 圖片來源:劉國泰

國際油價驚驚跌,加油便宜了。但小心,你買的能源礦業基金全賠了。油價還會跌嗎?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12日發布最新油價預測,明年油價預估由先前每桶94.58美元,大幅下調至77.75美元,降幅高達-5.5%,引起市場側目。

今年油價急速崩跌,雖然讓加油族笑,但許多購買能源礦業基金的投資人卻因此受傷。根據統計,在台銷售超過50檔的能源基金,一年報酬率都是負數。

油價還會跌嗎?從原油開採成本以及下游客戶需求,台塑石化總經理曹明認為,原油價格已經在谷底,再下跌空間有限。一個最明顯的徵兆是,國際買家已經進場搶買柴油。

曹明說,11月4日西德州中級原油(WTI)12月份期貨盤中一度大跌3.73%至75.84美元,創下2009年5月以來最低。他分析,這一波國際原油下跌的主因,一是美國開採頁岩油氣,進口原油的量從開採頁岩油氣前的每日900萬桶下滑至600萬桶,其二是這波油價下跌過程中,中東原油產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逆勢增加,整個中東的原油日產量達到3,072萬桶,導致國際市場的供需失衡。


美頁岩油商成本最低40美元!專家:油價恐下探60美元

 2014-11-05 12:47:37 

  


沙烏地阿拉伯油品公司(Saudi Arabian Oil Co.)11月3日宣布調降所有等級原油產品對美國客戶的售價,對美國產油商發動價格戰的意味濃厚、似乎是想讓美國的競爭對手不敵低價競爭而關門倒閉。專家認為,倘若真是如此,那麼油價可能會下探每桶60美元。

CNBC 4日報導,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Greg Zuckerman在接受「Power Lunch」專訪時指出,市場普遍認為,油價必須保持在70美元附近,北美的產油商才有獲利空間,若油價跌破這個水位,那麼業者肯定會非常緊張。相較之下,沙國的產油成本卻遠低於北美業者。

Spartan Commodity Fund基金經理人Alan Harry也認為,若沙國的目的是要打擊北美業者,那麼該國得讓油價滑落至接近60美元才行,因為這是許多大型石油探鑽業者還能夠正常營運、並勉強保持獲利的價位。

Harry覺得油價短期內應該不會繼續走低,價格有機會反彈至79美元,因為油價跌幅已經過深、遭到超賣。不過,他還是預期,油價也許會在一兩個禮拜後跌破70美元大關。

美國銀行/美林證券原物料策略師Max Denery則指出,美國頁岩油產業的特性使得當地油商的產能頗富彈性,能夠依據經濟狀況、價格動態立即減產或擴產。由於石油井在一開始開通時產量最為豐碩、一年後產量則會減半,因此對產油商而言,減產比探鑽新的油井要容易許多。

Denery說,油價得要壓得更低,頁岩油商才可能因此作出反應;若想要讓頁岩油商的產油成長率大幅趨緩,那麼WTI必須要下滑至70美元附近才行。根據Denery的說法,德州、奧克拉荷馬州的二疊紀盆地(Permian Basin)中,頁岩油商的產油成本平均為55-60美元,而在鷹堡頁岩(Eagle Ford)探勘石油的業者平均成本則在45-50美元。另外,北達科他州的巴肯頁岩(Bakken)產油商,平均的成本則在40-55美元之間。

在北美產油量大增的影響下,沙國宣布對美國油品客戶全面降價,而市場猜測上週原油供給量持續增加,更讓油價面臨龐大壓力。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2月原油期貨4日終場下跌1.59美元(相當於2%)、收每桶77.19美元,創2011年10月4日以來收盤新低;油價10月份總計重挫12%,創2012年5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油價的緩跌斜率從10月1日起開始趨於陡峭,分析人士認為,沙國對價格戰開出了第一槍,是主要元兇。彭博社10月30日報導,Paramount Options Inc.總裁Ray Carbone 28日在紐約接受專訪時指出,沙國在10月1日給了最大客戶降價優惠,顯示該國願意讓步,而這種事一旦起了頭,就永無止期。此舉也意味著,沙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產油國寧願捍衛市佔、也不願調漲價格。

