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的中等學校啦啦隊錦標賽(HCL),原本在出發前我就是抱著學習的心態。畢竟這可是個40支隊伍的大比賽,不論是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我相信都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此次中等學校啦啦隊錦標賽,參賽隊伍明顯進步很多,不僅大部分的隊伍皆能表現出競技啦啦隊的五大元素,平均技巧水平也比去年的來的高。真是讓人嘆為觀止,不知道往後要怎麼排流程比較好。今年有比較多的隊伍採取教練團的模式,由擅長不同元素的教練編排各個元素,不僅使得各個元素有極佳的呈現,流程編排中的創意以及用心更是一覽無遺。
本篇文章較著重於心得分享,不去討論太多名次前後的問題,原因是我當天是重感冒抱病去看比賽的。雖然看到啦啦隊整個精神就回來了,但是仍然有些隊伍我是在精神不佳的狀況下觀看的。所以我的判斷應該極為不準,就不討論名次啦。以下的心得可能會比較偏向負面的描述,目的主要是希望能警惕自己,讓自己不斷進步,所以若表達不好造成誤會,還請各位見諒。
其實每次在看完這種大比賽完之後,都會困惑,困惑要怎麼排流程。流程的編排上原本就存在好些困難點,最常見的就是,穩度跟難度的平衡點很難取捨。以下我提供一些個人觀賞完HCL後的一些心得,歡迎大家指教及討論。
首先是口號。這次比賽中大部分的隊伍口號都很小聲。我相信新莊體育館如此之大,口號本來就很難大聲到震撼人心,不過並不是大聲才是好,而是大部分的隊伍會因為在口號中實施技巧,而造成聲音突然變小。或是隊員的訓練不足,只專注在技巧上,忘記口號是要用「心」喊。40隊看下來,極少的隊伍的隊員在喊口號時擁有極佳的精神。甚至有些隊員及隊伍有氣無力,或是面無表情。我從他們的臉上找不到一絲啦啦隊的感動,似乎不得名,練啦啦隊一點意思都沒有。我認為必須訓練隊員藉由口號表達啦啦隊精神。口號不只是照著念,而是要發自內心的吶喊,希望、渴望在場的所有觀眾與自己一起呼喊。或許教練們可以考慮在口號中不要實施過多的技巧,以維持隊員們在口號中的展現。
接下來是化妝以及裝飾品。在我的印象中,美國的競技啦啦隊是沒有那麼花俏的妝以及哩哩摳摳的裝飾品。的確因為國情的不同,在台灣,有較為花俏的化妝或裝飾品,的確可以成功吸引觀眾及評審的目光。但我認為那必須建立在極為穩定的技巧之上。每個人都想要在舞台上表現最佳的自己,化妝、裝飾品可以讓自己更為亮眼,我覺得沒什麼不好,但是那是一種輔助並不是本質。啦啦隊還是要有穩定的技巧,好看的金字塔。比起大濃妝、超多裝飾品,我真的比較喜歡乾乾淨淨的隊員做出乾乾淨淨的流程。
接著是音樂。這應該要說是英雄所見略同吧,40隊的比賽真的難免會聽到重複的音樂,畢竟好的音樂人人想用。只是如果每個教練的出身背景都不一樣,興趣個性也不一樣,應該就會產生出不一樣的音樂。就算是用到同一首歌,我相信每個教練都會再剪接過一次,讓自己的音樂與眾不同。不過應該說有點可惜,有些教練對於音樂的剪接並不是十分重視。好的音樂能夠讓整個流程有主題,鋪陳出教練想要的感覺。少數隊伍能力很強,但是卻沒有主題性,真是讓我覺得十分可惜。
講到主題。我認為教練只要稍微用心,讓整個流程有主題,其實就很容易高分。什麼叫主題,我覺得應該就是一種特色,在你的流程中有特色使得觀眾及裁判會很快的記住這一隊。達成主題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音樂,除了音樂之外就是流程的結構性以及創意。有結構的流程會讓大家印象深刻,所謂的結構當然包含了氣氛的烘托、高潮的安排、金字塔的畫面…等等。在流程中放入創意的元素,可讓整個流程更具可看性,並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目前,裁判的水準不一的情況下,主題更顯重要。目前HCL的裁判對於技巧難度的認定並沒有和教練的認定一樣,相對比較主觀。一個流程下來,通常只會評一個總分,比較少針對各個元素下去細評。一個有主題的隊伍,就算是中間小小失誤,也會比一個沒有主題的隊伍來的吃香。對於失誤的認定也很主觀,裁判們看完流程,僅留有一個印象,好像失誤不多或是好像失誤不少,所以給分上的偏差就會很大。
