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在山西境內,因形勢綿亙而得名,傳說為春秋時晉國介之推與母親隱居被焚之地,又名介山。
綿山之陽
初抵綿山,但見山勢高聳,山亭樓閣、飛簷峭壁,甚是雄偉,趁著天色未暗,我們沿途寫生;夕暮向晚,山中的黃昏非常短暫。不一會兒,太陽下山之後,谷裡冷風旋起,一陣飛沙走石;天氣驟變,真可謂天有不測之風雲,貫進背脊的風,冷洌凍人,實在不能再貪戀下去,只好收拾畫具,趕緊躲進遊覽車,導遊說,山裡的氣候,就是如此;我忘了這是離家數千里的北方大陸,而且是海拔二千五百多公尺的高山,心理上沒有一雨成秋的準備,生長在四季如春的台灣,很難抵擋這樣的風寒。
果然,幾天後就開始咳嗽,而且呼吸不順暢,心臟很不舒服,也許是高山症的後遺症吧!
我們在綿山住三個晚上,雲峰賓館依山而建,我們上了十樓以後,還得搭小電梯到五樓,感覺很麻煩;不過房暗設備很好,尤其浴室超大,又有暖氣烘烤;想必是為酷寒的冬天而備;生活在亞熬帶的人們,很難想像冰天雪地的日子,該如何渡過?
綿山的大羅宮
在此寫生,遇傾盆大雨。
雲峰寺,香火鼎盛,我們就住在旁邊的雲峰別墅,十樓可通此觀。
介公廟/此為寒食節的起源地,私人籌建,內有介之推及其夫人的高大塑像;壁間有忠孝節義故事的浮雕,是一座氣勢非凡的建築,值得一遊。
由於山中的氣候多變,三天的寫生,在體力上有些難以負荷,於是最後一天的下午,就留在旅館裡寫生;畫窗外的雲煙撩繞,與旅館的服務人員閒談,得知她們的工資,
一個月人民幣1500元,在大陸算是很高的;旅遊期間,能有這種悠閒自由的時間,的確很難得,再方面下雨也使得山色更添一份縹緲的仙氣!
下圖是綿山的棲賢谷,顧名思義,就是介之推的隱居之地,綿山由於觀光的開發,常見一些人工的動物,如水中的牛,假的老虎,師子,又不是雕塑的藝術品,弄得山水黯然失色,好山好水沒有好品質的建設,也是枉然。
那天下午,寫生後,我一個人沿著水濤溝,傾聽深谷小溪的流泉聲響,柳宗元自認為山水知音;我也刻了一枚山水知音的篆印;然而在山水之間,我感到渺小,此身非我有,即便是一道小小的溪流,我也不能有所眷戀;只能匆匆一見,趕著集合的時間,而這座竹橋,也只能打包在記憶的行囊。
離開綿山的早晨,是個晴和明朗的好天氣,也是我的生日。
再見了,綿山之行,出了這座牌樓,就要奔赴下一站旅程-黃河磧口古鎮。
再看一眼,壯闊的綿山!
2010/9/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