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後車巷,遊客可從埔頭街32號與34號之間的巷道進入。右轉後,即可見巷中有一狀似牌坊的磚造建築物,其上題有『門迎後車』四字。這也是鹿港眾多隘門之中,碩果僅存的一個。 抵禦盜匪:早期的鹿港繁華,因此成為盜匪攻擊的目標。居民為了保障生命財產安全,便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設置隘門。 械鬥界限:早期的鹿港,居民或因區域意識,或因族群觀念,或因錢財糾紛等,往往導致不同族群間的「械鬥」。一旦械鬥發生,只要逃入自己的隘門內,對方就不得再予追趕。鹿港有句俗諺曰:「怙惡不過隘門」,即是此意。 建於清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民國以後曾經整建過。