講到裁判,其實裁判對於難度以及失誤的主觀不見得不好,但是若裁判本身的啦啦隊觀念不正確,就會讓往後啦啦隊走向危險的地方。我以往學習的啦啦隊,是要在安全穩定的狀況下才允許向上增加難度。但是今天一個失誤很多的隊伍,卻能夠得到名次,是否是在推動大家衝難度。好像說著:衝阿,沒關係,反正裁判想要看到炫的流程,失誤沒關係,反正扣分不重。其實有帶過隊伍就看得出來,哪些隊伍是教練罔顧選手安全衝難度,哪些隊伍僅是隊員失誤。從失誤本身也可以看的出來,一個隊伍裡的選手對於保護的觀念以及臨場應變的能力好不好。我認為教練罔顧選手安全衝難度,就應該給他很低的分數,選手失誤要給予適當的扣分。我也當過裁判,我知道裁判要看那麼多隊真的是很累的事。並不是說裁判不能存在一點看走眼或是誤判的狀況。只是我覺得這麼重要的一個比賽,一個攸關許多選手未來的HCL,怎能請沒有專業啦啦隊素養的裁判?連具有專業啦啦隊素養的裁判都會出現誤評的狀況,更何況是不懂啦啦隊的裁判呢?我並沒有不尊重各位裁判的意思,但是我認為身為一個裁判所需要擔當的責任並不亞於一個教練。教練帶隊很辛苦、隊員練習很辛苦,受人景仰的裁判們應該有責任擁有正確的啦啦隊觀念,給予他們應得的分數。身為一個競技啦啦隊的裁判應該要積極參與競技啦啦隊的活動,瞭解競技啦啦隊的本質。身為一個裁判每一個分數下去都必須能夠讓大部分的人心服口服。身為一個裁判絕對無法完美,但可以利用裁判會議討論各項可使比賽結果更完美的建議及方法。希望能跟各位裁判們以開闊的心胸共勉之。
最後就是流程的編排,其實在比賽的過程當中不乏十分好看得流程編排,可惜對於隊員訓練的不足,或是對於隊員的能力認識不足,造成失誤連連的可惜結果。我認為身為一個教練必須從隊員的能力以及可訓練的時間來規劃各個元素的難度。除了各個元素不能偏廢之外,訓練的效率也必須考量在內。然後根據預測的難度編排適合的流程讓隊員能百分之百展現。如果還是不足,則可以考慮用不同的編排或更多的訓練時間或較高的隊員素質來彌補。我認為最好不要先設定一個難度,然後大家衝阿,結果辛辛苦苦編排的流程內容隊員卻無法百分之百展現,真的很可惜。我國中老師跟我說過:要考一百分,就必須有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準備。如果只準備百分之百,扣掉臨場緊張、意外,可能只剩下八十分。反之若只準備百分之八十,希望利用臨上場的腎上腺素使選手展現出一百分,結果是可能只有六十分。如果有這些多餘的腎上腺素帶來的能力,我會選擇讓隊員多跟觀眾互動,多享受場上的感覺。也許有人會說我這樣子的想法很理想、不實際。我覺得沒錯,真的是很理想不實際,不過因為一直以來我受到的啦啦隊教育就是這樣子,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夠朝這樣子的理想邁進。一直以來我從協會以及志華教練、小君教練、阿俗教練…等等協會教練學到的就是啦啦隊應該要有安全、穩定的技巧,實施流程應該要乾淨整齊,口號呼喊必須十分有精神。以此為基礎往上加的創意、主題甚至裝扮才有意義,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競技啦啦隊。若以上觀念有錯,或是表達不當,歡迎大家批評指教。
以上所有的心得絕對沒有冒犯各位教練或裁判的意思,我非常瞭解身為一個教練以及裁判的辛苦。即使是知道這個要顧、那個也要顧,但總是沒辦法周全。以上僅是個人一些心得,也是我經由這個比賽學習到的東西及未來努力的方向。希望大家在啦啦隊的世界都能夠開開心心的,並且讓大家開開心心的練啦啦隊。
國立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研究所 白鎮綱筆
台長:筆者現為新竹光華國中啦啦隊教練、交通大學啦啦隊隊員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