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力果然還是要靠創作。
喜歡寫起文章的感覺。
噢,考前指的是學生的段考。
越接近考試,進度安排的焦慮就越鮮明。
每次想要在課程中放些什麼的時候,
對於教學的成效以及學生的反應就更加在意。
雖然也知道新的嘗試很難一次到位,
但四個班團團轉一輪卻覺得效果有限時,
還是會覺得很疲憊。
更嚴峻可能是一直以來會被挑戰的事。
隨著單元進入到幾何,
對老手而言很直觀很有趣的單元,
我又要不知道學生的困難點是什麼了(抱頭)
好不容易對代數和計算的弱點上手了,挑戰又來了(攤)
在真正當上老師以前,
很少有真正質疑自己職業選擇的時候,
現在反而比較有機會去想。
可能反正都已經成為了,也不太會有意志不堅的問題XD
就當作在做白日夢(?)
另一方面也是做個比較吧?
有信心自己如果選擇了另外的哪些路,
一定可以做得很好很有自信,
很多在教育場域中遇到的困擾,
都不會是問題。
會去思考:
如果我在其他地方可以做得很好,
在這裡目前只能算是做得普通的自己,
有好好發揮自己的價值了嗎?
並不是質疑自己選錯了、該重新做決定,
而是有個相較之下的目標,
告訴自己無論在哪裡,
至少都要有那樣的貢獻才行。
也許這樣的念頭對某些人來說太過算計,
喜歡的事就去做,哪那麼複雜?
不過可能就是我對自己的期許吧?
衡量自己的貢獻,
是為了讓自己的價值,能夠更好地貢獻於社會。
在個性方面,
就像打球、打傳說(?)一樣,
我知道打輸出位對我而言一直都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我喜歡籃球場上的助攻抄截籃板,喜歡排球場上的接球防守cover,喜歡傳說場上的保排扛傷控制誘敵,
相較之下,擔任那個關鍵時刻投進球,或是把球扣在對方場上,或是五連殺的人,
我都會覺得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
那樣的表現慾和求勝心,好像不太像我的風格。
性格上比較像穩穠型吧,穩紮穩打累積一定的實力,
比較不習慣站在台上接受眾人的目光,即使站上去了也會想要趕快下來。
在沒有人看到的地方,會願意去尋找破口解決問題,
但在目光下,什麼拯救世界、諦造傳奇,
好像就不是我會想過的生活了。
老師的工作,
長期來看,本質上,我很確定這是個輔助型的工作,
是為了成就更多人成為更好的人,有更好的個人未來,共創更好的團體未來。
不過短期來看,每一天每堂課,
卻需要去習慣成為那些我想成就的人的目光焦點。
而且我想學生可能也沒有意識到,
就算老師真的再怎麼厲害,也只不過是個輔助而已,
真正的C位還是在他們身上啊!
(我是不是用語都太宅了,哈哈哈)
也許夢想還是在生存之後,
顧好當下基本盤,
才有更多不凡的可能。
要成為不凡的,
還是要細膩撐過每一個平凡地當下。
套句薛老師說的,
比起華麗璀燦的星火,
有細節、有穩定、有累積,
才能成就無可取代的價值,
也才是素養的真諦。
好希望能快點找到屬於我的,願意去守護的基本盤。
期待那一天,無悔與值得的喜悅,會帶來無限的價值與滿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