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過一個標準台北公子哥說:我想去印度,我想親自感受天堂與地獄的界線。
我聽了,只是笑笑,在這個世界上,你即使親眼看到了外表的差距,如果沒有親身感受,怎麼能說你了解?一切的表象,即使引發了你慈悲的心,也只不過如同<長腿叔叔>那個年代的上流社會資産家一般,將”慈善”當作一種”交際”行為,淪為一種為感受而感受的表面功夫。
印度是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社會階層分明,人們心中帶有強烈種族及宗教的宿命感,曾經看過一位台灣花藝家說過,應邀為印度貴族舉辦婚禮,大量的鮮花成噸的從海外運至印度,一場舉行好幾週的婚禮,總花費6000萬台幣!
6000萬!我現在回想起花藝家的話,總還是覺得記憶不太真實,多麼可怕的數字啊!是600萬吧!我搖搖頭,好幾週的天堂婚禮,的確不只是600萬可以打發的。
<貧民百萬富翁>在台灣上映的時間,實在是拖的太久太久了,久的讓人著急,久的讓人沮喪,著急的是:這樣在世界各地引發大量回響及好評得獎連連的好電影,怎麼不早點和我們見面,沮喪的是,網路上早就有一堆盜版了,連我,都迫不及待的早先睹為快了!
我常開玩笑的說,<貧民百萬富翁>是印度版的海角七號,只不過要表達的價值及內容,一個是一元,一個是七億,這樣的評斷見仁見智,海角七號的確是娛樂性十足的好故事,規模及企圖甚至是拍片的成本都不可相提並論(即使貧民百萬富翁宣稱小蝦米製作鬥垮大鯨魚好萊鄔特效娛樂片),但不可否認的是,國片如果想要像貧民百萬富翁這樣”片以載道”,下場通常不怎麼好,可能是故事的豐富性受到侷限,整體的世界觀需要改進,對於生命的大是大非我們總是迷惑於其中,抑或者,國片總是喃喃的說著傷口有多麼的痛,愛情有多麼的黏膩與個人,讓人,有種越看越活回去的感覺。(所以,我喜歡海角七號裡面的人們,討厭那樣表皮細胞似的愛情觀。)
<貧民百萬富翁>與原著<Q&A>故事梗概差異極大 ,甚至連串聯整個故事的題目,幾乎都不同,我只能說我把他們當成’兩個故事’來看,許多人都說喜歡原著,我卻喜歡電影多些,可能我骨子裡是個不切實際的人吧,小說過分真實及邏輯化,有著更多複雜的罪惡,人心的貪婪自私及幻滅隨處可見,不同於小說的複雜,電影畫面即使真實,但卻不脫單純,貪婪的人蛇對照純真的孩童;處心積慮應付世界的哥哥和真實對待生命的弟弟,忠實單一且純粹的同情與愛情,一種不說出口的約定,一輩子遵守。
我可以輕易的跟隨著主角的腳步穿越世界,串聯起一個個看似輕描淡寫卻濃重的事件,最後,藉由回歸孩童般的無邪愛情中,重新拾回對這個殘酷世界的信賴感。
我愛吉莫從小到大的單純,他有著一種動物的特質,晶亮的大眼及專注的目標,即使和這個世界迎面撞上,也只是抹抹嘴角的血,去愛,去相信,專心的做一個好人,做對的事(當然,不包括吹牛皮及偷觀光客的鞋之類的小奸小惡),也許是天生憨直,一股力量總是無形的庇祐著他,讓他順利成長,能夠做個奉茶小員,而不是中途餓死或是病亡。
我心疼小小薩利姆,在雨夜中重複的回想死於宗教衝突的母親的臉,這讓原本應該只是小調皮的他,一夕之間成長為”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的信徒,心思比弟弟複雜細膩的他,從此選擇了不同的方式對待生活,他不甘再成為弱者,與受虐者相比,他寧願自己成為施暴者,於是他用暴力成為孩子間的管理者,用放手報復以辣椒侮辱他的小女孩,開槍處決敵人,以發洩情慾為由破壞他忌妒的愛情,他洞悉這個世界的權利分布,尋找最強的依附…但他總是在關鍵的選擇點時,保護他最愛的,對隱藏在他內心的孩子誠實,如果吉莫是溫馴的動物,薩利姆就像一隻慈悲的野獸,有著獸性卻依然藏不住內心的溫暖。(他就是庇祐著弟弟的那股力量!)
多麼迷人的故事啊!世界依然不公平的繼續運行,但是罪人得到懲罰,善人得到愛情(他一直在追逐的),貧民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的醜,不再是無關痛養的經過,而是跟著一起活過來,讓人由心,真正的悲憫起這個世界;而百萬富翁也不是最後的重點,是一股希望,鼓舞著人心,輕輕的敲著餘韻…。
PS~
對我來說,這依然是部由愛串起的故事,基於個人的私心,我喜歡他闡述愛情的方式^0^
一種保護到底,捍衛到底的絕對!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