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31 12:47:59| 人氣6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博奕

 

 
 

                                過不過橋全憑一念、生死好壞只押一不可回手

 

  往左或往右精采或扼腕

 

 
 

                                             路還好長人很累

   

帥有個屁用!到頭來還不是被卒吃掉!

 

過去未來鼎盛繁華的高潮與激情都是演化行進高低起伏的過程,只是蝴蝶羽翼鼓動氣流流竄過程其中偶然聚集停留的角落,只是歷史長河一時偶然土石淤塞而成的湖面景緻,土崩石毀絢爛繁華復歸平淡,既只是一個偶然,太多的高潮與激情,只是地球資源耗損。

 

麻生太郎(1940年9月20日),日本第92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在小泉純一郎第三次組閣時任外務大臣。

 

日本參議院將通過譴責首相麻生太郎案更新日期:2009/07/14 13:38

(路透東京14日電)日本反對黨控制的參議院預料今天將通過一項沒有約束力,但會讓首相麻生太郎Taro Aso)困窘的譴責動議。昨天民意支持率很低的麻生說,他將提前在8月30日舉行國會大選。反對黨民主黨及其盟友也已在眾議院對麻生內閣提出不信任案。在大選前,麻生的支持率一直停留在20%左右,他所領導的自民黨似乎在這次大選中注定敗選。民主黨希望藉由迫使自民黨國會議員在眾議院反對這項不信任提案,讓自民黨內麻生的批評者在選前要求麻生下台的態度更加強硬。中央社

 

日本允許熱比婭(Rebiya Kadeer)訪日 中國強烈不滿

更新日期:2009/07/30 00:05

 

新疆維吾爾族暴動 促流亡領袖熱比婭自傳熱賣

更新日期:2009/07/30 15:20 蔡筱穎

日本政策研究所和熱比婭的支持者表示,熱比婭原本打算親自發表演講,但是為了參加31日在華府與美國眾議員的一項會晤,而提前離開日本。熱比婭下週將訪問澳大利亞,參加8月8日她的紀錄片「愛情的10種條件(Ten Conditions of Love)」在墨爾本國際電影節播映的活動。

繼流亡海外的維吾爾人團體世界維吾爾大會主席熱比婭訪問日本後,中華民國前總統李登輝、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14世也分別預定9月、11月訪日,中日關係再添緊張(以上資料摘自媒體報載)

 

 

 

 

 

 

1

3

2

4

註:

1.         最完美的組合。

2.         次完美的狀態。

3.         最爛的情況(快速自焚)。

4.         次爛的情況(慢性自殺)。

 
一個沒有建立永續良性循環機制,就無法掙脫
「陽之極、陰之漸」的宿命。

 

「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廢是循環」

1812年,拿破崙征服整個歐洲後,法軍攻俄國。                            

法兵敗,60萬大軍活著逃回法國者僅3萬人。

1941年,希特勒發動閃電戰席捲全歐洲後,兵分三路直攻蘇聯,不到幾個月內,600萬蘇聯紅軍,450萬被殲被俘。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890天,200萬市民餓死了100萬人,史達林格勒,整個城市被德軍炸爛到沒有一棟完整的房屋,也沒有一棵綠樹。                                                          

德國兵敗,「全球第一強」皇冠被摘除。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軍進攻中國。八年中日戰爭開始。史稱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                                                       

民國三十四年194592日本兵敗,「亞洲第一強」除名。

日本國是一個天皇長期統治塑型階級意識的組織結構文化,獨特文化產品,例如:忠君護主切腹自殺的武士道、不畏生死的神風特攻隊。

日本經過多年開採下,全國可用資源不多,天然資源稀少、1億2千萬的眾多人口、平地少、良田更是不多、自給不足生存不易的島國,競爭激烈是從小養成習性,向外擴延是共同認知,社會族群分類有兩種:一肉食掠奪者,拼鬥成性擅長利用機遇為己牟利,只在意個人成敗,不問責任、道德與良知的一族。另一者,順天安分逢節慶必拜神社的草食皇民。

日人至今仍不忘情庫頁島、台灣與滿洲國。

20097月,烏魯木齊騷亂暴動。

日本高層眼中新疆動盪是百年一遇的七寸,熱比婭訪日事件一事

民意支持率低的無能內閣不負責任垂死掙扎不顧後果只求改變選舉結果

無謀無略亂槍打鳥的產物

這是日本高層的春秋大夢,這是由東京構築新幹線通往滿洲國最近的路程,經台北、拉薩、烏魯木齊至瀋陽。

「生死憑動靜、吉凶隨格局」,「大利必有小害為之倪、大害必有小力為之媒」

日人對歷史氣流的凝聚、消散與流向,

每每靠錯邊、斷錯章、取錯義、用錯力、落錯子。

 

日本在歷史博奕棋盤始末的佈局、圍城、取子,常令人有「戰術快捷,戰略一般」。

洞燭機先精準落子前,再複習演練一回歷史氣流的凝聚、消散與流向。

1914年8月4日,爭奪殖民地的潮流興起,人類浩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日本為求生存空間發展以制服中國的統一政府並可與歐美列強同起同坐的大好機會,日本參戰。

8月13日,日對德宣戰。目的:奪取德在山東省的權益、報復三國干涉還遼東半島、抓機遇全力在中國擴大日本的勢力。

1915年1月18日,日本在佔領青島和南洋諸島後,對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日本國內嚴重不景氣,開戰國工業全力支援軍需,許多商品向日本訂購,日本國家總體經濟實力躍升至強國之林                                   

1919年1月18日美、英、法、義、日五強等27國在凡爾賽召開媾和會議。在媾和會議中,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利。                

一次大戰後,日本與列強展開在中國的拼博,整軍備武大肆擴張開銷費用大增,導致國家財政赤字。加上大地震的天災重建進口物資過多,不僅用盡一次大戰期間賺進的外匯盈餘,又大量發行公債,招致國內通貨膨脹產生。

經濟大恐慌1929年10月24日→1933年

1930年,日本國內失業人口暴增,政府低層職員也遭資遣,失業的人口總數高達300萬。

日本全國人口總數大增,耕地太少,中國地廣人稀且土地肥沃「無主土地」的滿洲,就成為日本生存空間的藉口。

1932年5月,海軍和陸軍年輕軍官槍殺首相犬養毅,軍部處置姑息寬大。日本邁上軍國主義之路。

1936年日德締結防共協定,刺激敏感的蘇俄和第三國際警覺神經,蘇俄開始積極援助中國,以防日、德夾擊。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1940年9月27日,日、德、義簽署三國同盟條約,三國約定「一國被來自參加歐戰或日支紛爭之一國攻擊時,三國將以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之一切方法互相援助。」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46年1月1日,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聲明天皇是人而非神,解除日本過去將天皇神化的迷思。                                

1950年6月25日,北韓越過38度線入侵南韓。                   

1950年至1953年美國與朝鮮的戰役,美軍軍用品向日本大量訂購,在大量的軍用後勤需求提振下,日本成為美軍提供後勤增補的主要作戰基地,日本並從戰爭獲取24億美元的朝鮮戰爭特需收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毀滅性打擊受創嚴重的日本的產業,在朝鮮戰爭期間,日本意外從戰爭機遇獲得美國投注大量資源快速地裝備武裝自己,日本重工業復甦並帶動經濟復興。

1968年,日本超過德國的GDP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1985年,全球五大經濟強國聚集紐約,美國拉攏其他國家(英國、西德、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並以行政手段壓迫日圓升值。

90年代至2010年是日本「失落的二十年」。

 

                 

台長: ANG MO
人氣(6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