目前全球供給量雖有過剩之虞,但消息顯示利比亞目前的日產油量仍達90萬桶、為6月份的3倍之多,顯示油價將面臨龐大的供給壓力。另外,伊拉克雖然身陷戰亂,但原油生產線卻並未停擺,目前日產油量仍多達310萬桶,距離2月份的13年新高僅低了10%。OPEC也將9月的原油日產量調高至3,090萬桶、創11個月以來新高。

美國透過水力壓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水平式鑽井法(horizontal drilling )這兩種技術上的突破成為OPEC的產油勁敵。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IA)的統計,美國本土的產油量在過去一年跳升14%至每日897萬桶,創1982年EIA開始紀錄單週產油量以來的新高紀錄。






高盛大幅調降明年油價預測,原油價格應聲重挫,

西德州中級原油(WTI)27日跌破每桶80美元,

創2012年6月以來最低價,

布侖特原油連續第二日滑落,跌破每桶85美元。


WTI期貨價格盤中大跌1.9%至每桶79.44美元,為2012年6月29日以來最低;布侖特期貨也跌逾1.7%至每桶84.63美元。WTI與布侖特差價擴大至5.22美元。



高盛發表分析報告指出,北美以外的產油國如巴西、墨西哥和亞塞拜然增加生產,將導致2015年原油供應過剩;預定11月將在維也納集會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將聽任市場回歸平衡,而不出手干預。


高盛發表分析報告指出,北美以外的產油國如巴西、墨西哥和亞塞拜然增加生產,將導致2015年原油供應過剩;預定11月將在維也納集會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將聽任市場回歸平衡,而不出手干預。


油價已崩跌進入空頭市場,反映全球供應增加,和OPEC主要成員抗拒減產的呼籲。美國原油增產速度達到近30年來最快,俄羅斯的產量也攀至逼近後蘇聯時期的高峰。


高盛分析師現在預測,明年第1季布侖特原油平均價為每桶85美元,遠低於前次預測的100美元;高盛也大砍WTI的預測均價至75美元,低於前次預測的90美元。高盛指出,占全球原油供應約40%的OPEC將喪失影響油價的首要生產者地位,而由美國頁岩油取而代之。



首爾三星期貨資深分析師洪成基(音譯)說:「我們仍不能排除OPEC減產的可能性。」利比亞OPEC官員卡馬爾27日表示,OPEC應削減產油目標,從目前的每日3,000萬桶降至2,950萬桶。伊朗官員則表示,在11月27日維也納會議前,沒有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油價下跌的必要。



低油價時代來了!

新能源爭霸戰 美國、中東、俄羅斯角力


美國在今年7月,自德州開始出口原油,

這也是40年來首度出口原油,不但正式與中東產油國競爭,

改變地緣政治態勢,也開啟了全球油價崩跌的序曲。

沙烏地阿拉伯立刻發動降價戰,企圖迫使弱勢業者退場,

油價的殺戮還要持續,物價壓力得以舒緩,

金融市場的波動也還未結束,在低油價時代,

你的投資該如何因應轉向?

【2014/10/28 經濟日報】    




6月以來,國際油價自每桶百美元以上的高價滑落,至今跌幅高達2成以上,頻頻觸及4年來低點。4年前,歐債危機剛爆發,歐元兌美元大貶,基本面加上金融面,油價亦曾迅速跌破80美元;這次的急挫,雖然缺乏2010年歐債危機那樣大的事件,但卻是基於油價供需結構的轉變,「市場的力量比單一事件的持續力更久」,愈來愈多專家判斷「油價做頭」、「低油價時代來臨」。


7月底,一艘艘滿載原油的油輪,由美國南部德州出發,目的地包括亞洲的南韓、日本、新加坡,甚至於歐洲的荷蘭,這是一趟破冰之旅。美國原油從1970年代阿拉伯石油禁運後,就禁止出口,歷經40多年,6月底商務部首度同意可以出口冷凝油(condensate,超輕質原油),為石油市場投下供需結構改變的關鍵因素。

