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2-23 00:07:00| 人氣4,3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唸博士班10件該做的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唸博士班10件該做的事」(轉)

從開始唸博班以來,
每年都會有些想要報考博士班的學弟妹請教我的意見。
每年的問題都差不多,
有些人搞不太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唸,

有些人則是對博班在幹嘛不甚清楚、
只因為老師要他們唸就唸。

所以這些問題也算是FAQ了,
也讓我想把常見的問題跟答案做一個整理,
並且跟大家分享。

這次寫的主題是"唸博士班時10件該做的事",
我寫的東西不代表是絕對的準則,
只是把我的心得跟經驗跟學弟妹們分享。

這10件事也不完全包括所有應該做的事
只是希望透過這樣的對話
讓有志於學術研究的新血們,
可以更做好準備再加入戰場
更能夠確定自己的志向。

歡迎大家在blog上評論,
也歡迎大家轉載
但請先告知,並註明來源。


1. 專心做研究,把做研究當成是終身志業

有很多學弟妹考進博班後才宣稱"自己對做研究沒興趣",
"不喜歡做研究"

請弄清楚一點,
唸博班未來主要的生涯路徑就是從事教職,
從事研究以協助人類知識的累積。

既然做"研究"這件事會影響到你求職順利與否、
未來擔任教職時的評鑑成績、也是整個學術界越來越重視的焦點

那就請你把做研究當做是終身的志業,
學著喜歡做研究的每一個階段。
(像是現象觀察、問題發想、文獻閱讀與評論、必要的統計方法學習、投稿技巧等)


2. 要習慣寂寞與孤單

唸博班是一件很孤單又寂寞的事。

不像大學時有一堆同班同學,
博班階段的同學互動少、有時甚至沒有修課互動的機會
見了面也不會互相往來。

所以,不要期待博班的同學會給你多大的social support,
在唸博班的階段,
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你面對你的paper、你的電腦螢幕
面對你空盪盪的房間、面對只有一個人的研究室。

曾經聽一些國外唸書的老師們說,
唸博班時
曾經好幾個星期都沒跟別人互動到
都是一個人獨處比較多

事情一忙,一閉關
除了修課、吃飯買東西會跟別人互動到之外
大多數的時間你都是獨處的。

有男女朋友的人很好,
平常時的孤獨感可能沒那麼重
但如果你是單身、你是孤身到外地唸博班時
這種寂寞感與孤獨感也越重。

不要覺得唸博班就"應該要有學長姐或是同學陪伴"
有的話當然很好,恭喜你
沒有的話很正常,這是常態。

So,重點還是要靠自己
要習慣自己面對一切的困難與問題
要習慣寂寞與孤單。


3. 要學著把唸paper當成是興趣與習慣

以一學期三門博班的課來算,
修課時一星期可能有十篇左右的paper要精讀+評論
有的甚至還要寫摘要、甚至繳交書面comments等

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事
(比如說幫老師做專案、上台報告、參加研討會、協助系上招待、投稿文章的修改等)

幾乎每天醒來就是面對paper, 休息時也在抽空看paper
睡覺前也在唸paper。
不斷的周而復始。

Paper如果沒唸完,下場就是在上課時評論不出好的意見
被老師修理、更糟的就是因此整門課都沒學到深入的東西。

聽過很多案例修課時是看"paper少不少" "老師會不會一直問"做為修課的基準。
既然博班的學習方式是以評論paper、從中學習優點、避免缺點做為主軸,
勢必唸paper就是免不了的事。

所以,請把唸paper當成是習慣與興趣
像我身邊有些學長
唸到好的paper時會充滿興趣、且讚嘆不已
一直要把這篇paper唸完才肯罷休
這又是另一個更高的境界了。


4. 學著獨立思考、批判問題,並找出可能的答案

唸博班是一件很漫長的事。
身邊有許多學長姐念了七八年還畢不了業,
休了學又復學,每天面對的都是遙遙無期的畢業與論文。

能解決這個問題的不是你的指導教授,而是自己。

如果不能學著獨自解決問題的話,
問題永遠都在那邊,也沒人可以替你解決。

看過許多碩班學弟妹很"依賴"他人給答案,
遇到了問題不會主動尋求解決方案;
有些案例則是別人說了什麼都全盤接受,
不會先獨立思考別人的說法是否為真?背後的邏輯通不通
有沒有什麼不合理之處?

