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週在7-11買了一本PPAPER,我不是該雜誌的忠實讀者。
購買的原因是本期編輯包益民先生和鄭建國先生的對話。
看過PPAPER對包先生應是不陌生,
看過星光大道及各雜誌及時尚版面也對鄭先生略知一二。
時尚趴的玩家是相知甚悉,如數家珍者也多不勝數。
我對鄭先生的瞭解,僅有他的名及曾經試圖獨立創造品牌最後仍是失敗一事。
「星光大道」是各大電視台老狗早變不出新把戲,為搶救該時段收視率玩殘的一招。
說到底,今天經紀人、唱片公司老闆要不要簽約,和誰是第一名根本一點關係都沒有。
再者,人是最不穩定、最善變的,會由個人的喜惡偏頗決議。
失敗是正常的,成功需點機運。他最後獨缺的就是機運。
我不是冷眼旁觀或是棒打落水狗講這種話。
失敗是很普見的,需要不斷的嘗試錯誤。嘗試再嘗試,然後修正。
不知道做的是對還是錯的,在成功之前就假定自己做的都是錯誤的。
時尚圈和金融圈有極高的相似度,處在一個外在變數極多,內在極不穩定的狀態。
到所謂的成功之前,沒有人說的準自己的道是成功的。
也不可能置喙他人的道是可能成功的。
買雜誌的數日前,已經在網路上看過一些關於他對時尚的看法。
原以為他會是鼓吹潮流,各大傳統品牌的擁戴者。有一度我以為他是時尚的信徒。
沒想到他的觀點和我之前提到的有些接近。關於「累積」。
人和品牌都需要時間的培養與累積、深化、展化。而不是一種便宜的消耗品。
一代一代首席設計師延續上一代的美,帶來深度的自我歷練名為「觀點」的創新。
「名模」?上演藝版、時尚版幾乎都是名為「名模」的Model。
名是名氣。名氣可以被包裝,可以被炒作。
本質是人,卸下光鮮亮麗的外衣,精緻誘人的容妝,
是沒有人在乎妳是誰。走在路上頂多是被人回頭多看兩眼交頭評價打分的正妹。
一年一度的百貨週年慶即將在本月開始。
台北一向是兵家必爭之地。
爭營業額龍頭、爭櫃數、爭單品稀有度,吸引眾多的普羅及塔尖貴婦群。
非得將貂、貍、狐、鼯、鱷魚及蜥蝪扒皮後,穿戴上身顯示貴氣及身價不凡?
買下也不過是純粹的掠奪性格及幼稚的「大人買」行為。
不相信買家會穿著全台唯一的單品跑趴。
倒是相信有人得意洋洋炫耀買到限量的獸皮戰利品。
「進化」了2萬多年,獸性與獸化相傍相生。
他就是他,不是時尚信徒。很多自以為自己是或自以為自己不是時尚信徒,
口中云云「我和他們是不同的」。
時尚從來不管你的意向,願意不願意?從來不是前題。
對美的定義,選擇商品的標準早已被催眠深植不自知。
也許今年流行的是明亮的「柑橙橘」,
少數品牌大量運用在普見的襯衫、領帶、貼身衣物舉凡想得到、用得到、穿上身的,
甚至大如沙發地毯等大型家具家飾品。
接著,「複製」這種傳染病只消一夜睜眼正準備去買份早點之際,都看到柑橙橘。
我自以為能擺脫所謂的時尚。
流動在血液中的美感標準,除了實用,美觀是唯一的優先。
實用、美學、經濟三個層面,最後一個才是經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