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瞞著家人獨自去花蓮三天兩夜旅行。說旅行不是旅程。
旅程聽起來就是挺有計劃的安排。試圖感受可能的欣愉行程。
凌晨的大雨未減退我的玩興,只擔心行李濕透。
直到上了火車,我不預期會發生什麼,會見到什麼人。
起因是想找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流浪、放逐、尋找自己。
將自己完整的放空三天。
沒有公司電話,沒有惱人的問題文件,沒有讓人厭煩的人出現。
沒有電腦。是的,沒有電腦。完全沒想過要上網之類。
有段時間,電腦被我認定是種生活必須品。
那三天,我才知道我的可能。能遠離多遠的距離。
早在2月新竹誠品B2,隨手翻了翻花東地區旅行書。
很慶幸沒有因為那幾本書的用字遣詞圖片編排表達,
改變我對花蓮的既有印象。也沒有沖淡打消花蓮行的念頭。
自此沒有再看過任何的旅行書。
那是他人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地區的感受經驗和文字。
這都是很主觀的。不想因得知他人的經驗後,對預期中的計畫及地點改觀。
也沒有真的想找到什麼或思考什麼。
最後什麼都沒想。只想感受一個人的存在。
兩個人有兩個人的陪伴和分享。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自在與悠然。
曾有人想跟去,我沒答應,友人說我太冷傲。
她不會是個好的旅行陪伴者。
對她的認識,到最後臨時因故不克參與的機率極高。
只有去或不去,沒有誰拖到誰。
真心想去就能順利成行。何來牽制時間。
簡單說,她的客套話,謊言嗎?遠勝真實。
放空的前提,我沒說的太明白。聰明女人應該懂的。
她的客套永遠都是客套,我也沒認真過。
沒想的太多,行前一個月,選擇避開假日避開畢業及暑假熱門時間。
上網找到一家花蓮市區的精緻民宿。
網頁的精緻照片,溫馨的氛圍,價格上仍算便宜。
行前兩週刻意訂在台北下車改搭太魯閣號的車票。
當中,有段小插曲。前去的車票決定了。回程的車票卻晚了2天才訂。
原因是,回程根本沒有直達新竹的車次。
才訂了花蓮回台北的自強號車票。回到台北的實際時間再決定車次。
原先選擇內的車次根本趕不上換車的時間。
在7-11旁看著報紙,看看手錶。不禁想沒有直達花蓮的決定是不是錯誤的。
7點多起程8點半到台北。9點50的太魯閣號。
也看到傳說中的台灣高鐵小姐。
可能是眼花,總覺得同一組人馬在大廳走來走去。
見到傳聞中的太魯閣號,1到5顆星的評價,我給4顆星。
我像是小孩子,一樣很興奮。但沒時間請人幫我拍照留念。
太魯閣號在高速行駛中造成偶發耳鳴的情況是一種意外體驗。
我很喜歡小孩。但局限乖的和自己的小孩。
幾個小時內,一直被周遭不肯乖乖坐好的小鬼打到是怎樣。
我身旁的弟弟,一直往4點鐘方向的姐姐跑去。
又被媽媽送過來坐好。接著換成姐姐在我身旁坐好。
弟弟依舊在高速行駛中的車廂走動。
基於牛頓定律動量與移動距離,
特別是一個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小鬼就會一直打到我。
內心的獨白:小鬼你再不好好坐好,我一定有辦法讓你安靜坐好。
行經宜蘭,下起了大雨。早在週一就沒停過的雨。
觀察衛星氣象雲圖好幾個晚上。
進入月台的那一刻,我猜花蓮的雨此刻也是進行著。
不知為何,想到幾個人,傳了幾封簡訊給這些人。
窗外的風景是如此令人興奮。我不知道這麼說對不對。
在花蓮旅客服務中心翻開筆記本記下的租車行資料。
老闆娘很熱心,不免好奇一個男人在非假日的下雨天來到花蓮。
小聊了一下,發現人真的很不錯,很熱情。
太習慣大城市中,人與人之間太交際,太虛偽,太市場化的笑容。
當下又希望帶筆電將當下的悸動轉化為文字。
租了一台全新的機車,還告知離我要去的民宿最近的加油站。
有任何的問題都可以打電話回車行。
時大時小的雨,著實讓愛耍帥不穿雨衣的我吃足苦頭。
還沒到民宿已是全身都濕透。登記完住房資料,前往南濱公園。
當然不會有任何的攤販擺攤。
人都來了,停好車,穿著雨衣沿著防波堤的一端。看著海,看著腳下每一步。
緩緩的走向另一端的河流出海口。看到太平洋,和想像中的很不一樣。
腦中盤算會看到濤天巨浪。
卻像一座大湖,試著將視線看到海平面的那端,
想像那後面會是何種光景。
我知道當我到了原本看到的海平面,還有更遙遠的海平面出現在眼前。
無數的水波漣漪外,是如此平和的一波波觸及礫石沙灘。
浪潮聲是唯一不變的。漁船的駛離噗噗聲,水鳥的來去。
風不冷,鞋子早在到民宿之前就已經濕透。
傻的可以,就只是想親眼看到太平洋吹吹來自太平洋上的海風的感動。
前進同時看到公園管理人員,他們應該覺得我是白癡或是已經瘋了。
「一個人穿著雨衣,在下著大雨,無人的南濱公園防波堤上邊散步邊看海」
特別是還將他們攔下,詢問北濱公園的確切地點。
覺得看夠了太平洋,可惜是沒帶錄音筆錄下浪潮聲。
帶來的畫冊相機根本派不上用場。
第二天下午雨勢稍緩,從美崙公園往北濱公園行進。終點是七星潭。
前去七星潭還一度將砂石車司機攔下。路上沒什麼人車往來。
怕錯過這位司機大哥,還不知道幾時有車子願意停下讓我問路。
加上他們在地人,一定知道怎麼走。
真的太久沒有「好好」騎車。在都市騎車開車是一種壓抑的行為。
不能將自己的心意配合自己的速度與技術。
砂石車遠離後,八十!九十公里,我沒有慢下過,瞥見碼錶針來回跑動。
在漫波園區旁就能看見七星潭。
遠方雲層透出幾抹淡金色陽光照映在太平洋。
幾對情侶漫步,也有一家子在沙灘上尋寶。
北部正下著大雨的此時,卻能在礫石沙灘上坐著吹海風看著陽光看著人們。
「腦中是空白的」這是我要的。唯一能訴諸文字的。
太過度的言語形容反而破壞了烙印在視網膜的完美……
「明年有機會天氣好的時候還是要來」。
六月八日中午的自強號上我是這麼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