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第一強者之位絕不可有弱者之習
《政策解讀》砍軍隊特權 習改革進深水區
2014/07/27 | 羅印(沖)
中共中央不久前才把位居「副國級」的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拉下馬,剷掉了解放軍大老虎,此舉得到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刊文肯定,認為習近平主導推動了中國前所未見的最大膽反腐行動。
徐才厚倒台後,中央軍委持續深挖軍隊腐敗源頭,明確禁止退休將領再住霸王房,若堅持不把房子交出來,要嘛交高額租金,或暫停所有福利,必要時還可祭出法律手段。
中央軍委看來是鐵了心,要把一向被視為軍隊特權的配房油水,
一次倒乾淨。
習近平肯定有他的想法和籌畫。
從基層官員當到中共領導人的他很清楚,
軍中腐敗問題不解決,反腐倡廉只能淪為口號;
同理,職司整肅官風的中央紀委如果本身就不清不白,
貪腐之風只會越刮越強。
無論是向中紀委自建培訓中心開刀,還是決定砍向軍隊腐敗的深水區問題,這些行動背後都隱約浮現出習近平啟動最大反腐工程的雛形。
當反腐的地基打穩了,軍隊與中紀委自身的特權也一定程度的解決了,大概就是這起最大工程公諸於世的時候了。
美媒示警 現在世界如一戰前夕
2014/07/27 | 記者陳家倫/綜合報導
一戰爆發至今將滿100周年,美國《時代週刊》網站發表普立茲獎獲得者,著名記者約翰.米查姆(Jon Meacham)文章表示,雖然百年過去了,人類並非吸取足夠的教訓,我們的世界依然混亂,戰爭的烽火並未熄滅,很多人依然生活在衝突困難當中。
約翰.米查姆撰文稱,一次世界大戰到今天都還沒有「真正」結束。他援引馬航MH17在飛過烏克蘭上空時遭親俄叛軍擊落以及以巴衝突等「今天的麻煩」都跟1914年到1918年的一次世界大戰有關。
約翰.米查姆認為,要理解當前的衝突需從1914年開始,雖然歷史學家大衛.弗羅姆金(David Fromkin)稱19世紀在1914年就已終結了,但是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及蘇聯的解體,都跟一戰脫離不了關係,而最近發生的新聞,都在暗示,現在的世界跟1914年很像,沒有真正有序的國際秩序。
宛如弗羅姆金在《歐洲最後的夏天(Europe's Last Summer)》書中寫到「維護和平需要眾志成城,但一個人就能發起戰爭」。約翰.米查姆強調,這就像當前的國際情勢,即便其他大國都願保持和平,但一名侵略者就能夠發動一場大戰,除非其他國家有足夠的力量來遏制。
告別被動外交 習新戰略浮現
美前官員指出 從反腐到東海問題
習近平主動出擊
2014/07/27 | 記者陳家倫/綜合報導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重拳反腐、誓言經改的雄心以及其堅定的意志,似乎表明,中國正進入一個新階段。美國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認為習近平從反腐再到東海、南海問題上,都顯示出,大陸對外不再只是被動回應,而是根據自己的計畫主動出擊。習式風格的大陸對外戰略,正在浮現。
坎貝爾22日在《金融時報》上發表評論,他指出,過去大陸主要關注國內重要事務,包括治理腐敗和汙染以及改善國有產業低效率等問題。幾十年來全球對於大陸的國防、外交問題,只需擔心意料之外的不測和事故,大陸鮮少有預謀性的戰略,但是這樣的情況在習近平領導下已出現轉變。
坎貝爾說明,習近平是中共自毛澤東以來最強勢的領導人。
大小問題都主導掌握
他上任不久,發起的反腐鬥爭的強度,都顯示出習近平的強勢風格,包括將目標對準中共中央政治局甚至政治局常委的關鍵人物;另外,在經濟改革的表現,及過去發表的言論,都表明大陸正邁向新的階段。
坎貝爾點出,這一階段有幾個值得關注的特點。首先,習近平在決策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不容置疑,據各方消息,習近平在各種大小問題決策的形成和執行中都扮演主導角色,甚至連小漁船也會接到北京高層部門的指示和指令,這跟過去胡錦濤在外交政策決定中,都遵循制度來走的方式很不一樣。
不再只是應急式強硬
在過去,很多大陸問題專家把大陸的行動視為
「應急式強硬」(r eactively assertive),
暗示北京領導人只在必要時採取行動,
回應周邊國家的刺激或挑釁,
把爭議推遲到以後解決並對這種模糊的現況感到滿足。
但坎貝爾認為,如今大陸不再只是被動回應,而是根據計畫主動出擊。
坎貝爾表示,當前大陸在海洋問題上的回應並非偶然,
而是經過精心設計,特別是近期在東海、南海的動作,
都在提醒世人,要準確判斷大陸的意圖並傳遞有針對性的訊息,
放眼世界,應該沒有其他事比與大陸保持
「集中、定期的高層外交」
更為重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