平常遇到任何事,接收到任何資訊或是問題時
請學著獨立思考,評論這個問題或是現象的合理性
並試圖從各個可能的角度找出答案

完全依賴他人給答案的結果就是,
自己沒辦法獨立解決問題、沒辦法學到獨立研究的能力
無法判斷別人的說法是否為真,
自然而然,畢業之路也將會遙遙無期了。


5. 學習多讀經典理論或修習理論研討的課程

國內比較資深的老師們普遍覺得國內的博士生缺乏理論的訓練
(當然,我也覺得自己相當缺乏這部份的訓練)

看到的許多案例是論文裡引用了一堆理論,
像是RBV、像是代理理論、像是社會交換理論、像是歸因理論等

但當場要學生回答"這個理論講些什麼、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這個理論是怎麼演進的"
得到的答案卻常常是天差地遠的

這反應的應該是我們對於經典理論閱讀的缺乏、
或是課堂上較缺乏理論研討的練習。

經典的理論文章通常年代久遠,
或是語句較為生澀
所以很多人不喜歡讀

就像這兩年有些新進的學弟妹,
不斷的懷疑為什麼要修管理理論專題這門課,
一直覺得派不上用場

我站的觀點則剛好相反
這門課唸的理論雖然硬 (如:交易成本理論等)
但唸的過程中老師們會不斷挑戰我們對理論的認知
會迫使我們用自己的語言詮釋理論;

當你能做到用自己的語言敘述理論時
你當然更能得心應手的用這個理論來解釋你所看到的現象、
來推導你想測試的關係。

所以,連我在內
大家都要多唸一點理論的書
像最近出的一本"Great minds in management"就是不錯的選擇。


6. 學著自己學習各種研究方法的技巧

當然,就實務面的角度來看,
除了理論的閱讀與研討外
其他與研究相關的技能也需要齊備

其中一個重要的面向就是研究方法的技巧。

不管是質化研究或是量化研究,
個人選擇的approach或是領域不同,
該領域就會有相對較熱門、或是相對較需要學習的技巧

從最基本的研究設計、抽樣、
研究工具信效度的概念、工具發展、
資料收集....
一直到後端的統計分析,資料呈現與解讀等

這些都是可以在各式研究方法課程習得的技巧
同時,坊間各種研究方法的書籍、乃至於各種方法的workshop
也紛紛出爐

所以,想要就讀博士生的你(妳)
請不要再把自己沒有學得這些技巧
歸因到"我沒有機會學"、"我統計不好"、"沒人教我"

而就讀博班時若是缺乏這些技能,
在評論paper、唸paper時可能會產生障礙
更別說未來要投稿或發表囉。

與其被動的等別人來教,
倒不如主動學習,從過程中可以學到更多寶貴的經驗。
(像SEM跟HLM都是我買書回來自學,再參加一些workshop增加經驗
最後再選修一些相關的課程慢慢學會的)


7. 學著讓思考與表達都有邏輯

博班上課跟大學部或碩班最大的不同,
就是講話、發表意見的機會變得很多。

上課方式不再是老師單方的講解,
而是更多的雙向互動與討論

比如說,老師可能會問:
"這一篇的重點是什麼?" "優點有哪些?"
"缺點有哪些?針對缺點你有什麼建議方案?"
"這一段的邏輯有什麼缺失之處?"
"這篇研究補了什麼文獻缺口?有什麼貢獻?"
"對於這個領域的啟發為何?未來研究又如何搭著這篇研究繼續往上做呢?"

當然,不是你回答了問題就沒事了
針對你答案的合理性與邏輯性,
通常老師會進一步要你講清楚背後的邏輯
甚至挑戰你的想法,逼你把事情想清楚。

所以呢,思考與表達的能力在博班階段就變得是很重要的技能。

姑且不論上課,
未來出去從事教職,
你還是有責任義務要把你想教的東西
用有邏輯性的口吻與觀點講解給學生知道

如果自己邏輯都講不清楚了,
又如何要求學生能夠吸收呢?

