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機會知道「2012噶哈巫語種子教師培訓營」的活動,一聽到原來埔里以前有平埔族歷史背景,坦白說我很驚訝,並發現原來我不是那麼瞭解埔里,但是也很好奇,平埔族對於埔里地區有什麼特殊性與地方性,這就是我參加培訓營的最主要目的。除了這些因素外,我還更想知道,埔里還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去關心的事務,埔里地區是否有一些值得讓我們更深入去認識,是可以用一輩子去回憶的探索,是旅客造訪這個美麗城鎮時都會遺忘的地方。因此,我想藉由這一次的噶哈巫語種子教師培訓營,用自己的心,去發現屬於埔里的故事,用著自己的耳朵認識這個”新故鄉”,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屬於埔里的感動,讓自己可以在陌生的土地上尋找隱藏在熟悉中的那份親密與疏離,而我相信這會是個可貴且不後悔的培訓營。
活動當天,我帶著好奇心參與噶哈巫語種子教師培訓營,然而內容相當精采與活潑,其中上午時段則為介紹噶哈巫傳統文化的課程,由「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理事長潘應玉先生講授課程,講授包含噶哈巫族的族群歷史、區域、文化以及語言,耳提,也告知了我們語言消失的重要性與保護語言的觀念,對人類而言,語言不只具備溝通的功能,還擔負各民族文化的傳承,語言是文化很重要的一環,若失去了很有可能連歷史與地區文化都沒有了。就在文化衝擊之下後,下一個階段則是令我期待已久的課程,那就是噶哈巫傳統美食DIY的課程,邀請「南投縣噶哈巫文教協會」潘英惠女士以及潘惠珠女士講授課程,課程中不僅帶來了青苔、淹漬品、山豬肉、龍鬚菜、香蕉心等噶哈巫傳統美食,還講授了以往對於食材的經驗、來源以及料理方式,然而其中,我對於青苔特別有興趣,因為一般我們很難看到以及品嘗到其中的美味,幸好中午用餐時,用以噶哈巫傳統飲食做為午餐的食材,讓每位學員可以品嘗到屬於噶哈巫的菜色,讓學員沈浸在噶哈巫的文化饗宴裡,這一趟不虛此行。
下午的課程為語言的教授,在快樂教授的過程中,讓人不免擔憂,語言危機正一秒一秒的消逝中,「據估計,目前全世界6000種使用的語言當中,將會以每個月兩種的速度滅絕,一個世紀後,可能只剩3000種;其中又約只有600種能免於亡佚的威脅。」台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就是台灣南島語言,很可惜的是,會說的卻愈來愈少,年輕一代都不會說了。對於如此珍貴的文化資產,政府做了什麼保護措施?過去這些年來,雖然有民間相關團體一再呼籲政府相關單位,要珍惜這些族群的文化資產,可惜並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或獎勵的措施。如今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在苟延殘喘!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