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的戀愛巴士一文後再和友人談論。相似又相異網路聊天室通用法則。
來自四面八方,三教九流,單純的,有心的。
抱著各種可能各種心意進到「虛擬」。
可能有機會見面,也可能無緣走入現實。很空虛加上模擬。模擬曖昧和愛情。
「一半又一半」。
充滿完全的甜美?像國中肉麻兮兮的情書,
收到初封不留名的被暗戀紙條感到青澀羞赧。
現在網路普見每個學生生活,等同課本與原子筆立可白的關係。
已沒有被抽查信件,刻意練上一手好字博得好感的原始美好。
那是夢幻那不是愛情。太年輕說愛僅僅是「好感」。
佔有欲極高,些許的不甘心帶來的懷疑妒嫉,
荷爾蒙高劑量的提早發病,個人及小團體產生的瘋癡錯覺。
哪有情人不吵架?!相敬如冰,嚴冬冰雪是否冷暖自知的襲上心。
帶來的是新鮮刺激抑或是endorphin帶來的精神性高潮。
基於自私。「天性」,客觀的說是人類的原罪。私己或是私於偏愛。
最直接鮮明的原則。「個性」將使得發酵。
不若18年單一純麥的順暢就是酸到極致的白醋精。
默契可能愈吵愈瞭解愈深切,眾人奢求最理想。
除非心已冷已死,早早淡下尋求等待開口契機。
也可能一夕破滅。讓所有關心者大失所望。
有問題問了幾個友人,很正經的問題。雖然老是問些不正經的問題。
「時間」是一個前題。一群素不相識的男女參加旅程,
也許有一見鍾情,有的日久生情,可能發現被淘汰者是心中所屬。
不同的交錯組合,旅程仍舊得繼續。
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好。
不見得局外人浸淫短短幾小時的節目內,能看出他們的轉變。
包括微妙互動,個人魅力吸引人之處。
似乎愈到尾聲,男女主角們的現況是沒選擇的選擇。
淘汰者愈多,母體數愈少,變因數愈少。
有學過統計學能瞭解參與的變數減少,
相對影響母體及標準差,也影響準確度。除非剩下的變因是母體。
若假設是成立的,唯一的變因是母體。也就是「一」。
已經沒有各百分比組合為一。除非改便設定的母體參數「一」指的是一對。
假設就會合理化。「時間」就是最大的變因。
時間會改變人,人不可能改變時間。
車上只剩下男主角及女主角各一……這橋段。
當初不愛的,沒選的,都已經回日本了。感情很難說的準的。
有可能,男女主角後來覺得下車的被淘汰者也很不錯。
又不可能馬上下車回頭找回他們。再繼續旅程有多大的意義?
找到一個彼此認為對方是對的人攜手共渡。
Wee:節目做假機會不高,無需勞師動眾的為了娛樂觀眾,
遠走他國許久時間下來的勉強眾家男女演戲。
告白是需要勇氣的。
去台中騎腳踏車是我要CK帶我去。如果我沒說要跟,他不會主動帶我去。
怕我覺得無聊。已經認識四年了。個性很「瓶子」。
急也沒用。不是他給我機會,是我給他機會。
好奇「我們會在一起還是會分開?」問了他。
「會在一起就會在一起,會分開還是會分開。」
討厭也害怕不確定的感覺。真的很害怕結果不是自己想要的。
忍不住藉著吐槽Wee說說這個很「務實」的男人。
沒帶妳去騎腳踏車怎知道妳會不會無聊。妳有了他,就不會無聊了。
一個水,一個火,偏偏兩人都不是心思細膩型的。
三個月的磨合、溝通、包容、最不可能的改變自己。酒是喝的烈喝的多。
不加冰不加水,一個晚上的半瓶深藍標。上次的半瓶這次的半瓶。
日光從拉開窗簾開了半邊毛玻璃窗,
毫無阻礙的射進瓶深折射彩虹光譜到鏡中。
加速、加速奔向不信任、爭執與任性猜忌。
導火線已點。何時點燃已不可考。引信已在次次僵局剪短又剪短。
瀕臨破滅最終玩完。冷戰淡下竟是未果。
送給Wee一句話:我們總會希望有些事,用一輩子來慢慢完成。
但不確定有一輩子,於是我們會太急太快。
我媽還不知道我分手一事。上次提到只知道我在「冷處理」。
她老人家很難得開明的說:「處不來,就不要勉強」。
是確定今年要定下完成她最想見到大事是機會渺茫,
好讓自己有個基本心理建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