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19 15:48:00| 人氣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Ma philosophie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取自Amel Bent的法語歌,我的哲學。
以前從未想過自己會接觸的東西,是一種遙遠極不實際的感覺。
我跟它的際遇是從建築開始的,從一本法國思想家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與法國建築師努維勒(Jean Nouvel)之間的對談,獨特物件(Les Objets Singuliers)。總之那是一本極為迷人的書,極為迷人的對話。高二時先是被我以其精美的整體設計為理由買下,記得是在桃園誠品的建築區裡,不過剛開始一直被我擺著,那時實在看不懂它(制約的藝術?透明?消逝?慾望的挑釁?)。反正我後來看懂了,就理所當然的從布希亞開刀,而後來因其論述中提到法蘭克福山(Francis Fukuyama)不過我在看過歷史之終結(The End of History)以後就放棄從美國學派開始,而一舉踏入法國後現代思想這個混沌論壇中。這是個書面上很吸引人的年代,伊格頓的理論之後(After Theorem),對於我部份觀念的統整是挺有幫助的。有一段時間迷尼采,其實也藉此稍稍的踏入宗教思想中,前窺叔本華與康德,事實上我原本以為叔本華比較艱澀,不過也知道最近我才發現,單純理性限度內的宗教比我那冰了好幾天的麥芽糖巧克力還要難啃。
就跟積了垃圾的房間一樣,越久了越難清理…
再加上總是很零碎的建築理論與都市社會學理論,要找到開始的頭緒似乎就越來越像要在三個月沒整理的房間內找到一根好像被拔掉過的白頭髮。
廢話到此告一段落。

說實在建築方面的論述實擁有很高的可塑性,就跟那些怎麼被玩弄的房子一樣。
要說它是在探討一些現象與規則,不如說它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隨著論述者本身經過的社會脈絡。而建築擁有橫越眾多領域的特質,不如說「自從從工匠技藝中解放出來,建築小方面的鑽研已經隨著資本主義的腳步滲入了各種解釋。」於是相對於一些嚴謹的哲學範疇,它顯得極為輕盈。

在尋求一些成見的過程中,個人意識到論述是不恆定的,即便我們有辦法提出見解也只是一時的見解,它在下一秒的意義便開始崩解,或者突變,思想者能作的只是以其敏銳的心抓住其流變中的某個映像。跟科學這種機制其實是差不多的,永遠都向著所謂的真理而去著,永遠都探索,然,事情只是越弄越複雜根本不會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出現。

那麼我應不應該放棄它呢?也許在暫時搞清楚事物與”存在”事實間無趣又無奈的永世輪迴後,我參與了這場流變的事實已不正,而要脫離它除非遁出紅塵,那麼既然存在的本質還是不變,那我何必要為了無法改變的改變而苦苦執著,專心把世界攪爛就好了。

台長:
人氣(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