儘管媒體點名的日本買家Cosmo、南韓買家GS Caltex,兩家企業均拒絕發言。但美國出口商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的執行長Scott Sheffield表示,目前一天生產5萬桶,其中一半出口,到明年會全部出口,出口量加倍。

美首度出口   沙國降價搶市

亞洲的買家也樂見分散油源,即使美國賣的是超輕原油,石腦油比率低,碳數較少,能分解的石化原料種類少,但亞洲國家即使當作「交際費」,也要向美國買油,令國際油價也逐漸失守100美元關卡,拉開崩跌的序幕。



美國在今年7月,自德州開始出口原油,這也是40年來首度出口原油,不但正式與中東產油國競爭,改變地緣政治態勢,也開啟了全球油價崩跌的序曲。

沙烏地阿拉伯立刻發動降價戰,企圖迫使弱勢業者退場,油價的殺戮還要持續,物價壓力得以舒緩,金融市場的波動也還未結束,在低油價時代,你的投資該如何因應轉向?

文/郭庭昱

6月以來,國際油價自每桶百美元以上的高價滑落,至今跌幅高達2成以上,頻頻觸及4年來低點。4年前,歐債危機剛爆發,歐元兌美元大貶,基本面加上金融面,油價亦曾迅速跌破80美元;這次的急挫,雖然缺乏2010年歐債危機那樣大的事件,但卻是基於油價供需結構的轉變,「市場的力量比單一事件的持續力更久」,愈來愈多專家判斷「油價做頭」、「低油價時代來臨」。

7月底,一艘艘滿載原油的油輪,由美國南部德州出發,目的地包括亞洲的南韓、日本、新加坡,甚至於歐洲的荷蘭,這是一趟破冰之旅。美國原油從1970年代阿拉伯石油禁運後,就禁止出口,歷經40多年,6月底商務部首度同意可以出口冷凝油(condensate,超輕質原油),為石油市場投下供需結構改變的關鍵因素。

儘管媒體點名的日本買家Cosmo、南韓買家GS Caltex,兩家企業均拒絕發言。但美國出口商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的執行長Scott Sheffield表示,目前一天生產5萬桶,其中一半出口,到明年會全部出口,出口量加倍。

美首度出口   沙國降價搶市

亞洲的買家也樂見分散油源,即使美國賣的是超輕原油,石腦油比率低,碳數較少,能分解的石化原料種類少,但亞洲國家即使當作「交際費」,也要向美國買油,令國際油價也逐漸失守100美元關卡,拉開崩跌的序幕。 

美國原油得以出口,趨勢性的因素來自於頁岩油氣的產量屢屢超過市場預期,自給率達到7成以上,美國原油更大量、更多種類的出口,必然成為趨勢。由於美國11月將舉行期中選舉,政府還有些顧忌,不會開放太多配額,但已有20多家生產商組織遊說團體,希望政府能開放更多的出口額,一般預料「期中選舉後,將有更多的廠商可得到出口許可」。

就在美國開放原油出口,優先供應日本、南韓等國後,亞洲最主要的原油供應國──沙烏地阿拉伯立刻主動對亞洲買家降價,每桶便宜1美元,沙國的態度一向是最重要指標,砍價示好表示維持市占率比短期利潤重要,風向球一出,油價更加弱勢下跌。

資深分析師指出,沙國有兩大用意,其一是用以測試美國頁岩油的成本,目前市場對此眾說紛紜,有說市場低估頁岩油的威力,其成本約60美元1桶,也有說80、90美元,所謂價格會說話,沙國乾脆聽聽市場的聲音,看看油價降到什麼水準美國業者才會減產?才會減少資本支出?用降價來摸清楚對手的底細。第二,沙國希望降價一段時間後,逼使生產成本較高的其他油井,可以退出市場,例如加拿大的油砂成本每桶約85到95美元,委內瑞拉也差不多,弱勢業者賠錢撐不了多久,一旦退出,市場秩序得以重整,此外,低油價也教訓了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國。

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大國增產,組織成員委內瑞拉首當其衝,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預測,「委國石油再多也沒用,因為美元存量不足,將繼阿根廷之後,步上債務違約的後塵」...詳全文

台長: ANG MO
人氣(1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