博班的研討課就是訓練這種能力的大好機會,
不可否認這樣的上課方式壓力確實超大,
尤其當老師反問你,把你問倒時
甚至有些人會當眾翻臉,見笑轉生氣

所以,請趁早在日常生活中磨練這些技能
是相當有幫助的。


8. 學著保養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與運動習慣

如同前面所述,
唸博士班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消耗戰。

轉眼間六七年過去了,
許多人在此耗盡了青春、也耗盡了自信
更有些人被壓力打垮了,精神上出現毛病
甚至也因為病倒而選擇休學。

我也看過一些唸博士班唸到瘋瘋顛顛的案例
(很容易抓狂、或是很容易大哭大叫等)
我也看過唸博班唸到大病一場
整個人瘦了15公斤的案例

我也看過有人唸博士班因為用眼過度
所以一隻眼睛失明的。

當然這一點我也做得很糟,
我的作息不太正常
由於事情很多的關係
所以每天大概都是兩三點睡,
隔天八點左右起床、出門到學校

前一陣子內在壓力大到一個程度
平常不覺得有壓力的自己
胃竟然也出現問題了
這就是沒有好的生活習慣所致的。

所以,如何在博士班的過程中學著保養身體,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將是陪你度過這場長期消耗戰的必備武器。


9. 學著面對無止盡的失敗與挫折

和第八點是連續的,
博士班之所以成為身心耗損的消耗戰,
是因為唸博士班的過程處處充滿壓力。

‧每星期上課的paper都要唸完唸熟,不然會被老師電
‧下學期要資格考了,每科要考的50篇paper你都還沒唸
‧系上規定要兩篇SSCI期刊發表才能畢業,可是你一篇都沒有
‧好不容易費盡心血投稿的paper,耗時一年的review後,被退稿了
‧定期要跟指導教授meeting,但是你總是被電
‧同學們有的都去參加國際研討會了,你卻連一篇都沒有
‧家人都希望你四年就從博班畢業,不過一轉眼你已經念到第五個年頭了
‧paper再怎麼唸,再怎麼看都看不懂,上課講出來的東西總是沒邏輯
‧同儕之間的壓力、互相競爭、甚至是勾心鬥角以爭取資源
‧快要畢業了,投履歷表卻一間學校都不想要你
‧明明事情已經很多了,指導教授或系上卻臨時要你接一些deadline很近的專案
‧跟其他老師約好要合作投稿的paper卡在你這邊,很急卻什麼都寫不出來
‧要參加國際研討會發表,但自己英文卻菜到一個不行

類似這樣的案例太多了,不勝枚舉。
既然知道這條路是這樣的辛苦,
且不見得會有回報
那就試著學習面對挫折與失敗
當做是抗壓力的培養。

當然,如果評估後覺得自己不能夠承受這樣的挑戰或壓力,
提早選擇離開也是很好的。

身邊也有許多學長姐、或是學弟妹
在努力過後
發現這樣的生活跟當初想像差距太大,
而斷然選擇離開的

我必須為他們的選擇喝采,
因為很多人在離開後反而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不是唸博班就一定好,請大家謹記這點
你所失去的可能遠較你所得到的多。


10. 養成學者風範 (scholarship)

在某些人的想像裡,
唸博士班的人好像都是學問高深莫測、
看起來很有距離感、感覺是別的世界的人。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隨著博士班的廣泛開設
現在越來越多人可以考上博士班
除了在職的來考、應屆的來考、還有很多已經退休的人也來考
什麼樣的人都有。

每個人想要考博班的動機都不同,
有些人想要讓自己看起來更有成就、更光宗耀祖
有些人是能力跟興趣都夠,想要當成是自己終身的志業
有些人不想那麼快去工作,想繼續唸書
有些人想要混個學位,讓自己可以加薪

在這裡不評論每個人的動機,
不管你的動機好或壞,
只要你在唸博班的過程中有學習到正確的學術倫理,
協助你養成了學者的風範
那就是一件好事。

只是,在跟許多老師或是外校同學聊天的過程中,
還是常聽到一些違反學術倫理、或是沒有學者風範的事發生
之前報紙電視爆出的性侵案就不提了
也聽說過有偷別人資料、偷別人點子
抄襲別人論文、甚至竄改資料求發表的事情都有

想建議大家的事,
不管你最後身處什麼環境
不管你身邊的人是不是也做了這些事
請你堅守學者的風範,
寧可讓自己多辛苦、多努力一點
也不要"變節""屈服"做這樣的事情。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個人的所做所為都會留下記錄,
然後跟著你一輩子;
一但你選擇走上了歪路,
你的想法,你的心態
乃至於你的行為舉止,也會隨之產生改變

在這裡也希望大家都能養成好的學者風範,
多跟一些有成就、受尊崇的老師修課學習,
自然是可以從中感覺到的。

共勉之。

台長: 雨音雪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3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