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今天說,餿水油事件延燒全台,但政府仍說食安風險燈號為綠燈,「這是幫業者護航、粉飾太平」。
強冠生產的豬油混充到劣質回收的油品,200多家廠商中鏢,不少有食安疑慮的產品已被消費者吃下肚,但食品藥物管理署稱劣質豬油對人體健康沒有立即危害,食安風險燈號仍為綠燈。
張智剛說,搞不懂食安風險燈號仍是綠燈「怎麼編的?」他表示政府對劣質豬油吃下肚的影響還沒有全面的評估,就立刻說這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那請問為何政府還要業者將使用劣質豬油的產品下架?」
張智剛說,政府一方面說吃餿水油沒立即危害,另一方面卻急忙要業者下架相關產品,邏輯上完全不通。
消基會說,食用劣質豬油對民眾健康的危害可能是長期性的,政府應該全面檢測相關產品,在無法排除產品危害前,率爾發布餿水油對民眾健康沒有立即危害,「消基會完全不能接受。」
消基會在今天的記者會中表示,政府法制系統成為縱放不肖食品業者的幫兇,造成台灣食安崩壞;政府應修法,將食品自行檢驗範圍納入油品業者及一定資本額以上的大廠,提高業者自我管理責任。
消基會表示,指這次捲入餿水油風暴的味全,是繼去年大統混油案後第二次使用黑心油品,食品大廠對原料進貨管理如此漫不經心,與我國法制系統失靈的弊病有關。
消費者報導雜誌發行人陳智義說,味全涉入大統混油案,只被罰區區300萬,對味全不痛不癢;此次味全向強冠購買餿水油,顯示因相關的罰則過輕、且法制系統未能順利剝奪業者的不當利得,才讓業者變慣犯。
去年大統混油案爆發後,大統先被行政裁罰18.5億元,但衛福部以一罪不兩罰為由,撤銷大統18.5億元的行政罰,最後業者只要付3800萬元的刑事罰金。
陳智義說,政府食安管理在不同法規間產生競合時,竟然抵銷掉黑心業者的鉅額罰款,顯然有不合理之處,也代表我國相關食安管理法制的不完備。
消基會表示,政府管理食品業自主檢驗範圍,可能不包括此次出包的油品業,但此次餿水油風暴凸顯油品對食品業的影響範圍至深且廣,政府有必要將油品業與一定資本額以上的食品大廠列入食品自我檢驗範圍內,提高業者自我管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