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應量有3個定義,分別是M0、M1及M2,但部份地區會定義為M1、M2及M3。
M0:M0 = 紙幣 + 鑄幣,市面上實際流通的貨幣,稱為通貨或現金
M1:M1 = M0(通貨)+ 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稱為狹義貨幣供應量
M2:M2 = M1 + 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稱為廣義貨幣供應量
依中央銀行現行定義:
1. 貨幣總計數M1A(Monetary Aggregate M1A)
M1A = 通貨淨額(社會大眾手中持有的通貨)+ 企業及個人與非營利
團體存在銀行與基層金融機構之支票存款及活期存款。
2. 貨幣總計數M1B (Monetary Aggregate M1B)
M1B = M1A + 活期儲蓄存款。(目前只有個人及非營利團體可以開立儲
蓄存款帳戶)
3. 貨幣總計數M2(Monetary Aggregate M2)
M2 = M1B + 準貨幣 = M1A + 活期儲蓄存款 + 準貨幣(定存+外
匯存款+郵政儲金等)(準貨幣 Quasi-money 是指可無條件立即
按等價兌換成狹義貨幣的貨幣性資產,例如定期性存款、外匯存
款、郵政儲金…等,其流動性較狹義貨幣低,多以價值儲藏為目
的;惟受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影響,部分準貨幣資產與狹義貨幣
間之分際已日趨模糊。各國因金融制度不同,準貨幣所涵蓋之資
產亦不儘相同。)
當準貨幣(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郵匯局轉存款)減少的幅度大於活期儲蓄存款增加的幅度時,就會造成M1B上升,但M2卻下降的情況。M2是反應長期資金情況,如果M1B上揚但M2下滑,通常代表是投機增加而引起的短期熱況,也就是大家都放棄定期(儲蓄)存款轉而把資金挪放活期(儲蓄)存款準備隨時作投資(機)交易,甚或已把定期存款直接轉作投資股票、房地產等。
M1A、M1B上揚會帶動M2年增率的上升,顯示金融交易熱絡;但若M1A、M1B上揚,而M2下降則可能代表金融交易趨緩。當年增率確定由負值轉為正值那一刻起景氣確定回昇,當年增率由最大負值開始往零往向時表示5~7個月後景氣落底完成
黃金交叉:M1B年增率提升,向上超越M2年增率,表示定存的錢跑到支活存
等(流動性較低的錢跑到流行性較高的錢,以便隨時支應資金需
求)…企業想要大肆採購擴張規模或個人想隨時想動用手中的錢
買股票,表示資金動能充足,景氣好轉的指標之一
死亡交叉:M1B年增率下降,向下穿過M2年增率,表示支活存的錢,跑到定
存等(流動性較高的錢跑到流行性較低的錢,表示短期內資金需
求變小)…表示資金動能不足,景氣轉冷的指標之一
M1B連續6個月平滑曲線圖與大盤月線圖做比較,當大盤月線漲一段時間或跌一段時間後較有參考意義,屬於領先指標之一。
![](https://photox.pchome.com.tw/s03/red_peng1212/13/124348134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