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說:意念,象徵無所不在,肢體語言與五官表情
必然會透露出他的靈魂狀態。
《吻》是羅丹最著名且重要的作品之一。
作品靈感來自於羅丹對卡蜜兒的愛情,深刻表達男女,充滿激情而又無比純潔的情愛,羅丹說「裸體與淫猥或放蕩無關,它表現的是真實。」又說:「人會認為這是以吻和愛撫塑造出來的!」
所有偉大、震撼心靈的創作,都是人類真實情感的呈現;羅丹若沒有與卡蜜兒的愛情,不可能成就這座雕像的永恆光輝。甚而成為羅丹日後反覆創作的題材!
一般人以為卡蜜兒的才華輸給羅丹,然而在他們十年的交往中,羅丹從卡蜜兒的愛情和藝術生命裡,也吸取不少的靈感,受其影響甚深。自視甚高的羅丹,也常公開宣稱卡蜜兒是在雕塑藝術上唯一能與他匹敵的人,並且用「天才」一詞來形容卡蜜兒。
只是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時代,卡蜜兒的才華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和矚目,反而是嘲笑、質疑和排斥。也註定了卡蜜兒悲劇的一生!
卡蜜兒是個烈性女子,她寧可用雕塑來型塑一種韻律、音符和沉醉的感覺,也不肯屈就保守、隨俗,而且不願在創作上因襲羅丹的窠臼 ,相對的在愛情上她也是烈性得不夠世故,有人說羅丹的藝術成就了卡蜜兒,其實不然;反而是卡蜜兒的才華,改變了羅丹對女性的偏見。使他在藝術這條路上不再那麼孤獨。
她不畏人言,敢愛敢恨的個性,與羅丹相戀,甚而懷孕,他們相伴十年,不浪費分秒的相處時間;在愛情裡,能有十年,於長長的一生中,已經足夠;從此點可知她對藝術執著,對愛情也不例外。
她的個性註定要被世俗離棄,要在愛情裡失去;把寶貴的藝術生命,埋沒在瘋人院淒苦以終!
然而羅丹究竟是不是真的背棄了卡蜜兒呢?在羅丹死後十五年,人們在他的遺物裏,發現一封沒有寄出的信,收件人是卡蜜兒。
信中最後寫著:「卡蜜兒啊,時至今日,我想這麼說:事實上,我只愛妳一個人。天啊!我知道我遺棄了妳;我不想找任何藉口。妳在他(指羅丹自己)的愛裏,承受了太多痛苦。…時間會治療一切。」
悲傷的是,這份情意,終究是人世的遺憾,可是又何妨呢?人生本來就是這樣,而足以慶幸的是,羅丹和卡蜜兒他們的愛之《吻》,己超越時空在天地間凝成永恆的一刻!
2008/1/9 繪畫筆記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